时光记忆-我的老电影时代

寒江雪

<p class="ql-block">我1966年上小学,1976年毕业,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那个时代,能看见的电影只有新闻简报和为数不多的故事片。1971年前只有《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小兵张嘎》和《平原游击队》五部故事片,后又陆续增加了《打击侵略者》、《奇袭》、《英雄儿女》和钢铁战士》,以及八个样板戏。</p> <p class="ql-block">大约1973年之后,又陆续有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朝鲜的《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国内也拍了几部《火红的年代》、《春苗》等影片。</p> <p class="ql-block">现在想来,那虽然是个信息闭塞的时代,但却是一个充满欢笑和梦想的年少时光。社会相对公平,大家都穷,但是大家都欢乐。尽管那时我们的饮食不丰富,娱乐生活很有限。</p> <p class="ql-block">那时,我们的信息来源主要靠收音机和纪录片《新闻简报》。因此,我敢说全中国95%以上的青少年学生和工人都怀揣着解放全世界受苦受难劳苦大众的梦想,每天喊口号、玩游戏,快乐学习,没有考试内卷的烦恼,没有听说过失业的危机,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着。</p> <p class="ql-block">新闻简报里看到最多的内容是周总理出国访问,周总理接待外宾,;看到的外宾主要是西哈努克亲王去某某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收音机里的娱乐节目主要是八个样板戏,10天半个月看不上一次电影。因此,只要听说周边的某个地方演电影,十里八里的不在话下,我们小伙伴们会成群结队的奔向三台子、孤店子、场站等…。最后一次奔赴,是在我1976年刚下乡时,集体户的战友们18个人一起去场站看了场《打击侵略者》。</p> <p class="ql-block">儿时,很天真且愚昧,以为电影是真实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当看到石大爷和二嫚带着老弱村民走在鬼子前面,被当做趟雷炮灰,我的小手会紧捏裤子;当看着老钟叔跑向村口那棵大树准备报警时的碎步,我急得直冒汗;当看到老钟叔被鬼子打死的那一刻,我会哭的梨花带雨;</p> <p class="ql-block">当看到张嘎子戏弄胖翻译官时,我也会笑得前仰后合拍;当看到地道战大结局,民兵们掀起一个个洞口盖飞身跃出,听到“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工农千百万”的歌声时,影院里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跟唱,有时还会有掌声。你会被人物感染,你会被情节感动,你会以为自己是电影中的一份子。</p> <p class="ql-block">最喜欢的电影是《英雄儿女》。</p><p class="ql-block">影片最震撼我的是王成牺牲前,背着步话机、摘下耳机喊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那种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崇高。而当他扔掉耳机,跳上山巅,拽下引芯冲入鬼子队伍的那一刻,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勇敢和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这个场景不仅仅是一个英雄形象的塑造,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激励着我,要勇敢、坚强、无畏,敢于牺牲…</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十岁那年,吉林市下了一场暴雪。早晨起来单元门推不开了,那雪的深度有半米多。于是10栋的小伙伴们,在那个罕见的大雪之后,一起投入了修筑防御工事的工程。我们满心欢喜地用积雪堆炮楼,用铲子和铁锹挖出了一条条战壕,局部还有地道,仿佛真的置身于电影《地道战》的世界中。</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我们,以为自己真的能够创造出一段传奇。我们在战壕里奔跑、趴在地道里嬉戏,仿佛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我们筑起堡垒,用雪堆成坚固的防御工事,仿佛真的成为了英雄般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那场大雪的夜晚,成了我年少时的美好回忆。如今回想起来,心中满是感慨和怀念。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梦想,如今已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那段时光,虽然充满了天真和愚昧,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学会了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那些雪堆成的堡垒和地道,如今已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电影每年要有百部之多,但被记住的少之又少。记得35岁后,只是陪着小外孙看过两场《萌鸡小队》的动画片,再没进过电影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