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建筑——外滩3号有利大楼

叶老头

有利大楼位于外滩3号(原外滩4号),曾用名联合大楼、友宁大楼。有利大楼原有西文名称:Union Insurance Company, Union Building,The Mercantile Bank of India,London & China。 <p class="ql-block"> 有利大楼始建于1860年,大楼原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房屋,为天祥洋行所有(下图中的3号)。0、1为外滩1号的兆丰洋行姐妹楼,1913年拆除,1916年建成现在的亚细亚大楼(麦边大楼);2号是当时的上海总会大楼;5号为长利洋行,1921年拆除后重建为日清大楼。</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外滩(1882)</i></h5> 天祥洋行由英国商人亚当森(J. Adamson)和贝尔(F. H. Bell)合伙创办于1858年,后由洋行职员多德韦尔(George B. Dodwell)和卡利尔(A.J.H. Carlill)接手,主要做进出口贸易以及保险业务。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天祥洋行(清末)</i></h5>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原来的建筑已不敷使用,加上两旁的新楼竖立,老楼更显得陈旧。但当时的天祥洋行一时也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去翻建新楼,于是联合了多家洋行合资在原址建造了新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总会大楼、有利大楼</i></h5> 1916年,新楼建成,按各方所出资金的比例来分配房产,取名“Union Building”。因此,在早期的中文地图上称此大楼为“联合大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有利大楼旧照</i></h5> 下图中,外滩1、2、3、5号分别是亚细亚大楼、上海总会大楼、有利大楼以及日清大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外滩(1925)</i></h5> 有利洋行的总行在英国伦敦,原名“印度伦敦中国商业洋行”(Mercantile Bank of India,London and Chian),1854年在上海开设分行,成为最早进入上海的外资银行之一。1937年淞沪会战开始,保险公司无法担保战争损失,华商保险业纷纷内迁重庆,有利银行借机以8万英镑的代价获取了该大楼的产权,由此该大楼被称为“有利大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大楼前的外滩及胜利女神像像</i></h5>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有利银行因大楼被日军霸占而停业, 1945年抗战胜利后,有利银行复业,收回大楼。 解放后,大楼分别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地质矿产局使用。 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 <p class="ql-block"> 有利大楼是上海第一幢钢结构大楼,钢材是德国著名的克虏伯工厂定制。大楼占地面积为224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760平方米,由公和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p> 有利大楼是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公和洋行1868年创办于香港,当时的中文名叫“巴马丹拿”,公司根据上海文化取名“公和洋行(Kung-woo)”。 有利大楼的设计师是一位年轻的建筑师乔治·威尔逊(George Leopold Wilson,1880~1967),由于有利大楼设计的成功,以后还设计了外滩天际线上最壮观的12号原汇丰银行大楼、13号海关大楼和20号原沙逊大厦等。外滩共有临街建筑24幢,其中有9幢为公和洋行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出自威尔逊之手,可以说公和洋行及其建筑师威尔逊为近代上海的建设和发展绘下了色彩斑斓的一页。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建筑师乔治·威尔逊</i></h5> 有利大楼高6层,大楼在总体设计上较多采用了新古典主义与近现代主义相结合的折衷主义手法,以正门为轴线,两侧建筑对称,但在外墙装饰又多采用巴洛克艺术风格的漩涡型图案。整个立面通过竖线条的构勒,给人以明快、简洁、流畅的感觉。 大楼底层采用连续拱圈的花岗岩砌筑,建筑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增添了楼宇的气势。高大的落地窗饰以旋转式图案,既有利于采光,又显得优美豪华。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造型别致的大楼东入口</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精致、精美的窗楣</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精致、精美的窗楣</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漂亮的外凸弧形阳台及铁艺栏杆</i></h5>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建筑的主入口设在大楼的东北角。 大楼入口豪华、气派,两侧设有二根塔斯干柱,顶部半圆形雕花雨篷。塔斯干柱(Tuscan Order)是多立克柱的简化。多立克柱(Doric Order)是古典建筑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特点是柱身粗壮,柱头是个倒圆锥台,上方有方形的石头盖顶,多立克柱式是“男性美”的象征。多立克柱的柱身有齿槽,去掉齿槽的简化多立克柱式即为塔斯干柱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主入口及其雨篷和阳台</i></h5> 大楼转角处的顶层有一小塔亭,顶端有球形圆顶,并布有丰富的雕刻装饰图案。 塔亭东南西北的四角设计为双柱,其顶部的球形圆顶采用了带有伊斯兰风格的葫芦顶。该塔亭原是作为钟楼以及保险公司观察商船进入上海的瞭望塔。 迄今为止,有利大楼这幢庞大的建筑已在外滩耸立了100多年,却仍为外滩最漂亮的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