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潮州古城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内,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曾经是“十相留声”之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潮州有驰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绕城廓”的自然景观,更有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为代表的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的旅游文化。潮州拥有文物古迹700多处,5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有全国历史最长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有国内罕见的宋代民居建筑许驸马府;有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堪称一绝的“己略黄公祠”;有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有始建于宋朝的青龙古庙,有始建于元朝的天后宫,有笔架山宋窑遗址;也有周总理办公过的涵碧楼,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的潮州新旧八景。</p><p class="ql-block"> 潮州老八景简述</p><p class="ql-block"> “潮州老八景”是相对于“潮州新八景”而言的。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p><p class="ql-block"> 内八景</p><p class="ql-block"> “潮州内八景”为:东楼观潮、西园赏菊、古刹梵唱、府衙钟声、莲花午照、七星步月、奎阁晨晖、芦荻晚眺。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p><p class="ql-block"> 外八景</p><p class="ql-block"> “潮州外八景”为: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西湖鱼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北阁佛灯。这是潮州古城最美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潮州新八景</p><p class="ql-block"> 潮州评选“新八景”旨在“促进文化经济融合,展现历史名城风采”。“新八景”为:滨江红棉、广场灯影、坊街亭韵、淡浮水墨、绿岛晴岚、桑浦禅泉、凤凰天池、柘林渔火。</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开元路。前身为荔峰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 “文革”期间,开元寺曾遭严重破坏,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维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p><p class="ql-block"> 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开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前身为荔峰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称为开元万寿禅寺。明、清时期重建,明代称为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俗称开元寺。开元寺建立以来,历代均有维修,原占地100亩,现存20.3亩,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p><p class="ql-block"> 潮州开元镇国禅寺向为十方丛林,住持由僧众推举;清代乾隆元年(1735年)礼请密因和尚任住持之後,改以曹洞法裔相承为住持。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恢复十方选贤制,近数十年来,住持分别由临济、曹洞、黄檗法裔出任。1950年纯信和尚被公推为住持,他曾发心代众生受苦而焚去二指。在极左路线重压下,为了保全开元寺,他上书中国佛教协会反映情况,使肉菜市场从寺中迁出,又带领僧众种田、辨酱油厂和柴炭门市部以自养;整修殿宇、重塑天王像,在任十六年,诸多建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逐返乡而逝。</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後,住持慧原法师发大菩提心,多方奔走筹划经营,在海内外善信资助下,六载重修,使梵宇重光。1991年定然法师住持开元寺,订规立约,整肃道风。泰国华侨领袖、大慈善家谢慧如先生资肋七百馀万元在风光绮丽的韩江大桥东侧山麓兴建泰国式佛殿一座,每年均有数以十万计的侨胞、国内外高僧大德至此观光。1992年,定然法师在原来僧伽培训班基础上,恢复岭东佛学院(1933年太虚法师创办,1935年因经济困难停辨),礼聘德才兼备的法师任教,现已毕业三届学僧。1996年耗资五百馀万元,在开元寺西侧兴建占地二千馀平方米的园林式教学楼,其格调与开元寺主体古建筑相协调。</p><p class="ql-block"> 2001年06月25日,潮州开元寺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 广济门城楼,俗称东门楼,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东门街,正对广济桥,是潮州古城七城门楼之首,现一、二楼为广济桥历史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广济门城楼扼潮州古城东西要冲,是潮州城区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楼,它与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相毗美。楼分三层,面宽五间,下涵拱门以通内外;仿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配以玻璃瓦红彤壁,朱柱格子窗,画栋雕梁,显得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开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发展历史</p><p class="ql-block"> 在古府城墙上地众多城楼中广济门城楼最为壮丽。广济门城楼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是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同时既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标志,又是我市北堤城堤的重要关闸。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p><p class="ql-block"> 结 构</p><p class="ql-block"> 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外城门原有“东为万春”门额。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面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屋面铺双层大青瓦,各层出檐均嵌蓝琉璃勾头滴水,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登楼四望,但见韩水北下,长桥卧波,远山如黛。如遇夏秋,水涨潮急,舟帆点点,随波而下。时见江涛拍墩,时见浪花溅岸,画意诗情,殊足欣赏。楼内有联云:“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正是这一景观的大写意。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峰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内八景有“东楼观潮”之胜。</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即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中国四大名桥之一,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区著名文物旅游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p> <p class="ql-block"> 潮州牌坊街位于古城中心,是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小吃等为一体的文化古街。牌坊街特色建筑是中西合璧的骑楼,矗立的22座中式明清石牌坊与两侧南洋风味的骑楼互为映衬,明末清初引入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侨乡风貌。牌坊街骑楼的店铺主要围绕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手拉壶、陶瓷、工夫茶等,以及潮式美食:潮州三宝、牛肉火锅、粿条、甘草水果……在潮州,去一趟牌坊街,就可以了解到潮州古城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潮州牌坊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据黄梅岑先生《潮州牌坊纪略》载:“牌坊,传说可上溯唐宋,初以木建,形似‘乌凹肚门’。</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10日,国家文旅部网站公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潮州市湘桥区牌坊街入选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