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古城—千年历史文化名城

行影天涯

<p class="ql-block">在云南的昆明之南,有一座隐藏着无尽故事的古镇,名为建水。这座古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距离昆明不过220公里。你知道吗?这里的城门比天安门还要早28年,让人不禁对这座古镇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小镇,感受岁月留下的痕迹。建水古镇,仿佛一位智者,默默地守护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诉说着属于它们的故事。古老的城门屹立不倒,见证了无数的变迁,却依旧保持着那份坚韧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当你进入古镇,首先迎接你的是那座巍峨的城门,它高大而雄伟,如同一位庄严的守护者,守护着这座古城。</p><p class="ql-block">建水古镇,一座拥有厚重历史的神秘之地,让人心生敬畏。让我们共同探索这座古镇的奥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感受它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是西南边陲最大的孔庙建筑,也是建水古城的又一张名片。这座文庙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之一。走进文庙,你会被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感染。</p><p class="ql-block">文庙内的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对称,主体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大成殿前的泮池和棂星门,以及两侧的碑廊和祠堂,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每年的祭孔大典,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瞻。</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地乡绅朱渭卿弟兄所建,祠宅毗。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布局,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民居建筑用料上乘、雕刻精美、结构精巧、布局考究。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是一座典型具有南方特色的家园林,它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建水学政考棚,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建中路377号;建水学政考棚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建。建水学政考棚,坐北朝南,面宽40米,纵深150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房舍整齐对称,共百余间。整个建筑以甬道为中轴线,形成六进院落。其中,一进院为仪门,二进院为龙门,三进院设有大堂和东西文场,四进院为二堂,五进院为内宅门,六进院为学政公署;厢房为平房,用木板隔成单人考试房,设考场20余个。</p><p class="ql-block">云南提督学政考棚的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此后再经乡试考中举人,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就可被委派为官员,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不少滇南学子就从这里走出深山,走向全省、全国,成为地方有名之士,成为名儒、名臣,青史留芳,名垂千古。</p> <p class="ql-block">在建水古城城西5里处有一座百年的石板桥——双龙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是在沪江上建石桥三孔,后因泸江、塔冲河水泛滥,河床逐渐加宽,三孔小桥独居河中,不能横贯两岸,当地官民又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续建十四孔,与原建的三孔桥首尾相连,故又称“十七孔桥”。桥身以巨石砌成,桥上建有亭阁三座,层檐重叠,檐角交错。此桥建于泸江与塌冲河上,因两河蜿蜒如龙,故而得名“双龙桥”。因为是续建的,所以建水十七孔桥整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非对称结构,桥北的三孔为不实的老桥,桥洞的孔距和桥宽都与续建的十四孔桥不同,另外桥南和桥中各设有一座楼阁,这也是桥北没有的。当踏上这座历经百年,已经被时光打磨得发亮的青石板桥,驻足片刻恍惚间以为时光倒流百年,檐角铜铃随风而动,一声声听来叫人神志清明,现代与过往的融合感油然而生,古往今来,纵使河流已经改道,这些凝聚着先人智慧的古建筑依旧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小火车的起点位于临安站,整个车站的装修、车厢的装饰和服务员的衣着很有特色,非常有历史氛围,在这拍照留念很是不错。</p><p class="ql-block">坐上旅游小火车,线路两侧的景色随四季而异:春天可以欣赏到大片的油菜花,夏天有碧绿的秧苗,秋天有金黄的稻谷,冬天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水田。小火车会途径双龙桥和乡会桥,各停半个小时参观。终点是团山站,停留两个小时,下午一点返程。</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西门的西正街有一口著名的古井——大板井,它“水味之美,冠甲全滇”。大板井也叫溥博泉,始建于明洪武初年,井口呈圆形,直径2.7米,六块弧形石板中间用六根石柱琢槽相扣而成。青石井栏上的绳索印痕,记录着古井的沧桑岁月。大板井井水清澈见底,甘冽可口,用来泡茶更是回味甘甜,井边挂着水桶,供大家共同使用。古城的这口古井所承载的,是一代代建水人的生活记忆。在自来水普及的今天,建水人依旧对古井情有独钟,每天去井边取水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觉得用井水做的饭、泡的茶才够味儿。非常出名的建水豆腐也是得益于这口古井,用井水制作做出来的豆腐豆味十足却不腥气。 再加上掌握好炸的火候,外酥内爆浆,那味道简直绝了,来建水旅游的一定不要错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