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濮阳之龙文化,学汉字双理自法———濮阳市实验小学泰伯学堂汉字研学活动

谷中百合

<p class="ql-block">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如浩瀚星辰。汉字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结晶,汉字从甲骨文走来,历经金文、篆文、隶书、繁体、楷书。汉字更是我们开始学习语言的基础。</p><p class="ql-block">今天濮阳市实验小学泰伯学堂的孩子们,家长们跟着张凯老师一起走进戚城公园,围绕龙年,龙文化,戚城人文历史等进行双理自法汉字研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来过很多次的戚城公园,你知道“戚”字的来源吗?在戚城公园东门,张凯老师给我们讲解“亲”和“戚”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席地而坐,全神贯注听着新鲜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听到如此有趣的解字,第一次了解字的意思,家长们也像小学生吸收知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心的家长把知识记下来。</p> <p class="ql-block">跟着导游进入戚城历史陈列馆,了解龙乡濮阳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987年,在西水坡发现了由贝壳堆砌而成的龙虎图案,这是距今6500年的仰韶文化,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龙”。</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中华第一龙博物馆,张凯老师从字理给孩子们讲解“龙”的起源。原来,龙就是闪电的形象,龙的声音就是雷声隆隆。</p> <p class="ql-block">张凯老师引申到电和申,孩子们都能第一时间回应,得益于郭老师把双理字法引到课堂,孩子们早早接触到,学起来就轻松很多。</p> <p class="ql-block">龙年话龙,在十二生肖,孩子们第一次知道,龙没有耳。</p><p class="ql-block">神奇的十二生肖,每两个都是一大一小,一阴一阳互补,无不彰显我们老祖宗的聪明才智。流传下来的经典都值得我们去学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午戚城公园的研学让大家意犹未尽,下午又转战艾乐幼儿园。听听,孩子们高昂的口号声,就知道他们有多渴望学习。</p> <p class="ql-block">张凯老师给我们大家复盘。通过一些字理分析,不仅仅是孩子们增加了知识,更多的像是给我们家长上的家庭教育。</p> <p class="ql-block">张凯老师的课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孩子们,都竖起耳朵专注听,生怕错过一个知识点。</p> <p class="ql-block">好学的家长也把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回家和孩子一起回顾。</p> <p class="ql-block">温故而知新,郭老师帮我们一起复习今天研学所学的知识,看,孩子们自信的高举着双手,就知道他们今天收获肯定满满的。</p> <p class="ql-block">在研学结束,张凯老师给小朋友赠送了礼物,每人一本经典。学习经典,学习汉字,从小就要把这两个骨架架起来,以后的学习就不会太难。</p> <p class="ql-block">研学结束了,但是学习没有结束,而是新的开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span>好好学习汉字,从字源、根系上全方位去学习,就会轻松简单读懂汉字,做一个有智慧的中国人。</p>

汉字

研学

戚城

张凯

老师

孩子

学习

家长

知识

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