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云南行4:建水古城临安府复古之旅

荷风

<h1><b>临安站的“米轨”火车</b></h1> <p class="ql-block">1月24日一早,我们在云南建水古城外的“古月临涧居”民宿用餐后,徒步来到古城的“米轨”火车站——临安站。</p><p class="ql-block">“临安”是元代朝廷在云南建水设立的“临安路”行政机关,故此有临安府之称,至民国之后,这里才改名为“建水县”。</p> <p class="ql-block">怀旧色彩的临安站</p> <p class="ql-block">早在一百多年前,因个旧地区的锡矿业迅猛发展,赚了钱的商户们急需解决交通运输问题。1910年,当地有48家商户联名上书,倡议修建个碧临屏铁路。1913年,在时任云南总督蔡锷的支持下,一条旧中国主权最完整的民办铁路建了起来。火车站落成之时,仍用旧名临安站。</p> 这条铁路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其采用的是比我们现在通用标准铁轨窄的“米轨”,就是我们俗称的小火车。 <p class="ql-block">左起分别为寸轨、标准轨、米轨上运行的火车车轮</p> 米轨铁路的建成,那是当时的热门事件,建成之初来围观的民众络绎不绝。 建筑铁路时的老照片 现在的建水古城,为发展旅游资源,保留了一段13公里的米轨小火车,从临安站出发,途径双龙桥等站,终点到达团山古村站。游客们可以乘坐带有历史印记的小火车,来一场“复古穿越”之旅。 <p class="ql-block">我们也到旧车场留下的一段米轨上,体验一把复古的感觉,大家欢声笑语,给微雨寒风的冬日带来阵阵暖流。</p> 走出临安站,便是建水古城老街。 厚重的石板路两旁是老旧的打银店、竹编店等传统手工作坊, 还有挑担卖菜的农人。 <b>古城东门楼“朝阳门”</b> 走过街口,一座酷似天 安 门的红楼映入眼帘,这就是古城东门楼“朝阳楼”,又叫“迎晖门”。 据考证,朝阳楼建成于明洪武年间的1389年,比北 京的天 安 门还早了几十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朝阳楼正面的顶层檐下,悬挂着当地清代书法家涂日卓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笔力冠绝于世,是云南唯一幸存下来的古代榜书。 <br>门楼西面悬挂的是后人临摹唐朝草圣张旭的“飞霞流云”狂草榜书。 朝阳楼为三重檐歌山顶,楼上悬一顶明代大钟。<div>这座大门楼里的二、三层,陈列着清末民初时期滇南临安府及周边地域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的旧照片,别有一番风情。<br></div> 古临安城原有的东南西北四座城楼中,其他三座都在历史战乱中烧毁,唯有这座朝阳楼经历过多次战乱和地震,历经沧桑,仍旧巍然屹立。 <b>“舌尖上的”建水古城</b> 我们穿过东城门,进入古城老街闲逛,满街的地方特色小吃、手工糕点、热带水果等琳琅满目。 据了解,当地最出名的要数上了舌尖上的中国里出现过的“烤豆腐”,沿街都有烤豆腐店,大家围坐而食,生意红火。 有当地人指点,临安饭店的烤豆腐最正宗,浙江电视台播出的谢霆锋的“十二道锋味”也是在这里拍摄的。那我们要进去尝尝啦! <h1><b>朱家花园</b></h1> 小憩一会儿后,我们沿建水古城中心的翰林街,来到被称为“滇南大观园”的朱家花园。 翰林街 朱家花园正门 朱家花园是清末年间当地乡绅朱渭卿兄弟所建的家宅。整个花园占地有2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的布局,是一座院落层出叠进、房舍鳞次栉比的"迷宫式"建筑群,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家花园俯瞰图 朱家花园建筑群可以用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来形容也不为过!花园房屋各处的木雕、砖雕、石雕栩栩如生,屋内布局大气典雅,是一座融合了内地与西南边陲文化、具有南方特色的私家园林。 朱家花园建筑群最有特色的是由梅、兰、菊、竹命名组成的“纵四”格局,梅馆、兰庭、菊苑、竹园,独有韵味,各美其美,这在100多年前那绝对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梅馆 兰庭 菊苑 竹园 <p class="ql-block">穿过“泗水归堂”,便进入朱家的后花园。</p> 偌大的花园里,亭台楼阁,鱼池假山,小桥流水,花鸟树木,一处一景。 游历在这座民间大观园,让人流连忘返。 <h1><b>“奇味轩”</b><div>中午时分,要吃一顿正餐,寻味去到古城的“奇味轩”,品尝云南当地的野生菌和各色野菜。味道鲜美,不虚此行。</div></h1> <h1><b>建水“文庙”</b></h1> 美食过后,要找一找文化滋润。 我们穿过老街,来到号称云南第一、全国第三的孔庙——建水“文庙”拜访。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一百余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基本是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来建造的,属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p> <p class="ql-block">庄产肃穆的“先师庙”,是文庙中的大成正殿。</p> 修复过的杏坛 半月形唇台的中心的“洙泗渊源”坊前,是水域宽阔的“泮池”,文庙中的泮池又称作“学海”,有学无止境、学海无涯之意。建水文庙的泮池为椭圆形,且占地面积45亩,将近3平方米,比深圳许多中小学还要大呢,其规模之大位居全国文庙之冠! 泮池中有一座石拱桥,名曰“状元桥”,自古以来有无数莘莘学子考学前来此拜谒孔子,定要走过状元桥,以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泮池的正前方矗立着万世师表孔圣人的高大塑像,我们在像前也学着圣人的拱手礼拜上一拜,聊表心意。 <h1><b>板井</b><br>出了古城西门,有一口当地有名的古井“板井”。据说,因为古井的水好,且数百年来水源不断,用此水做出的豆腐格外鲜嫩可口,建水豆腐的名气也由此而来。<br></h1> <h1><b>西门硐</b></h1><h1>晚霞夕照时,我们带着一丝倦意走回古城西门,寻访到从前去过的那家"舌尖上的中国"之"西门硐风味小吃店"。除了门楣上的牌匾颜色有变化,店里一切都是老样子。我们每人来了一碗这家的特色招牌“黄牛米粉”,一份烤土豆,好吃的味道没变。</h1> 一场建水古城复古之旅,就在这一顿特色简餐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