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朋友说我对泉州的记录还少了一个重要的版块,那就是泉州的美食,这里我就来专门说一说这个话题。</p> <p class="ql-block"> 泉州菜跟川菜的最大区别是不辣不麻,尽管他们也有海椒和花椒。不过,泉州菜自有其特色,同样不乏让人食指大动的菜品,就连挑剔的猪大厨对泉州菜的评价也是两个字—好吃。</p> <p class="ql-block"> 排首位的当属姜母鸭。张法问燕燕:“姜母鸭是不是只能用母鸭子做呢?”一句话逗笑了燕燕,她说:“这个名字应该这样断句,姜母—鸭,姜母就是三年以上的老姜,用老姜烧鸭子,不论这只鸭子是公还是母。”请看下图,这是出自晋江五原临家酒店的姜母鸭,和川菜烧鸭子不同,它会放上冰糖、白糖和酱油,不加水,用油慢慢熬,做出来呈焦糖色,略带甜味。鸭子烧得很耙,入味而不腻,堪称泉州菜一绝,媲美北京烤鸭和彭山甜皮鸭。一大份鸭子被我们快速消灭,猪甚至想再打包一份带回成都宴请亲朋,被我好说歹说才悻悻作罢。回来后他亲自操刀做了一盘,用的是老鸭子,不嫩,但有嚼劲,同样美味,看来大厨天赋盖顶。</p> <p class="ql-block"> “海蛎煎”是泉州的传统小吃,它是将海蛎、鸡蛋和红薯粉混合煎制成饼。我问燕燕:“你们的海蛎煎是不是就是台湾的蚵仔煎呢?”燕燕说:“就是一个东西,不过台湾的煎饼又稀又薄,哪有我们的实在哦。”我从前去台湾的时候也吃过台湾的蚵仔煎,感觉确如燕燕所说,泉州的饼更厚更实,台湾的有点水水的感觉。海蛎煎总体的味道就像我们的煎蛋饼,不过放入了海蛎,又平添了几分海味的肉感,鲜香可口。</p> <p class="ql-block"> “土笋冻”是与海蛎煎齐名的泉州小吃,下图是泉州最美餐馆刺桐别院的土笋冻。你可别顾名思义以为它是一种笋产品,其实它可不是素菜,而是沙虫。泉州人将沙虫下锅熬煮,这东西像猪皮一样具有高度的胶原蛋白,熬出来粘粘糊糊,冷却后凝固成类似果冻的状态,当地人就叫土笋冻了。土笋冻滑溜爽口,但本身并没有任何味道,全看蘸碟的味道,对我这种喜欢沙虫的人能接受,不少外地人还是吃得心有戚戚焉。</p> <p class="ql-block"> 泉州人的早餐和夜宵离不开面线糊。面线糊就像我们的绵阳或什邡米粉,不过是稀稠版的,再配上多种配料,如大肠、小肠、虾仁、猪肝、海蛎、鱿鱼、鸭心、豆腐、卤蛋、煎蛋、醋肉,香菇等等,精华是放上油条。这样面线糊据说乾隆都十分喜欢,称作“龙须珍珠粥”。燕燕说面线糊之所以美味,在于调料众多,总有一款是适合你的。</p> <p class="ql-block"> 再请看下图,这可不是抄手哦,这道菜叫做“肉燕”。其皮不是面粉做的,而是将猪瘦肉用木棒锤成肉茸,加上红薯粉做成的。我们在临家餐馆吃到的这道肉燕是用黄鱼煲的汤,肉燕皮里包的不是肉馅,而是马蹄爽。肉皮韧而有劲,其馅爽脆,加之黄鱼的鲜美,整道菜柔而脆嫩,味鲜适口,堪称泉州菜系精品。</p> <p class="ql-block"> 最不可思议的是“黑松露炒玉米胚芽”。别看它其貌不扬,里面的每一颗玉米可都被去了皮的,没错,就是最外层那道薄如蝉翼的皮。我们猜测它应该是用某种机器剥的吧,服务员说:“不是呢,这一颗颗都是我们用手剥的。”我们顿时石化,这该是怎样的绣花功夫啊。但你别说,剥了皮的玉米吃起来确实比我们平时吃的其他玉米更加软糯呢。</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说下泉州的汤圆,它跟我们包汤圆不同,泉州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裹的。她们汤圆的馅也不是软的,而是经过不断的杵打,锤得实实的、硬硬的。然后在外面裹上面粉,裹一层洒水再撒一层干粉,然后再裹一层再撒粉,如此不断滚裹,最后就成了一个个滚圆的汤圆。虽然泉州的汤圆馅捶打得很实,但最后煮出来,还是跟我们的汤圆一样,又香又糯。我们在元宵这天吃到了他乡的汤圆,便也有了家乡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