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江南·扬州瘦西湖

东方之珠

<p class="ql-block"><b>  李白的著名诗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用现代的话讲李白才是最牛的扬州代言人!</b></p> <p class="ql-block"><b>  扬州,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有着许多令人惊叹的景点,我很喜欢扬州,特别是清明前后是扬州最美的时节,春光烂漫,百花盛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花红柳绿当中感受这里的生活。古诗词里的扬州有多美?“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因为一首诗,想去一座城。2023年3月31日我和老伴来到了仰慕已久的扬州,入住四方亭街酒店。放下行装,急不可待地前往位于扬州市城西,一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深厚相融合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园林之盛,甲于天下”,扬州的一张城市名片一一【瘦西湖】。</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走上的这座桥称之为“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祯年间,横跨保障河。原桥为木质红栏,故红桥,清乾隆元年改建为单孔石拱桥,清乾隆十六年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后亭倒塌。1972年扩建为三孔石拱桥,如今大虹桥已成为进入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舫轻歌。</b></p> <p class="ql-block"><b>  【瘦西湖】全长4.3千米,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从隋唐开始,水系两岸陆续建园,到了清代康熙时期,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的六次南巡,造就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况,形成了瘦西湖园林的基本格局。瘦西湖是一个巨大版的江南园林,它有东、西、南、北四个门,我们选择了南门进北门出。如果体力不够可从南门进西门出,比较精华的景点基本都在南门到西门这一段上。</b></p><p class="ql-block"><b> “瘦西湖”它不是湖,是扬州北面的护城河,和京杭大运河当中联系的这一段,名叫保障河。为什么叫瘦西湖呢?清乾隆元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名字就是这么来的。</b></p> <p class="ql-block"><b>  进入瘦西湖走不远发现右手边一座方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建在水中,内悬挂“长堤春柳”匾额,为清代进士、著名书法家陈重庆手书。亭子一副柱联,上联出自赵孟頫的诗句“佳气溢芳甸”;下联来自元好问诗“宿云澹野川”描绘了这里的美丽景色。此亭为1956年重修的,坐在亭子里不仅是观赏风景的好地方,还能让人感受到扬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b></p> <p class="ql-block"><b>  这条长堤约有600多米长,堤岸桃红柳绿,难怪李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实在是太美了。这里是三步一桃,五步一柳,姹紫嫣红。据说隋炀帝开运河时,河堤植柳,并赐柳姓杨,因此扬州多柳,长堤春柳是瘦西湖24景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春波桥”位于徐园东侧,系四桥烟雨中的一景,(长春桥、玉版桥、莲花桥)清代就有。只是原桥已毁,现桥建于1991年,桥面钢木结构,桥两头为黄山石垒成,桥东建一四角攒尖亭。电视剧《青青河边草》选景地。</b></p> <p class="ql-block"><b>  长堤春柳的尽头便是瘦西湖的园中园“徐园”,它是一处建于清代的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是1915年于清代桃花坞旧址改建的,园主为辛亥革命第二军军长徐宝山的亭林。月洞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为清末杨州书法家吉亮工所题写的。</b></p> <p class="ql-block"><b>  园中有黄石堆叠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和湖水相通,小桥流水,更像一处私家园林。池边有“羊公石片碑亭、听鹂馆、春草池塘吟榭、冶春后社、疏风馆等。一池、一亭、一馆、一榭,花木竹石,让整个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b></p> <p class="ql-block"><b>  “听鹂馆”,取自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意。馆内金柱间构造楠木落地罩隔,刻松竹梅图案,精致细腻。</b></p> <p class="ql-block"><b>  “春草池塘吟榭”</b></p> <p class="ql-block"><b>  听鹂馆前有两口大"铁锅”,不是做饭用的,属南北朝萧梁时期的镇水神器叫做“铁镬”,距今历史1600多年,铁镬旁边是民国时期的铁镬碑记,详细记述了铁镬的功能和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园中有一小红桥,红桥绿柳醉江南,走过小红桥,便是另一个景点“小金山”。</b></p> <p class="ql-block"><b>  “小金山”,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当时扬州豪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的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便是今天的小金山。门口这对石狮子非常可爱,喜笑颜开的,称为“喜狮”,有600多年的历史。据说“摸摸狮子头,万事不用愁,摸摸狮子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狮子背,荣华又富贵,摸摸狮子尾,顺风又顺水。”</b></p> <p class="ql-block"><b>  小金山进来,院中有一个天然的大盆景,这是来自广西的一整块钟乳石石盆,此盆为北宋花石纲遗物,因战争而滞留在扬州。到了梅雨季节,上面长满了绿色青苔,就像一个天然水墨画。</b></p> <p class="ql-block"><b>  关于“小金山”的名字,还有一段来历:说是有一回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镇江和尚说:“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的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下棋打赌。结果扬州的和尚棋高一筹,此景定名“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副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镇江的“金山”引渡过来了。</b></p> <p class="ql-block"><b>  院内西北墙角有两幅扇面石刻,上面一幅是刘墉手书的范仲淹《道服赞》小楷,下面一幅《罗浮仙影》,蝴蝶翩翩起舞,传播道教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b></p> <p class="ql-block"><b>  院中这株唐朝时期的银杏树,建国初期遭雷劈断,放到这里成为一个巨大的盆景。后植凌霄,攀援而上。春末夏初,花红叶茂,似“枯木逢春”。</b></p> <p class="ql-block"><b>  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吹台”。相传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亭中有沙孟海所书“吹台”二字。其实这里是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代表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亭上横额为刘海粟所书“钓鱼台”,柱联则是启功先生所书“浩歌向兰渚,把钓待秋风。”此句分别出自徐彦伯和杜甫的诗句。钓鱼台三面环水,各有圆门一孔。正中圆门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边圆门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从而使瘦西湖中钓鱼台、五亭桥、白塔三景合为一个整体,称之为“三星拱照”,可谓是拍风景绝佳处。</b></p> <p class="ql-block"><b>  回走便是“玉版桥”,过了桥就是去白塔方向。</b></p> <p class="ql-block"><b>  “水雲胜概”,这里是观景的绝佳位置。</b></p> <p class="ql-block"><b>  此景石刻:“五亭高耸千桥逊,一树低橫百趣生”。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所书。</b></p> <p class="ql-block"><b>  “白塔”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是仿北京北海白塔所建,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塔”的传说。</b></p> <p class="ql-block"><b>  现在到了扬州城市名片“五亭桥”又称莲花桥,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据《史记》:“桥上置五亭,下列四翼,洞正侧凡十有五,月滿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滉漾,卓然殊观”,正是桥墩乃这座桥建于1757年,是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的时候,扬州的巡盐御史高恒出资建造的,</b></p> <p class="ql-block"><b>  湖对岸一座绿色琉璃瓦的建筑“熙春台”,相传是乾隆皇帝,当年为他的母亲祝寿的地方,所以写着“春台祝寿”四个字,熙春台富丽堂皇,是典型的北方皇家的建筑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这里是“小李将军画本”,小李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b></p> <p class="ql-block"><b>  桃红柳绿,美不胜收。</b></p> <p class="ql-block"><b>  眼前这座桥就是“二十四桥”,是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的那个二十四桥。此桥长24米、宽2.4米、栏杆24根,上下各24级台阶,与二十四对应。</b></p> <p class="ql-block"><b>  桥 栏板上彩云追月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体现云、水、月、花,与“二十四桥明月夜”意境相映。</b></p> <p class="ql-block"><b>  回望“吹箫亭”与曲桥。</b></p> <p class="ql-block"><b>  走过二十四桥右手边前行便是“书画碑廊”,碑廊以歌咏扬州为主题,以明清、民国名人的诗词、歌赋、书画和扬州历史文化名人像为主要内容,共152间,长度越千步,是全国仅次于颐和园的第二长廊。</b></p> <p class="ql-block"><b>  郑板桥的字“歌吹古扬州”。</b></p> <p class="ql-block"><b>  江泽民手书“诗画瘦西湖”。</b></p> <p class="ql-block"><b>  借景大明寺栖灵塔。</b></p> <p class="ql-block"><b>  走到这里已接近北门,可乘摆渡船(免费)过对岸。</b></p> <p class="ql-block"><b>  “水系微缩园”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以古城扬州水系为雏形,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形成溪水、跌水、瀑布、等水系形态,同时将扬州的重要景点,五亭桥、白塔、双峰云栈等抽象的形式置入园中,小径蜿蜒曲折、移步换景,别有一番风味。</b></p> <p class="ql-block"><b>  “瘦西湖书画院”如果你喜欢传统书画的话,可以进去欣赏一下。</b></p> <p class="ql-block"><b>  “唐罗城西门遗址”,扬州城由子城和罗城两部分组成。这座城门是当年唐代扬州罗城上的一座西城门,也是近几年全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一处唐代城门遗扯,面积近3000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锦泉花屿”,为清二十四景之一。原为乾隆年间刑部郎中吴山玉别墅,后归知府张正治所有。园分东西两岸,中间有水相隔,水中双泉浮动,波纹粼粼,故又名“花屿双泉"。西园有水牌楼,南北与岛屿相接,镌刻“锦泉花屿”额,创意别致,与主厅清远堂形成一条轴线。园西有一座水牌坊,是中国少见的水中牌坊。</b></p> <p class="ql-block"><b>  主厅“清远堂”</b></p> <p class="ql-block"><b> “杨派盆景博物馆”,建立于2009年,集收藏、展示、普及、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扬州盆景的重要展示窗口。</b></p> <p class="ql-block"><b>  对盆景有兴趣的,可以进去细细的品味,主要分三大区域:室内展馆、室外展区和生产养护区。是目前中国五大流派中唯一入选“非遗”的。</b></p> <p class="ql-block"><b>  室外的大盆景。</b></p> <p class="ql-block"><b>  “石壁流淙”是万花园主景之一,据《扬州的画舫录》载,“石壁流淙"为清湖上二十四景之一,原为盐商徐士业别墅。</b></p> <p class="ql-block"><b>  景区以叠石假山与建筑相融合,所谓"淙",是指水集在高处泻下形成瀑布景观。乾隆22年,乾隆皇帝来此,赐名“水竹居”。</b></p> <p class="ql-block"><b>  今日水石动态,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桢设计。</b></p> <p class="ql-block"><b>  “静香书屋”位于瘦西湖万花园景区中簪花亭的西面。乾隆年间盐商旧筑,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常往来于此,今日复建。匾额四字乃集金农墨迹而成,字体方整朴拙。金农以画梅著称,今日屋内陈设雕有梅花,屋外也遍种梅花。</b></p> <p class="ql-block"><b>  扬州瘦西湖“静香书屋”,坐北朝南,三间开的青砖瓦房,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书屋就像一个小园林,颇有意境。门前一幅柱联:“飞塔云霄半、书斋竹树中”。小园幽静、雅致,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这里是粉墙黛瓦,画舫是半舫,亭为半亭,月洞门口的美人靠也仅有一半,打破了旧园的对称格局,显得轻灵活泼。</b></p> <p class="ql-block"><b>  吃过晚饭,我们再次返回“瘦西湖”。夜幕降临,瘦西湖灯光璀璨,更加美不胜收。体现了唐代诗人徐凝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b></p> <p class="ql-block"><b>  夜晚的瘦西湖呈现流光溢彩、梦幻时尚的夜游空间和视觉盛宴,美轮美奂、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b></p> <p class="ql-block"><b>  夜游瘦西湖,景区注入新的活力,打造的"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夜幕中的瘦西湖灯光璀璨,精彩纷呈的情景演艺,还有璀璨绚丽的水幕喷泉,给游人带来视觉震憾。</b></p> <p class="ql-block"><b>  沿水两边,所有的树木都披上了华丽的盛装。</b></p> <p class="ql-block"><b>  有缤纷多彩的3D灯光秀、精彩纷呈的情景表演。</b></p> <p class="ql-block"><b>  夜晚的瘦西湖的湖面、桥梁、亭台楼阁、树木都被五彩斑斓的灯光装点得如诗如画。尤其是湖面上的倒影,与实景相映成趣,令人陶醉。</b></p> <p class="ql-block"><b>  夜晚漫步在莲花桥上,欣赏两岸美景,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看着湖中小船忽隐忽现吟诵着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五亭桥畔以眩目的光彩,再现迷人的诗情画意。</b></p> <p class="ql-block"><b>  总之,瘦西湖的夜景美不胜收,无论是欣赏湖光山色,还是品味古典建筑,都让人流连忘返。游人在这里感受到江南水乡独特的魅力,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