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旅游见闻之三:吴哥城

一尘(谢绝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吴哥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面佛门朝日开,残垣断壁任徘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欲从瓦砾寻诗意,唯向椰风动古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斗象场空生碧草,巴戎寺老满苍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青却有金银树,抱守荒城待客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吴哥的图片,可当我终于踏上这片宏伟辉煌,记载着扑素迷离历史的城池时,我的心还是被无边的苍凉震颤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片原始的黄土地上,在高大茂密的亚热带丛林掩映下,一丛丛黑色石头垒成的须弥山形的塔,或高耸或坍塌,散落在诺大的吴哥城中,残破而又坚强。这里曾经过怎样的兴盛和战火或自然灾害的洗礼,才留下这样一片虽断壁残垣仍难掩风华的废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是吴哥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吴哥。这是一座正方形的城池(差不多是吴哥窟四倍的面积)。除了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以外,在东面偏北的位置还有一座胜利之门,每座城门的前面都有一座架在护城河上的桥,桥的两侧栏杆上各有一排54个石雕的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另一边代表恶魔,也叫天神摇龙海,非常有气势,但是门口却很窄,仅容得下一辆车单向出入。仅从门口,就足以感到吴哥城不同凡响的气势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吴哥城南门:天神摇龙海</i></b></p> 巴戎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吴哥城,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巴戎寺,这里是通王城(即大吴哥)的中心,也是其最精华的部分,建于12世纪末,是国王阇耶跋摩七世晚年为自己建造的陵寝。从远处看,巴容神殿像是一堆不成任何形状的乱石,然而当你走到近处,就会看到这里现存有石头垒成的49座尖塔,每一座塔身的四周都雕刻着巨大的佛面,它们都面带微笑,在亚热带早晨的阳光下,带着融融暖意,仿佛要融化每一个前来朝圣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巴戎寺,除了享誉世界的高棉的微笑,在寺庙内墙的石壁上还可以看到十分丰富的浮雕,从东门开始顺时针游览,可以看到的大致内容分别为:出征占婆、林迦崇拜、水战、水上生活、赢得胜利、斗鸡和下棋、军队、内战、大鱼吞羊、胜利游行、马戏团、占婆人洗劫吴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12世纪时,吴哥建筑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当时建造的吴哥庙,所有的墙壁全都刻有精美的浮雕,每个平台的周围都有面向四方的长廊,连接着神殿、角塔和阶梯,即使长廊的墙上也全都刻有描述古代印度神话故事的浮雕。</span></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这些浮雕依然精致,原色的岩石让庙宇看起来更加庄重深沉。</p> 斗象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生肖塔</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哥城的第二个景点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斗象台,为十二世纪晚期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巴扬寺式(Bayon)建筑。</span>斗象台是古代的吴哥国王进行检阅马队、车队、象队,举行各种公共仪式的高台。斗象台周边的围墙上雕有许多大象和印度教的神像,还有象战场面,有些雕像到目前都还很完整,可以看出当时精湛的艺术造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斗象台对面的生肖塔是关押罪犯的地方。某个人违法犯罪后就按其生肖属性对应的关押在某个属性塔里面等待仲裁正误,分辨曲直或者反思忏悔,接受刑罚。</p> 塔布隆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片被树根缠绕着的就是母庙塔布隆寺,是跋摩七世为母亲所造,也是他的又一个壮举。它是吴哥窟建筑群中最大的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这里包括260座神像、39座尖塔、566座宫邸。考古学家们解码寺中一块梵语石碑后得知,当年塔布隆寺覆盖了3140个村庄,维持寺庙运作须花费79365个人力,包括18名高级牧师、2740名官员、2202名助理和615名舞蹈家,内有一套重达500多公斤的金碟、35块钻石、40620颗珍珠、4540颗宝石……一连串的数字,最直观地体现了塔布隆寺的地位。据说是国王为为纪念母亲而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吴哥最具艺术气氛的遗迹,塔布隆寺跟其他寺庙不同,它几乎被丛林所吞噬。树根放肆地不断延伸,绕着屋檐、探入石缝、将老庙牢牢裹着,几乎要让你相信,神庙是从树根里长出来的。听导游说这种树叫金银树(有的资料上写的是蛇树),历经千年,这些庙宇和金银树就这样相拥而生,让人很难断定,这到底是保护还是毁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电影《古墓丽影》中的安吉丽娜朱莉饰演的劳拉就是在塔布笼寺庙门口遇到一个小女孩,然后被她吸引掉进庙里,展开了夺宝之旅。因此这里也成为了来吴哥旅游的打卡地。</p> 东美蓬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美蓬寺,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建于953年,这是吴哥城内建设较早的一座寺庙,完全釆用砖雕结构,和巴戎庙的青石色迥然不同,在亚热带的强光下,通体透红。</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高台是用一种类似生铁铸块般的方型大砖垒成的,非常坚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像铸铁?像石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红砖墙上的千疮百孔</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身红砖上的小洞洞,导游说是为浇注糯米浆增加粘合度留下的。这使我立即联想到沧州的谢家坝和西安的古城墙,看来祖先们的智慧是相通的。</p> 巴松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吴哥城,我们还参观了巴松寺(960)和龙盘水寺,巴松寺相对较小,其特点也是金银树环抱,不过这里的每个门廊顶上都有成片的蝙蝠🦇把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盘水寺是建在北巴莱湖中的,因为经过大半天的烈日烧烤,已经有一些审美疲劳的游客们,当看到湖水中的龙盘水寺时,才又精神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巴肯山上的落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天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巴肯山上看落日。可能是导游也累了,提前没讲巴肯山上的巴肯庙。等我们爬到山顶,才发现山顶上的这座寺庙气度非凡,不过光顾着去拍落日,也没好好好地欣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回来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是九世纪末,耶伦达摩一世迁都吴哥,建立起一座四公里见方的王城,并且在巴肯山上建起了国家寺庙,依照山势铺砌一层层石阶直通山顶,在山顶置放象征父系宗祠的男性生殖器石雕,在石碑上注明了建庙的纪年:西元907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这是吴哥王朝第一座借助自然的山来建筑的庙宇。因为在印度教的信仰中,宇宙的中心是须弥山,须弥山上住着湿婆神,山是中心、稳定的象征。同时也展现出吴哥王朝向崇高伟峻,蓬勃兴旺的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登顶的台阶陡峭险峻</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巴肯山上看落日的人们</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带着没有看到巴肯山日落的遗憾,我们结束了吴哥城的游览,回望吴哥城,心中的迷团越来越大,这里到底生活过人类吗?如果没有,那这些石庙又是怎么来的?如果有,那么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