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陈慈黉(hóng)故居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是由旅外侨胞陈慈黉家族兴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 “潮州厝,皇宫起”,说的是在潮汕地区,很多古民居是仿造宫廷样式而建,这其中,要说名声最大的一座,恐怕当属陈慈黉故居无疑了。</p> <p class="ql-block"> 陈慈黉故居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萦回曲折,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p> <p class="ql-block"> 陈慈黉故居前的池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建筑景观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在风水学中,这样的池塘通常被认为具有聚气纳财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在夏季,池塘中盛开着莲花,使得古朴的建筑背景与“水中芙蓉”相映成趣,更加和谐。</p> <p class="ql-block"> 陈慈黉故居,广东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澄海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汕头八景之——“黉院惠风”。</p> <p class="ql-block"> 陈慈黉故居包括了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历时近半个世纪,故居占地2.54万平方米,共有厅房506间。</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始建于1922年,至1939年日本攻陷汕头时尚未完工,占地6861平方米,计有大小厅房202间,是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 “善居室”以典型的“驷马拖车”为主体,中西合璧,厢房仿北京东西宫建筑,四周为双层洋楼。</p> <p class="ql-block"> 每座院落内部大院套小院,大居配小屋,既有点缀亭台楼阁、西式阳台,又设有更楼哨台和通廊天桥。</p> <p class="ql-block"> 阳台、二层的通廊天桥均以大理石为建材,欧洲进口的彩瓷砖地板和装饰及较大的窗户等则属西方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 建筑材料汇集当时中外精华,其中单进口瓷砖式样就有几十种,这些瓷砖历经百年,花纹色彩依然亮丽如新。</p> <p class="ql-block"> 各式门窗饰以灰塑、玻璃,高雅大方,富丽堂皇;木雕石刻多以花鸟、祥禽为内容,表达吉祥、喜庆、富贵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整个建筑物显得既古朴典雅,又富丽堂皇,进之如入迷宫,乐而忘返。</p> <p class="ql-block"> 据说以前陈家有个专司开关窗门的佣人,每天清晨开窗,开完所有的窗,又开始关窗,当所有的窗都关上了,天也就暗了。</p> <p class="ql-block"> 陈慈黉故居宏伟壮观的建筑规模, 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古老的潮汕民俗,典雅的旧日风情,处处让人情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 故居内的书法石刻皆出自当时名家之手,一字千金,是一“本”集众多书法名家手笔的“活字帖”。</p> <p class="ql-block"> 故居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增设了陈慈黉家史馆、红头船雕塑、潮州戏曲馆、木偶馆、潮汕新娘房、潮州工夫茶馆、潮州小食馆、书画廊、微雕展馆、潮汕工艺礼品馆、古厨房系列等富有潮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侨批文物陈列,“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p> <p class="ql-block">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特殊凭证。</p> <p class="ql-block"> 有一句潮汕俗话叫“富不过慈黉爷”,“慈黉爷”即是陈慈黉。一直以来,陈黉利家族都是享誉潮汕和东南亚的巨富,而其家族资本的发展轨迹,与汕头埠可谓同步齐飞。</p> <p class="ql-block"> 陈慈黉故居是潮汕下南洋华侨的文化缩影,浩浩荡荡的南洋奋斗史。</p> <p class="ql-block"> 见证潮汕人爱拼才会赢的进取精神,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闪烁着潮汕人奋斗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 这座侨宅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不是那精美绝伦的建筑,而是屋主人背后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是他们振兴宗族的责任感,是他们自身发达之后福泽故乡的慈善之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