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苏东坡

一叶扁舟

<p class="ql-block">重读苏东坡</p><p class="ql-block">少时年幼,何为悲喜?何为愁苦?皆如天边的五彩云朵,可爱而多变。便没有太多的感知,哪怕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亦或是一位享誉盛名的文坛的翘楚。在少年的心中只留下浅浅的,懵懂的初相识。</p><p class="ql-block">记得,上初中时所念的:明月几时有?大江东去浪淘尽,横看成岭侧成峰……</p><p class="ql-block">总觉得有如此文采,有如此天赋的人,应是上天给予的恩赐。他的思维怎能如此活跃,他的想象能如此天马行空。为何800字的作文,我竟然憋了三天都憋不出几个字?他却能做出如此豪迈,写出如此传唱千古的文章,打心底的崇拜与佩服。</p><p class="ql-block">高中时,他在我们的书本中留下了更多的笔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p><p class="ql-block">哦,原来他也有愁苦,他也有感伤,他也有与我们一样的多愁善感。只是隔得太远,看到的都是朦胧,了解的越多,便也感受到更多。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时间改变了很多,未曾改变的的是存留在心中那一份桀骜与执着。</p><p class="ql-block">苏轼,生余1037年,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北宋大家,多才多艺多劫难。重读苏东坡,对他有全新认识,已是走上社会之后,经历了洗礼,历经的磨砺之后的蜕变与平和。</p><p class="ql-block">少年时的苏轼与你我无异,也是一个顽皮好动的孩子,他有一个放荡不羁而后求上进的父亲,有一个贤淑的母亲。如中国大多数传统的家庭一样,严父慈母的教育与影响,逐渐让他对笔墨书香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也确有天赋,九岁之时便能诵读经典。诗、书、礼、仪、乐、骑、射,在父亲的严苛管教下,他都在快速学习及上进,母亲的知书达理,给他一个温暖的童年,也送给了他最珍贵的、能抵抗恶意的内在精神世界。如此说来,他是幸运的,他是幸福的,读书及第几乎是一帆风顺,平遥直上。但,是不是读书及第时太过顺意,才有他后来的波折人生?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想。时也,命也,运也,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理性的阐述,那是社会背景以及个人的性格使然。</p><p class="ql-block">他的学业及第是顺利的,他的仕途是坎坷的,他的人生是波折多难的,上天赠予了他的才华却疏忽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或许正是因为多才多艺多劫难,才有了名垂千史的苏东坡吧!</p><p class="ql-block">唐宋八大家,苏氏一家竞占三甲,不得不让人折服。惊叹于苏门三杰的才情与豪迈。读书之时只知道苏轼,我想大多数人也是如此吧。但当你翻开历史的篇章,就能读到苏洵的治国安邦的精妙论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同于孙小又异于孙子。时至今日,一直被引用,因为太过精辟,更具哲理。适用于个人,适用于团队,也适用于国。苏辙也毫不不逊色,他写的政论,流传至今,列入经典。</p><p class="ql-block">三苏由巴蜀顺长江而下,入中原到汴梁之时,一路畅游,一路吟诗作赋,留下无数的名篇,苦于乘舟江上,无有笔墨记录, 给他们留下了遗憾,也给我们留下了遗憾,这也算是历史上的一种遗憾吧。是的,月有阴晴圆缺,哪能事事如愿,遗憾与缺失也是另外一种美吧。</p><p class="ql-block">苏轼在诗、词、赋、书法上的造诣,在三苏当中应是最佳,也最有艺术价值。作为苏洵的儿子,苏轼无愧于父亲的栽培,父亲因他读书的用功而让自己更加的上进,最终三苏名满京城,成为北宋文坛上的佳话。弟弟苏辙在论文的阐述与苏轼有的一比,仕途却比哥哥相对顺利,但受累于哥哥的牵绊,也终是荆棘满地。</p><p class="ql-block">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些读来让人潸然泪下的文字,竟是在梦见亡妻之后而作。十个寒暑,十个春夏,他说,她不是会让人经常想起,但记忆却是刻入骨髓的,想起之时那便是钻心之痛。二八之年便嫁于苏轼,聪明、贤淑、知书达理,并且能够给苏轼颇多的人生建议,但人在年轻之时哪能懂得这些?或许失去之后才会让人更加懂得珍惜吧。</p><p class="ql-block">他的第一任妻子陪伴在身边十一载,因病而亡。第二任妻子,陪他度过了人生当中最坎坷的25年,乌台诗案让他的仕途戛然而止,一路被贬的人生履历,一直陪在他身边的除了王闰之便是他自己的豪迈了。对于第二任妻子,他从内心感受到幸福与满足。王闰之亡故后,苏轼在后来文字当中记载: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感恩,感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对于第一段婚姻多少还有世俗的牵绊,那他的第二段婚姻那便是纯粹的个人抉择了。如此说来,他(她)也是幸运的,人生能够碰到自己的所爱,难道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吗?</p><p class="ql-block">苏轼的仕途是多灾多难的,起点很高,落点很低。这也印证了世人常说的一句话,飞得有多高,摔的就会有多惨。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是如此结局,飞得高的人也能够软着陆。只是苏轼的人生却不能如他所愿,这大抵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与他的性格秉性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吧。</p><p class="ql-block">早在三苏刚入汴京之时,当时的北宋皇帝见过苏轼苏辙之后,高兴的禀报太后说:为大宋朝找到了两位宰相。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那要是何等的殊荣,兄弟二人能同时得到皇帝的召见,起点之高,无不让人羡慕。他仿佛真的不懂得为官之道,别人是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他却是一步一个脚印滑落深渊。当然这与大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有莫大的关系,也与他的脾气秉性有必然的联系。当然,在政治上他还是有所作为的,针砭时弊,敢说真话,在地方为官之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如今的西湖苏堤便是最好的佐证。</p><p class="ql-block">乌台诗案,他被囚禁于死牢一百多天,他以为他的人生结束了,当时也没有几个人能从死牢当中活着出来。从后来的文字记载中得知,被囚禁于死牢之中,每当夜晚之时,就会从里面会传出鬼哭狼嚎之声。那是何等的残忍,亦是何等的没人性的摧残。当幸运的命运之神眷顾他,当然,还是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国策不杀士大夫,才有了他走出了死牢的奇迹。之后被贬黄州,无有薪酬。失去了经济来源,他便在黄州之东坡开荒种地,于是就有了中国文坛上的苏东坡了。在他后来的所有文学作品中,从未提及他在狱中的苦难遭遇,也从未向其他人讲述他那一百多天的苦难日子。因为他知道,成年人懂得收藏痛苦,若将痛苦分享给他人,并不能减轻自己的痛苦,又何必逢人便将自己的苦难输出呢?或许正是因为那段苦难的经历,才让他有如此的豪情与气度创作了千古不朽的文章,也让他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吧!</p><p class="ql-block">面对仕途的起落,面对打压的命运,他都能坦然的面对,纵使在食不果腹之时,也能泰然笑之。那是一份豁达,那是一份从容,那是一份对自己的和解,既然命运喜欢和自己开玩笑,又为何不还给命运一个大大的笑脸呢?或许只有这样,命运也会和你握手言和,之后还会还你一个温暖的拥抱!</p><p class="ql-block">我们有时总是在得失之间权衡利弊,总是忘记了如何自由洒脱的活着。谁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谁的人生没有一些缺憾呢?真正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真正能让你开心的也只有你自己。是的,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比接受不完美的他人更为重要。</p><p class="ql-block">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来丧子,此为人生三苦。他在中年丧妻,年老之时奔波于生活,幼子竟死于他的怀中。谁能受得了在老来之时幼子丧于自己的怀中?都说老来得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但这份不幸就降临在他的身上。幸好还有朝云的陪伴,才不至于让他的人生过早枯萎。朝云仿佛是上天给他的恩赐,陪他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p><p class="ql-block">中国的历史,灿若星河,中国的先贤,如繁星璀璨。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名人不计其数,有开创一代霸业的帝王将相;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著书立传文人墨客;还有不计其数的像你我一样的小人物,活出了自我,便成为了自己的英雄。</p><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人物中,最让我崇拜的人物之一那便是他,不仅仅是他的才情、诗词、书法。更有他面对苦难的从容和豁达的心态。如果他是自由的,他是奔放的,朝气蓬勃的请叫他苏轼。如果他是历经磨砺的,他是从容的,他是豪迈的,请叫他苏东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