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佃巧娇的《万花筒》回忆录一一我函授自学当律师、强记忆</p><p class="ql-block">作者:佃巧娇</p><p class="ql-block">2024.03.16 阿中编辑于广州同福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从潮州橡胶厂退休回家,就在邮电局定了一份《自学》的刊物,里面的内容都是介绍世界很多励志人物的故事,而且是真人真事。这是我最为心仪的一类书。 </p><p class="ql-block"> 在书里面有二则介绍: </p><p class="ql-block">一、广州:“广东华南工业大学”最近开设了好几门函授课程,其中有:“心理学”、“黄金记忆学”等。我选择了黄金记忆学,学制一学期学费一百元。 </p><p class="ql-block">二、北京的:“中国律师函授学院”,也是一学期一百元的学费。这么便宜,应该是政府为了文革后对社会的知识普及的一种举措。 </p><p class="ql-block"> 该读书的年代没书读,过了读书的年龄却来读书,真是奇了怪了![偷笑][微笑] </p><p class="ql-block"> 我按地址寄去了学费,不久便收到了他们的教材。北京方面我选学的是“律师事务”,他们寄来了二大本“宪法”和“案例范本”,单这二本书就不止这一百元。校长是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友渔,他认为:文化革命取消了律师让检察院、法院、律师的公检法三缺一不完整,他想赶快培养起一支律师队伍来完善法制。 </p><p class="ql-block"> 当时报名的人很多:有海岛的驻岛解放军战士、渔民,有边远的藏民、牧民,当然少不了大城市那些原来想学习而失去机会的下乡青年,居民及在工作的人员,反正想学习的人蜂挤而至…… </p><p class="ql-block"> 学校设置了24门功课,包括法语,及罗所门各种知识。我想:24门功课不可能完成,毕业成为律师也不可能,但至少自己学习以后可以以法律为“武器”,保护好自己也可以为一些人提供法律帮助。 </p><p class="ql-block"> 还真的,学习后我为四个朋友免费提供了法律帮助,打了四场胜诉官司。原“潮州市法庭”陈文正庭长说:你仗义执言,又认真又了解情况,比一些真正的律师的效果还好。 </p><p class="ql-block"> 我还为原告上汕头,出庭二审,也以胜诉告终。我作为代理人,还为贫穷的原告出车租伙食……真是做媒人包贴走囝。 </p><p class="ql-block"> 由于懂得法律,我还向政府讨回我老伴在1958年被错误改造的一百平方房子呢。 </p><p class="ql-block"> 我深深地认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四个官司有:合同纠分案。离婚案。被诱奸案。财产分割案。每一个案件都要详详细细的了解、记录,取证。为当事人取得最大利益是律师的责任。有时当事人会一说就是几个小时,特别是离婚案,当事人会哭哭啼啼!我是义务的,即使是收费,在当时按规定也是一审才收费一百元,如加上二审,也是收费二百元。这是律师最不愿接的案件,他们希望接大经济案,那是按款项提成的。所以这些小案就成了“弃婴”……</p><p class="ql-block"> 没有办法进入法院大门的老百姓,才热衷于找我这个候补、临时、代理副的场外免费律师。[偷笑][坏笑]</p><p class="ql-block"> 学习法律故然好,可以提高自己和别人的法律意识,这不只是个人,也是社会的需要,就如交通意识:人的意识提高了,交通事故也就少了,法律也然。 </p><p class="ql-block"> 有一位名人说过:知识不误人。我正是听了他这个教导,才见缝插针地学习。</p><p class="ql-block"> 我还通过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街分校区)学习了“黄金记忆法”,让我终生受用! 它给的是渔不是鱼,也就是:教给了我们记忆的方法,以后便可举一反三。 </p><p class="ql-block">一、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就让记忆永远不会忘记:比如马克思是(1818年至1893年)如果用枯燥的数字会很难记住,用形象的语音是:一爬一爬,一爬就上(用谐音的办法,如配合动作更深刻,这样就永远记得了。如果一个人的手机号码的后五位是81500,你就把它用做:八月中秋吃了二块𦛨饼。 </p><p class="ql-block">二、加减法:如一个人的手机号前面与你相同面后面是1997,你就把它说成二千减三。就容易得多。它是2001,你就说:二千加一。 三、寻找参照物:找人,你可以根据双方都认识的朋友,说跟某某人一样,高一米八十,圆脸,身材壮实。找物:就说,和你一样的手机牌子,八成新……找朋友的房子:你可以提供方向,特点,在房子的对面有树,石头,商场…… </p><p class="ql-block"> 四,切记法:特别是手机号,你可以把它分成,号头,段码,个人号。这样你就像吃东西一样:切碎就容易吃了。打比方,13088820000。你就拆:号头联通130,段码三个八,个人号码二万。 </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举例,当你掌握了它的规律,你就会举一反三并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取得最好的记忆。这种拆记法同时可以运用于生活,比如锯一块一米的木板,我就把它拆成三天完成,就不会觉得很艰难。这是一种工作时间的分拆。 </p><p class="ql-block"> 我的孙子刚出世,一堆小肉肉,儿子担心的说:养到什么时候才长成人呀?我告诉他用分拆法,二岁为一单元,九单元就十八岁成人了……😀一天天的过去,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现在终于十八岁去美国唸大学了[呲牙]这种拆,是把心里的负担化小了,骗自己过日子。 </p><p class="ql-block"> 刚到广州,我为了尽快掌握好地图,公共交通,以后可以带老伴出去玩,我会在家先看地图,识别方面,再看公车路线。然后上车坐右边,到每一个站听报站广播,停车了看站牌,看周围商铺,环境。回来时再坐右边,再听报站,看站的外环境,回家后我再看地图,心里记下东西南北方向。每一条有关的广州公交线,我都去搭乘来与回。只三个月的时间,我把广州那些地方有公园,有大公司,有火车站,地铁站,有医院,戏院,属于那条道路,都烂熟于胸。 </p><p class="ql-block"> 老伴的同学都说,我们来几十年还没有你熟悉呢,于是我总成为带路党[偷笑]这里面有用心更有用方法。 </p><p class="ql-block"> 我到朋友家里,会用参照物的方法,还有一个自创的:回头看一一即走了一段后我会转身回头看一下路,也即等下回来的路标,等下回家就有曾似相识的感觉。下次再到朋友家我也保证能记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