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逛菜市

清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平时上班难得去下菜市场。买菜多是手机下单,外卖小哥放到小区门口的门卫室,我戴着口罩匆匆取走,回家还要谨慎地向塑料袋上喷洒点消毒水。蔬菜倒是新鲜,种类也很齐全,但全然没有了烟火气,让我很是想念喧嚣的菜市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末清晨,被窗外的鸟呜唤醒,赶紧爬起来胡乱的洗漱下,换了身宽松的休闲装乐颠颠地到二环路的一个菜市场。一头扎进早市,走走停停买买,这热闹的场景总让我欣喜不已:蔬菜水果码得整整齐齐、五光十色,看起来赏心悦目,椿芽、蒜薹格外吸引人的眼球;猪牛羊肉分踞一案,虎背熊腰的大叔或者膀阔腰圆的大婶,刀刀拆骨,大有大卸八块之势;海鲜水产区大盆水槽里插着氧气管子冒着气泡,突然一支爆脾气的鲤鱼跳出水箱,落在地上,不停地蹦跶着,地面溅落的一片水痕,踮起脚尖走过去挑了一条,让店家片成鱼片,回去可做水煮或酸菜鱼;卖家禽的通常在市场的角落,相中一只后,老板直接开水奉上、当场拾掇利索。还有一些零散的乡下商贩,虽然只卖一箩筐的蔬菜,但往往是自己小菜园里种的,味道实属上乘。我简单地逛了一会儿,从里面走了一圈出来后,共享单车的车把上、车筐里已经是大兜小袋,开开心心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座城市的清晨是被需要唤醒的。武汉是被过早唤醒的,广东是被早茶唤醒的,河南是被胡辣汤唤醒的,西藏是被酥油茶唤醒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一碗面”在兰州唤醒城市的则一碗牛肉面,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椒)四绿(蒜苗香菜)五黄(面条黄亮)为兰州的统一标配。而我想说的唤醒城市的人,可以是早点摊的老板,也可以是环卫工人,但是叫醒一座城市的庞大群体,绝对是菜市场的商贩。他们多半都是摸着黑出摊,用搬运货物的声音、用自己的叫卖声,叫醒了城市。除了叫卖声,最多的便是讨价还价的声音。顾客往往用最犀利的眼光挑选最中意的菜,即便是对于来过多次的摊位,也忍不住跟摊主“撕扯”几个来回:年轻人都是用微信或支付宝,老年人多半还是是喜欢用现金的,哎呀零头就不用找了;来来来,送我几根香菜小葱吧;你看我是你的老顾客呀!各式各样的“绝世高手”都隐匿于此,几个回合下来,大多数的顾客还是乐呵呵地带着“战利品”走了,摊主也依旧热情招呼着:下次记得还来我这儿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常,价廉物不会美,但是菜市场会有。在我刚到蓉城的那几年,很少买菜做饭,更遑论进菜市场,更多的是吃食堂和朋友下餐馆或者独自吃小吃。后来为了自己的小家,自然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便开始尝试着下厨。等到自己真正独自走进菜市场,为家人的一日三餐搭配食材时,却完全不知从何处下手。女儿想藕夹,却不知买几斤几两,买哪一段更好,非得向卖藕大婶询问再三,还要问一个人到底能吃几个。看中了杏孢菇,却不知搭配哪种菜一起炒。想买肉,却不知里脊、后槽有啥区别,做红烧肉的五花肉需要五花三层,而做回锅的则要能烧出灯盏窝的后座臀那种,最后只能讪讪离开。回到家好不容易照着菜谱备好材料,才发现调料还缺三少四。回想起儿时母亲买完菜回家,总是置办得干脆利落,我只顾写写作业读读书,静静等着饭菜上桌,不由得惭愧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龙说: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一心只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而国民美食大家汪曾祺也曾说过: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p><p class="ql-block"> 当疫情的阴霾散去,让我们重新走进菜市场,你会意识到瓜果蔬菜的珍贵不仅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生存所需之能量,更是季节变换的感应器。春水初生、春林初盛之时,我最期待的是春笋、荠菜、洋槐花、榆钱儿、蒜薹、香椿芽,春韭春鲫春卷,还有心心念念的小龙虾,它们才是春天菜市场里的主角。我知道,它们在等着我,如果我不去菜市场、站在它们面前,起带着春光的它们,这个春天就不算真正到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让清晨菜市场的灯火重新点亮我们的城市,让这里的喧嚣热闹带走疫情在你心里洒下的阴影。因为心中有爱,所以四季不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