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南四合院,青瓦白墙,布局典雅庄重。站在屋檐下,就能感受那独特的庭院深深。院内寂静无声,我却心潮起伏,心底里那种莫名其妙的情思突然悠长悠长,仿佛又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学习时光……四合院,曾经给我的那份亲切与温暖,事隔经年,仍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三5班教室依然存在。当年的奇形怪石依然姿态万千,旁边的古树依然轻轻诉说着苍劲的古老传奇,依然展现她那无与伦比的坚毅之美。</p> <p class="ql-block">东南中学是张謇创办的垦牧校的前身。据说是龙穴之地,为垦牧祭奠而砌。小时候就从老一辈人嘴里,听到了许许多多关于这座垦牧建筑的神秘而美丽的传说。我最早与四合院结缘,是在1975年,那时我们高中学生要开展学工学农学军活动,记得刚放暑假,我们就踏着自行车去考察学习。第一站就是东南中学,在那里,我第一次听到了东南中学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这里曾是抗大九分校的旧址。第一次听到粟裕将军戈枕待旦的故事,也第一次读到了张謇,第一次感受到这位民族企业家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就住在后院,这是两层的砖木楼房,是学生的宿舍区域。我被安排在这幢楼的中间底层,睡在床上,我的思绪尽情驰骋,四合院的前世今生一一浮现在眼前,同时也尽情地享受着楼上女生们音乐般的脚步声,安然进入了梦乡。后来我们又骑着自行车参观了海门的中心大队,参观了海门三厂,参观了当时的织布车间,知道了三厂也是张謇开办的。张謇兴办实业,倾资兴学,以商养学,一生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渐渐地清晰起来。</p> <p class="ql-block">又隔三年,1978年经住我们一个生产队徐慕高校长的保荐,我又来到这个四合院进行复习备考。就在第一前排的西边,整整呆了八个月。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十年耽误和积压,一朝汇聚和喷涌。其心情的酣畅淋漓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班是临时组建的,高中原有四个班级,在四合院南边的教学楼。我们这些历届来学校备考学生编为三5班,教室有幸安排在四合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是三5班的插班生,</span>记得班主任是季圣娟老师,是体育老师,那时她年轻有为,充满活力。我来校后,班主任安排了我的座位,看到全班同学那掩饰不了的脸上笑容,我感到很纳闷,很不自在,后来听同学说,我没到班级前,老师以为我是女生,就安排我跟女同学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名字惹的笑话。</p> <p class="ql-block">三5班有四十多名学生,现在我就对这么几位有点印象,姜鸿东,憨厚淳朴,在上学放学路上,我们常常碰面,于是情投意合,侃侃而谈。毛庆丰,目光如炬,坐在我前面,一见面就觉得他特别有故事。和我同桌的,是住竖河镇的一个帅哥,他家条件好,他的一个妹妹也和我们一个班,他们兄妹两人都长得很漂亮,现在却叫不上什么名字了。还有一个女同学,和我南北隔两排,白皙的瓜子脸,苗条的身段,无论课间课上,不经意间,我们常常双眸对视,脉脉含情。也许这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心有灵犀眉目传情吧!但只是相遇相见,也不敢相识相约,后来我俩在启东人民公园见过一次面,我们也只是互相笑笑而已,至今还不知道她姓什么住哪里,很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不知不觉将友情融合,将淳朴凝聚,将梦想放飞。少年壮志不言愁。我在学习上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记得我向老师询问题目的时候,一下课,我就飞一般追上老师,顾不得老师需要休息,就问这问那,弄得老师没办法,就干脆对我格外亲。那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真正含义!</p> <p class="ql-block">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于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我们夜以继日,发愤图强。几何老师刘中孚在数学课上,曾不知多少次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假设:假如你一年挣的工分,一年挣的工资,全部用来买二分一盒的自拉火(火柴),那可以装一卡车啊!这个假设至今还震耳发聩!</p> <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同学,也有时忙里偷闲常在园里古树底下谈笑风生,那时候就听说,老榆树是张謇先生亲手栽下的,如今高耸入云,枝干粗壮,树冠繁茂,风吹树叶,沙沙作响,如同在诉说岁月流转里的神秘。在树下我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也情不自禁汩汩涌起,狠下心,上即楼上楼,下就去搬砖头。偶尔有那稍纵即逝的念想,即使一个怀春,一个钟情,也毅然抛之九霄云外……</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升学的几率还是很低的,然而即使落榜也无怨无悔。以后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就凭着那一股子劲,定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为自己的人生添上最亮丽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个四合院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旅游圣地。重游故地,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斯人已逝!将军西游!但其精神却永存。老榆树已经扎进了江海大地,革命先烈播下的革命种子已经开花结果。一群又一群的莘莘学子走出东南,在祖国的四面八方默默耕耘,默默成就。处处皆是美丽的东南风景。</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感谢我生命中的贵人!感谢我永远的老师!感谢陪我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同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