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兰克福、结束语等、最终回

力东

<h3><br></h3><h1><b>德国:法兰克福、结束语等、最终回</b></h1><h3><br></h3><h3>时间:2017. 5. 28</h3><h3>地点:德国,法兰克福</h3><h3>天气:20—27度,晴</h3><div><br></div><h3><br></h3><h3>9:00从罗腾堡附近的住处出发去法兰克福,距离181公里,车程约2小时。</h3><h3><br></h3><h3>11:00抵达法兰克福罗马广场附近的停车场。</h3><h3><br></h3><h3>法兰克福是此行的最后一站。</h3><h3><br></h3><h3>我们先在罗马广场观光,然后在附近的中餐馆午餐。之后赶赴法兰克福机场,乘机回国。</h3><h3><br></h3><h3>欧洲5国的行程,至此全部结束。</h3><div><br></div> ▼罗马广场 <h3><br></h3> <h3><br></h3><h3>此行的欧洲5国为: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h3><h3><br></h3><h3>时间:2017. 5. 17—5. 29</h3><h3><br></h3><h3><b>路线</b>:上海——德国 慕尼黑——德国 斯图加特——德国 滴滴湖风景区——法国 科尔马——法国 斯特拉斯堡——法国 梅茨——法国 巴黎——卢森堡——比利时 布鲁塞尔——荷兰 阿姆斯特丹——荷兰 羊角村——德国 科隆——德国 吕德斯海姆——德国 海德堡——德国 罗腾堡——德国 法兰克福——上海</h3><h3><br></h3><h3>可以看出这是个绕了一大圈的路线。我当时想,是否因为我们是办的德国签证,就必须从德国进从德国出?</h3><h3><br></h3><h3>回国之后查了一下,并非如此,答案是 “可以从申根国任一国进入,任一国出境”。这我就有点搞不懂了,有什么必要特意安排这样绕一大圈的路线呢?</h3><h3><br></h3><h3><br></h3><h3>资料</h3><h3><b>申根国</b>:申根公约的成员国亦称 "申根国家" 或者 "申根公约国",成员国的整体又称 "申根区"。根据该协定,旅游者如果持有其中一国的有效签证即可合法地到所有其他申根国家参观。</h3><div><br></div> ▼罗马广场 <h3></h3> <h3><b><br></b></h3><h3><b>罗马广场</b></h3><h3><br></h3><h3>罗马广场,自中世纪以来法兰克福的市政厅广场,法兰克福老城的中心。位于美茵河铁桥以北,西侧为市政厅,南侧为老尼可拉教堂,东面200米外就是该市的发源地法兰克福主教座堂。 1944年,该广场受到英国空军的猛烈空袭,几乎全毁,战后重建。</h3><div><br></div> <h3></h3> <div><br></div>▼市政厅 <h3><br></h3> <h3><b>法兰克福市政厅</b></h3><h3><br></h3><h3>这栋中世纪建筑,现在是登记处和市长办公室所在地。里面的皇帝大厅保存留着52位统治者的肖像。作为法兰克福最早的政府办公地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b>1405年</b>,是典型的德国式建筑,也是法兰克福的象征之一。</h3><div><br></div> <h3></h3> <h3></h3><h1><b><br></b></h1><h1><b>法兰克福</b></h1><h3><br></h3>法兰克福是德国第五大城市,德国乃至欧洲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位于德国西部的黑森州境内,处在莱茵河中部支流美因河的下游。<h3></h3><h3><br></h3><h3>法兰克福拥有德国最大的航空枢纽、铁路枢纽。法兰克福国际机场(FRA)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机场和航空运输枢纽之一,也是仅次于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和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的欧洲第三大机场。</h3><h3></h3><h3><br></h3><h3>法兰克福是德国乃至欧洲重要的工商业、金融服务业和交通中心,全城拥有超过324家银行,经营着德国85%的股票交易、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车展。</h3><h3></h3><h3><br></h3><h3>根据德国每年的城市潜力排行榜数据显示,近五年中,法兰克福已连续三年问鼎榜首。<br></h3><div><br></div> <h3><br></h3><h3>▼铁桥及其周边</h3><h3><br></h3><h3>铁桥紧靠罗马广场。这座钢架结构的人行桥横跨美茵河,连接了法兰克福的南岸和北岸。这个新歌特式风格的桥从<b>1869年</b>开始修建,经过多番改建,直到1993年才形成了现在的模样。</h3><div><br></div> <h3></h3> <h3></h3> <div><br></div>▼桥栏杆上的铁锁<br>也不知在德国是否也叫 “连心锁”? 我想,寓意应该差不多。我有点疑惑,“连心锁” 这玩意儿,也不知是从中国传到欧洲的,还是从欧洲传到中国的? <h3><br></h3> <h3></h3> <div><br></div>▼从桥上四望 <h3><br></h3> <h3></h3> <h1><br></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b><font color="#167efb">结 束 语</font></b></h1><h3></h3><h3><br></h3><h3></h3><h3>“欧洲5国行” 系列共19集,至此全部结束。巧了,2017年1月写的 “在美小住” 系列也是19集。</h3><h3><br></h3><h3>“旅欧随感” 和 “旅欧提示” 也已分别写入此系列各集之中,但愿能对您有所帮助。</h3><h3><br></h3><h3></h3><h3>回到上海,在郁闷的梅雨季节里整理 “游记”,还真是怀念在欧洲的艳阳高照的日子!</h3><h3><br></h3><h3>此次是我首次旅欧,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旅途中有惊奇,古迹随处可见,古老、壮观的教堂看到 “审美疲劳”。也有幸运,同时见到一位大公和一位国王(第11集)。看到特色鲜明的各地城市,也看到了美如画卷的田园风光(第13集等)。以及常在脑海中浮现的,我自认的全程中2处最佳景点——卢浮宫和羊角村(第8、14集)。此次旅欧颠覆了头脑中的许多似是而非的观念,认识到欧洲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些感受已写入各集的 “随感” 之中,在此不再累述。</h3><h3><br></h3><h3></h3><h3>至于<b><font color="#167efb">写作 “游记” 的目的</font></b>,还是那些老话:</h3><h3><br></h3><h3>一、作为 “备忘录”</h3><h3><br></h3><h3>以备老时提醒自己曾经去过这些地方。到了这个岁数,记性没有忘性好了,趁着还有点印象时就尽快形成文字,存档备案。</h3><h3><br></h3><h3>二、这也是再学习</h3><h3><br></h3><h3>在写作过程中充实了许多新知识,对刚去过的地方加深印象和认识。换言之,着手写 “游记” 之时,才是我真正全面了解、认识各景点的开始。在写 “游记” 之前,脑海中只是零星的、不完整的信息。</h3><h3><br></h3><h3>若旅游只停留在 “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的状态,又有什么意思?</h3><h3><br></h3><h3>虽然没必要做到精通,但起码该了解的了解了,该记住的记住了,也不枉我一把老骨头来此 “跋涉” 了一回! 呵呵。</h3><h3><br></h3><h3>三、我感觉,写游记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延续旅途的快乐。旅游出去十多天,写作的过程能增加几倍快乐的时间。所以,我乐之不疲。</h3><h3><br></h3><h3>四、退休在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写点东西挺好。至少可以缓解老年痴呆的 “渗透”。呵呵。</h3><h3></h3><h3><br></h3><h3>在写此 “游记“ 时,曾得到多位朋友、老同学的提示,在此一并感谢!</h3><h3></h3><h3><br></h3><h3>同时承蒙朋友们点赞及评论,在此一并感谢!感谢欣赏!</h3><h3><br></h3><h3>尽管写作目的是作为自己的 “备忘录” 留存,但有人看,能获得别人欣赏,也的确是件愉快的事情。换言之,有种愉悦的获得感吧。</h3><h3><br></h3><h3></h3><h3>也感谢导游小魏在旅途中带给我们的欢乐和美好记忆。祝你在法国安好。以后常联系!</h3><h3><br></h3><h3></h3><h3>将我很喜爱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font color="#ed2308"><b>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b></font>!</h3><h3><br></h3><h3></h3><h3>再见!下次旅游之后再见!!</h3><div><br></div> <h3></h3> <h3></h3> <h3><b><br></b></h3><h3><b>欧洲5国市内及景点的整洁、有序程度等印象</b></h3><h3></h3><h3><br></h3><h3>1. 到处可以看到烟头</h3><h3><br></h3><h3>在这5国各大城市的景点,烟头随处可见。</h3><h3><br></h3><h3>我虽是烟民,但起码的公德还是有点,对随地扔烟头很看不惯。</h3><h3><br></h3><h3>在美国时,儿子带我开车出去兜风,我从来不带烟。因为出了家门,就没有地方可以吸烟。</h3><h3><br></h3><h3><br></h3><h3>2. 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的不少</h3><h3><br></h3><h3>这5国闯红灯乱穿马路的不少,不只是外来游客和肤色较深的”移民“,也有不少当地的白人。</h3><h3><br></h3><h3>2011年初我们老两口去美国儿子家,一次我带着大孙女(当时3岁)在小区附近溜达,一条小路前后几百米都没有红绿灯,我欲带大孙女横穿马路去小区的游泳池玩,结果大孙女紧紧拽住我的衣角不放手,不让我过马路。此事至今记忆犹新。</h3><h3><br></h3><h3><br></h3><h3>3. 治安较差</h3><h3><br></h3><h3>文中的 “随感” 多次提到,因为大量的难民进入,欧洲的治安变得较差,尤其是小偷猖獗。在各景点,尤其要留神三三两两的黑人和当地吉普赛人,特别是上前搭讪的人。在盗窃高发地段,贵重物品,一定要时刻挂在胸前。一到景点,导游小魏就不断提醒 “小偷来了,注意钱包”。</h3><h3><br></h3><h3></h3><h3>为了安全起见,导游小魏不让我们晚上外出。导致走了5国,一张夜景没有拍到。</h3><h3><br></h3><h3><br></h3><h3>4. 乞讨者比较多</h3><h3><br></h3><h3>这5国的许多景点都能看到乞讨者,其中以肤色较深的“移民”为主,但也偶尔能看到白人。</h3><h3><br></h3><h3>除了看到老年、身体似乎不大好的白人乞讨之外,还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白人乞丐。</h3><h3><br></h3><h3>在德国科隆大教堂附近浏览时,老婆等人进了免税店,我独自在店外吸烟。离我不远处,一个穿着打扮都不错的白人青年,正坐在墙边吃汉堡包。吃完之后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捧在手里,原地不动就开始乞讨,动作极其娴熟、自然。其前后反差之大,角色转换之快,令我瞠目结舌。</h3><h3><br></h3><h3>当然,和国内比较起来,这也不算什么。毕竟国内的乞丐讨钱,现在已经开始使用支付宝、闪付了。全村结帮外出 “乞讨致富” 也不罕见。</h3><h3><br></h3><h3>在我去过的国家中,真正没有乞丐的,只有日本。无论是讨钱的还是讨饭的(中国也早已没有讨饭的了),日本都没有。即使是无家可归者,也绝不乞讨。</h3><h3><br></h3><h3>我曾几次在一车站前看到一个和尚站在门侧,身着僧衣,头戴大斗笠,左手托铜钵(类似碗的容器,寺院用具),右手立掌于胸前。和尚始终闭着双眼,默默直立。我觉得他似乎在无声地表达 “无论你是否施善,都没有关系,请不必介意!” <font color="#167efb">这是化缘,不是乞讨</font>。</h3><h3><br></h3><h3>在这方面,没有哪个国家能和日本相比。即使在美国的大城市,我也常见到讨钱、讨烟的人。</h3><h3><br></h3><h3>顺便说一句,这只是就事论事,绝非所谓的 “美化日本”,也不涉及政治等。</h3><h3><br></h3><h3><br></h3><h3></h3><h3>在以上4方面,感觉欧洲不如日本,甚至都不如美国。不知这是否是移民带来的 “新气象”?! 还是本身的监管、教育问题?</h3><h3><br></h3><h3>看到这些现象,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以前对欧洲的美好认知和想像(不如说是 “主观臆想”),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感。</h3><h3><br></h3><h3>有时候也在想,幸亏中国远离非洲。否则这些所谓的 “难民” 涌入中国,街头平白出现很多没人敢惹的 “黑哥们儿”,恐怕情况会比欧洲更糟糕!</h3><h3><br></h3><h3>不过,<b>欧洲确实还是很值得去看看</b>! 尤其是历史和文化底蕴,这是美国所无法相比的。毕竟美国只有200年历史。</h3><h3><br></h3><h3>不要因为点滴 “阴暗面” 而轻易放弃您的旅欧计划。</h3><div><br></div> <h3><b><br></b></h3><h3><b>数码相机真是个好东西</b></h3><h3><br></h3><h3></h3><h3></h3><h3>几乎每次整理旅游照片时我都要感慨,数码相机应该算是惠及世人(尤其是喜爱旅游、摄影的)的伟大发明吧。数码技术使得照片的收藏、编辑和传送变得容易起来。不幸的是,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数码相机干掉了。</h3><h3><br></h3><h3></h3><h3></h3><h3>早年在日本工作、生活多年,去过很多地方。如果早十几二十年出现数码相机,我真会以闲暇之身,从头将看过的很多日本风景整理出来,与各位分享。</h3><h3><br></h3><h3>比如,与 “北方四岛” 隔海相望的北海道最北端、从山上俯瞰温泉水蒸气缭绕的温泉城市别府、野生鹿徘徊街头的奈良(全市有1200头鹿)、雪季里数月与世隔绝的福岛县美丽的小山村、无人值守的偏远小火车站、车厢里有取暖煤炉的北方冬季火车、世界上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摩周湖(能見度深达41.6米)、向游客讨吃并爱泡温泉的猴群……。</h3><h3><br></h3><h3>可是将过去的相纸照片做成这样的相册可真不是件易事。</h3><h3><br></h3><h3>另外,还有一个拍照成本问题。这次欧洲5国走了一圈,就拍了3000多张照片。看起来挺多,其实一个存储卡不过用了一半(随身还有2个备用的存储卡)。要是放在过去的胶片相机时代,这数量可就是100多个胶卷,胶卷和洗印费用也要花费不菲。且不说洗印出来,你得有地方存放照片,还得有机会向朋友们展示你的相册。</h3><h3><br></h3><h3></h3><h3>所以,<font color="#167efb">对我这种见到什么都猛拍一气的人,数码相机简直就是 “<b>天助神器</b>”了!呵呵呵</font></h3><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可惜的是,现在</font>数码相机有渐渐被智能手机取代的趋势。不过,我极少用手机拍照。</div><div><br></div> <h3><br></h3><h3>▼桥头的火车站</h3><h3>这是真正的火车,烧煤的! 桥头是它的始发站,供游客乘坐体验。</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街景</h3> <h3></h3> <div><br></div><div><b>编后语</b>:<br>我的美篇《欧洲5国行》系列共19集,于2017年5—6月发布后美友反响颇佳。<br>当时发布时,因未投稿,结果造成全部未“加精”(“加精”,即被美篇加“精选”)。说来惭愧,那时我对“投稿”、“加精”还真没有什么概念。孤陋寡闻,害死人。呵呵<br>故决定利用点时间将此系列加以编辑之后,再重新发布。<br>请理解!<br>感谢您的支持!!<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font color="#167efb">————END————</font></b></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