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基纳法索: 瓦加杜古(下)

雷律

<p class="ql-block">托马斯·桑卡拉纪念馆: 布基纳法索政治家、国务活动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泛非主义理论家,首任布基纳法索总统(1983年8月4日-1987年10月15日)</p><p class="ql-block">他以消除腐败和前法兰西殖民帝国影响为目标,执政后开展反贪污腐化运动,取消传统酋长权力,推进教育、司法改革,并改国名为布基纳法索。</p><p class="ql-block">他推崇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古巴式革命。为实现激进的社会变革,以铁腕治理国家,禁止工会和新闻自由,镇压反对派和异见者,通过人民革命法庭惩办贪官污吏、反革命分子和懒惰怠工。其自力更生的政策得到大部分贫困百姓的拥护,但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中产阶级、传统领袖和前宗主国法国及盟友科特迪瓦的利益。1987年,桑卡拉在政变交火中殒命。</p><p class="ql-block">2023年,布基纳法索政府宣布桑卡拉为“国家英雄”</p> <p class="ql-block">托马斯·桑卡拉雕像,下部四面的头像为12位同时遇害者</p> <p class="ql-block">街头采访</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讲解员,据他介绍近期将在此处建造一座87米高,四层的建筑物作为新纪念馆,以纪念托马斯·桑卡拉87年遇害及执政四年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托马斯·桑卡拉执政四年的工作场所,相当于简陋的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同时遇害的12各政府人员</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电控器,书籍</p> <p class="ql-block">窗式空调</p> <p class="ql-block">院外的葫芦</p> <p class="ql-block">芒果</p> <p class="ql-block">美女造型</p> <p class="ql-block">妇女儿童</p> <p class="ql-block">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 是非洲三大电影节之一(其他两个是迦太基国际电影节、开罗国际电影节)。</p><p class="ql-block">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创办于1969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非洲创办的第二个电影节(第一个是突尼斯创办于1966年的迦太基国际电影节)。</p><p class="ql-block">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的设置目标旨在促进非洲电影作品在布基纳法索和非洲之外的传播,以及电影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交流。</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像</p> <p class="ql-block">著名导演像</p> <p class="ql-block">电影节沙龙</p> <p class="ql-block">装饰物</p> <p class="ql-block">鳄鱼</p> <p class="ql-block">乌龟</p> <p class="ql-block">正值落日</p> <p class="ql-block">电影城街头雕像</p> <p class="ql-block">瓦加杜古人民宫</p> <p class="ql-block">主体塔(与朝鲜关系密切时建造)</p> <p class="ql-block">警察总局大楼</p> <p class="ql-block">布瓦巴族面具舞: 是布基纳法索中部的拜物教民族布瓦巴人所创造的。</p><p class="ql-block">同西非其他拜物教舞蹈一样,他们也是对祖先的崇拜,认为先人走后他们的灵魂还陪伴着他们,祈求祖先家庭平安,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通常是在婚丧嫁娶以及丰收时节才会组织面具舞!</p><p class="ql-block">因为行程和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缩小版的面具舞,夹杂了杂技的玩偶面具舞!</p> <p class="ql-block">视频观看</p> <p class="ql-block">面具鸡</p> <p class="ql-block">面具虎</p> <p class="ql-block">熊</p> <p class="ql-block">观众</p> <p class="ql-block">儿童为主</p> <p class="ql-block">非常年轻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巴拉丰木琴表演: 巴拉丰是马里、布基纳法索和科特迪瓦塞努福社区的一种五声音阶木琴,当地人称为Ncegele。</p><p class="ql-block">在科特迪瓦塞努福社区中,人们将巴拉丰视为神圣的象征,在节日活动、葬礼等重大仪式上,表演者使用木槌敲击琴键进行演奏,以此来祈祷神灵的庇佑。</p><p class="ql-block">巴拉丰外形接近于木琴,琴键由乌木制成,木材要削成长短不一的木棍,用火慢慢烤干直至变硬,然后按长短顺序并排绑在梯形状的竹架上。琴键顺序分为五声或七声排列,一般在16—27键之间。演奏时使用木槌敲击,通过琴键下方悬挂的不同大小的葫芦扩大共鸣,葫芦开孔处贴蜘蛛网纤维膜以增强音色效果,而现代则多选用笛膜或纸片代替。</p><p class="ql-block">2012年,巴拉丰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视频观看</p> <p class="ql-block">科拉琴:下部圆球为葫芦制作</p> <p class="ql-block">隔墙观众</p> <p class="ql-block">家庭</p> <p class="ql-block">头领,相当于酋长</p> <p class="ql-block">面具</p> <p class="ql-block">开始乘坐螺旋桨小飞机</p> <p class="ql-block">起落架</p> <p class="ql-block">市基纳法索的房屋,也是贫困致极</p> <p class="ql-block">少量绿洲(农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