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转自公众号 相约的唤醒</b></p><p class="ql-block"><b>作者 旋真子</b></p> <p class="ql-block"><b>先秦时期的香文化</b></p><p class="ql-block"> 先秦,通常指中国远古的旧石器时期到战国时代,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段历史时期。</p><p class="ql-block"> 在很多现代人的意识里,先秦时期尤其是夏、商、周的时代往往还带有浓重的神话传说的色彩。比如大禹治水、武王伐纣、姜子牙斩将封神等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据说那个时期是本次人类文明初期人神共处的后期。直到秦始皇一统华夏,颁布“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的宏伟大政,才算正式拉开了相对清晰的华夏历史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近现代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了解远古香文化打开了一个窗口。</p><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用香以祭祀功能为主,是先民与天地神灵沟通、祈求护佑的主要方式。那时候的人们十分看重香对提升道德修养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到先秦后期,香除了用于祭祀,也渐渐溶入了人们的生活。熏香、佩戴、泡酒、沐浴之习渐成日常礼仪的一部份。香料的使用也从初期的祡(柴)木渐渐扩大到花草及其根茎。</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香木和香草基本都是采伐清理并后晾干直接燃烧的,不会掺任何香料增加其香味。在生活中使用香时,为了使天然柴木花草充分燃烧,焚香所用的香炉往往会带有高高的“烟囱”以起到拔烟助燃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先秦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据说是用香高手。他在《楚辞》的文字中涉及了大量的香木和香草,据说有35种之多。其中以泽兰被引述最多。屈原常用泽兰、蕙、白芷等香草比喻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把香草木与人品美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香木香草比喻忠贞贤良,以恶木恶草痛斥奸佞小人。</p><p class="ql-block"> 兰草,被誉为先秦时代的明星植物。孔子认为兰草有“王者之香”,他周游列国途径山谷,闻得空谷有奇香,见兰草生于杂丛之中,遂发“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之慨叹,寓其不得志。</p><p class="ql-block"> 由于先秦时期和域外交流不多,所用的芳香草木多是本土的黄河中下游、荆楚吴越之地。这些香木、香花、香草在先秦时期的社会中扮演了祭祀、礼仪、修养、医疗、饮食等多重角色,并逐渐形成了“兰蕙椒桂”四大原生香材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兰蕙椒桂”即兰草、蕙草、花椒、桂皮四种芳香植物。《楚辞·九歌》中的“蕙尧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就呈现了这四大香材当时深度溶入生活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个人以为,人们之所以用这些香材去烹调造酒,不仅仅是为了以美味满足口腹之欲,应该也是源于人们在诸如孔圣人、屈原等大人物的引导下而崇尚美德、敬慕忠贞贤良的具体表现吧。</p><p class="ql-block"> 毕竟那个时候还是本期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们的思想比较简单朴素,虽有原始粗放的一面,但相对来说比现在人的思想要干净了许多。对天地神灵应该也是发自内心的敬畏。</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滕军、李响著《中国香文化简史》。感谢原作者。)</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RQlDiFxanQChklSTPtED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