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古镇

风神

<p class="ql-block">  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特别是严家大院布局上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的白族庭院格局。</p> <p class="ql-block">喜洲村头的大青树,这是刘亦菲主演的《去有风的地方》拍摄地。这种乔木树在我国北方难得见到,俗名又叫万年青,学名是高山榕树。</p> <p class="ql-block">杨品相宅</p><p class="ql-block">喜林苑品相宅原为喜洲商帮八家之一杨品相先生之家宅,始建于1947年, 宅子为一进两院,视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开阔。</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严家大院为清末、民国初年喜洲四大商帮之首的严子珍先生之家宅。整个大院始建于公元1907年,由"一主一耳"、"三方一照壁"两院、"四合五天井"和"小洋楼"构成。</p> <p class="ql-block">  三方一照壁</p><p class="ql-block">"三方一照壁"是白族民居的一种建筑形式,即由三方三开间硬山顶的楼房和一堵照壁组合而成。白族民居以西方为主房,南北两方为厢房,照壁设在正对主房东面,为一高两低造形,与穿过北屋东厦的大门形成合院,俗称"三方一照壁"。</p> <p class="ql-block">  四合五天井</p><p class="ql-block">"四合五天井"是白族民居中的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即由三开间四方硬山顶楼房、四个双漏阁、四个小天井和一个大天井组成,俗称"四合五天井"。其建筑有单檐吊厦和重檐大出厦等形式。楼上由多组"美女窗"封闭前廊厦台、楼下为开放式前廊,整个院落上下贯通,形成了"走馬转角楼"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小洋楼</p><p class="ql-block"> 建于一九三六年的小洋楼,是严家大院主人当年走南闯北接触了西方文化之后,在自己后花园内建造的西式洋楼,整座楼房的设计、施工人员都是从上海等地聘请,建筑材料都是从香港购买,在经海路、滇越铁路、公路,最后由马帮运至喜洲所建成,俗称"花园五号"。此楼曾接待过军事理论家、第一任驻苏大使杨杰将军,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周钟嶽,著名作家老舍、著名画家徐悲鸿等政要名人。</p><p class="ql-block">严家在修建"花园五号"洋楼的同时,又恰逢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飞机已抵达滇西上空,为保家人安全,继而在花园东南角修建了面积为15平方米的藏身室作为防空之用。</p> <p class="ql-block">沱茶的创始与名称的诞生</p><p class="ql-block">沱茶的诞生是与云南大理下关永昌祥商号紧密相连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永昌祥商号创立了。它的三个主要合伙人是严子珍、彭永昌和杨鸿春。三个合伙人中,是以严子珍为中心的。严子珍也被视作沱茶的创始人。</p><p class="ql-block">今凤庆、临沧、云县等地)、普洱等地买来上等的青毛茶,将它运到下关,然后在下关的茶厂里经过筛、拣、蒸、压制和干燥等工序制作成形状似碗,下面有一内凹圆窝,外径约80毫米,高45毫米的紧压茶。这种茶颜色澄亮、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既能解渴提神,又能帮助消化,在四川、西藏等省区特别畅销。后来,四川省便有"沱江水,云南茶,香高味醇品质佳"的佳话流传。再后来,四川人干脆把云南的这种紧压 称为"沱茶",于是云南沱茶也就因此而得名了。</p> <p class="ql-block">大理廊桥是一个欣赏自然美景、体验骑行乐趣,拍照留念,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海舌生态公园位于洱海西岸,距离喜洲大约3-4公里,从宽到窄一直延伸到洱海,型状如“舌头”,因此得名“海舌”柳树环绕着海舌,海滩柔软,海水,蓝天,白云,在这里形成了美丽的图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