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中四次败仗之水口战役,怎么失败的?

杨路空间

<h1>去年12月,在带团“寻访毛主席赣南闽西足迹红色之旅”活动间,我们来到了广东韶关南雄市水口战役展览馆参观,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毛主席的宽广胸襟。<br><br>一代伟人毛主席留下了诸多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但他从不认为自己百战百胜,曾毫不隐讳地表示自己打过四次败仗,南雄水口战役就是毛主席认为的四次败仗之一。<br><br>1932年5月,广东国民党军乘中央红军实行东西路分兵之机,大举入侵赣南,为缓解赣南根据地压力,中革军委决定进攻广东南雄国民党守军,调动入赣粤军回援南雄。</h1> 纪念馆门口合影 水口战役遗址公园 <h1>水口战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七月上旬,红军在水口镇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的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官方纪念馆的展板上这样评价这次战役:“这次战役历时3天3夜,作战双方出动兵力共3万多人,红军击溃敌军15个团,毙伤敌人近三千人,沉重打击了粤军的嚣张气焰,基本稳定了中央苏区南翼,为红军尔后在北线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评价全是肯定的,没有提负面的影响。<br><br>水口战役红军击败粤军,使粤军撤离赣南,巩固了赣南根据地,按理说这是一个胜仗、大胜仗。但为什么毛主席却将水口之役列入败仗之列?</h1> 纪念馆入口 <h1>首先,毛主席历来主张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反对平均主义的作战。<br><br>1936年,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主席写到:“打陈济棠的作战,吃了兵力不集中的亏。如像水口圩一类的仗,本来一般算作胜仗,而且还算作大胜仗,然而我们历来就不欢迎这种胜仗,在某种意义上简直还可以说它是败仗,因为没有缴获或缴获不超过消耗,在我们看来是很少有意义的。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br></h1> <h5>水口战役示意图</h5> <h5>水口战役红军序列表</h5> <h5>我们在参观中</h5> <h1>水口战役虽然击败粤军,但只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且红军自身伤亡很大,缴获不超过消耗。在这次战役中,红军损伤两千以上。其中红5军团第3军伤亡团长7名、连排长半数、战斗员1000名以上,第13军有的团剩余不过百人,军长赵博生负伤。<br><br>再者,就水口战役指挥来看,有两条很大的错误:一是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两次误报军情;二是兵力分散不集中,这也是毛主席不赞成的。</h1> <h5>毛朱周对战役的评价,都提到兵力不集中</h5> <h5>其他领导人的评价,也普遍认为吃亏在兵力不集中</h5> <h5>注意看这张图,毛主席已没有军权,只是以政府主席名义参与指挥</h5> <h1>严格的说,毛主席并不是这次战役的第一负责人。<br><br>为了限制所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1931年10月的赣南会议后,毛主席逐渐被边缘化并剥夺了其军事指挥权。南雄水口战役时的毛主席仅作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随红一方面行动,在军事上他也只能在局部战役上提出建议,无法在战略方向上参与决策。<br><br>水口战役期间,在中央左倾路线的指示下,军事上要求红军执行进攻江西中心城市的冒险政策。上海临时中央及苏区中央局的计划,是消灭入侵苏区的粤军之后,红军主力随即攻占赣州,再沿着赣江而上,攻占赣江沿线的吉安、抚州乃至南昌。毛主席则认为,粤军对红军只是攻势防御性质,未必敢深入苏区太远。红军主力不应该在南雄水口方向,而是应该在赣东北方向。赣东北方向处于中央苏区外围地带,是打破可能到来的第四次围剿的最佳场所。<br><br>不过,毛主席的这一意见未被中央采纳。毛主席也只得随同朱德、王稼祥一起,执行攻打粤敌的命令了。<br><br>尽管如此,毛主席此时在军事指挥上能参与的决策很少,但他主动承担责任,依然将水口战役的失败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有的人推功揽过,有的人推过揽功甚至编造历史为自己涂脂抹粉,而毛主席属于前者。</h1> <h1><br></h1><h1>毛主席是如何评点一生中的四次败仗的呢?</h1><h1><br>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毛主席对与会者亲口坦陈了自己曾经打过的四次败仗,他说:“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h1><h1><br>其实,高兴圩、土城、茅台镇的那三场所谓败仗,并非是一败涂地,而是和水口战役相似,只是把歼灭战打成了消耗战,杀敌的同时自身伤亡也较大而已。</h1><h1><br>毛主席是古今中外少有的甚至说是最伟大的军事家,他那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艺术,让敌我友都叹为观止,可是他从不避讳自己打过败仗,而且提高了所谓败仗的标准,这种胸怀是宽广的,胸襟是坦荡的。</h1><h1><br>如果有哪位领导干部自认为自己一贯正确,你是不是应该低下你高昂的头,先对照一下毛主席呢?<br></h1> <h5>2023年12月,我在江西带团</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