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黄浦知青 7

正荷

2024年2月27日,南京梅花山赏梅采风,黄浦知青沈成沛、智白宁、韩宽戢、林红、姚美华、池宁(左起)<br><div><br></div><div><br></div><div>你在桥上看风景<br></div> 南京长江大桥<br><br><br>今天,读到一组最新数据,读到三部风景摄影。<br>“如存不存,若尽不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有些想入非非,说与大家听听。 南京鼓楼街,紫峰大厦<div><br></div><div><br></div><div>先说,那组看似枯燥单调,却深有意味的数据。<br>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至2023年底,南京市常住人口达954.7万人。<br>其中,0至14岁的,为115.84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12.1%;15岁至59岁的,629.14万人,占比为65.9%;60岁以上的,209.72万人,占比为22%;65岁以上的,152.87万人,占比为16.01%。<br></div> 南京太平南路,西白菜园<br><br><br>在65岁以上的人口中,亲身经历10年农耕文明,30年工业文明,并且在已经退休时期进入信息文明时代的,只有包括黄浦知青在内的一代城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br>南京知青,1968年插队时总数大约20万人,眼下已经减少到12万人左右,占这一年龄段人口的7.85%,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1.26%。<br>知青,作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中的人口资源,人文景观,非常稀罕,非常珍贵。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明远楼<br><br><br>次说,金玉推荐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美风情集》。打开风情集,你会看到那些惊艳到让人跪拜的南京美景。那些如诗如画的山山水水,街街巷巷,就是你我周遭那些可亲可爱的熟悉场景,就是你我晚年生活真真切切的人间烟火。为此,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感到安祥。 南京朝天宫广玉兰花<br><br><br>不由联想起,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4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的一番话,更是服下一剂定心丸。<br>总书记深情地说,这一看,这一想啊,真是无比自豪。就拿交通来说,现在我国汽车产销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是最好的,高速公路里程也是最长的,高铁走出去了,城市轨道交通也走出去了,轮船也走出去了,大飞机我们也造出来了,造船业的“三大明珠”都造出来了……都是一步步往前走,不断地国产化,然后走在国际前头,并在不断突破。 南京郑和公园(太平公园)<br>韩宽戢摄影<br><br><br>再说,宽戢的《夕阳随笔》。<br>太平公园,是我们从小就熟悉嬉戏的一座城市街心公园。1930年代初期,为着营建欧美式现代化城市道路,国民政府将从大行宫经花牌楼至朱雀桥一段,打造成太平路。路经火瓦巷子东口,多出一块闲置地,正好在原三保太监马府后花园旧址。于是,顺手将它改建成南京首家欧美式的街心公共花园,并随路名称之为太平公园。公园小巧玲珑。公园北门,也是大门,临街的巷子,顺嘴就叫做太平巷。 南京郑和公园(太平公园)<br>韩宽戢摄影<br><br><br>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后,南京市第二区人民政府,白下区人民委员会,朝阳区革命委员会,再回到白下区人民政府,他们的驻地就在太平巷14号大院。<br>1968年10月,所有黄浦知青的上山下乡干革命光荣证书,都是从这所美丽公园街对面的大院里发送出来的。<br>1980年代初,黄浦知青回城以后,改革开放大潮风起云涌,启用明代大航海家马三保郑和先生,有推波助澜之效。于是,太平公园回归郑和公园也就顺理成章了。 南京郑和公园(太平公园)<br>韩宽戢摄影<br><br><br>韩宽戢,黄浦知青,回城后南京太平商场的老柜长,老党员,上班下班,寒来暑往,一天几回路过太平公园,熟悉得路家里人似的。<br>如今,将近八十岁的白头翁,左手执机,把个公园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拍个遍,拍个透,拍得真实感有层次,拍得快乐感有分寸。徜徉其中,让你我对这家袖珍公园,既熟悉又陌生,既贴近又遥远……<br> 深圳益田路街景<br>王民建摄影<br><br><br>最后,说说朋友王民建的美篇《身边的风景》。<br>王民建,湖南株洲朋友,新三届的老知青,现为儿女做佣工,侨居深圳。深圳,哪怕是最普通的一条街道,经他的法眼,过他的镜头,上下盛景,左右还是盛景,美不胜收,过目不忘。<br>想想,这样的街景,在南京见得还少吗?当然,一方水土养一方风景,每个城市总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景致。<br> 深圳益田路街景<br>王民建摄影<br><br><br>借助上述一组朴实无华的人口数据和三部精彩的风光摄影作品,说几句闲话,并非结束语。<br><br>什么是风景?<br>风景,这个词组在汉语中出现的很早,使用的频率很高。南朝刘宋鲍照《绍古辞》之七有:“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闼。”唐张籍《送李司空赴镇襄阳》有:“襄阳由来风景好,重与江山作主人。”<br>风景指的是供观赏的自然和社会的风光、景况、情景、景物等,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br>诚如斯言,天涯何处无芳草,人生处处有风景。风景既在远方,风景也在身旁。 南京郑和公园(太平公园)<br>韩宽戢摄影<br><br><br>风景同任何事物一样就怕深究,就怕认真,特别是与人事相关联的风景。<br>比如说,月亮对于你我都是同一个自然物。紫金山的月亮,和富士山的月亮,谁更圆谁更亮谁更美?漠河的月亮,和运河的月亮,谁更圆谁更亮谁更美?<br><br>她也曾是一位知青,在城市和山林之间两栖,在故乡和他乡之间徘徊。<br>她和我们一样,在被繁重的农活劳累之余,也会盯着蓝夜上的月亮发呆……<br>她告诉我,在一个满月的夜晚,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闪亮晃动在河心里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天空中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马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br>她转脸向我,继续说,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马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br>她意犹未尽,接着告诉我: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br>我不响,无法也无望。<br>她不无遗憾,满眼泪花,像位哲人似地再往下说,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这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br>我吭声了,回答她,我眼里的黄浦月亮,运河月亮,和你眼里的山乡月亮,漠河月亮,一模一样。美丽的风景,总是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 深圳益田路街景<br>王民建摄影<br><br><br>后来,她成为一位专事创作风景的著名作家,从全心播种谷子,到专职播种文字。<br>2004年,因了解到鄂温克画家柳芭的故事,获得灵感,想要动笔书写这个民族的历史。她追寻驯鹿的足迹,找到笔下鄂温克女酋长原型,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2008年成为中国长篇小说最高桂冠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C位获奖作品。2019年9月23日,《额尔古纳河右岸》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br><br>2021年7月10日,建党百年纪念日后十天,小文跟随她的笔峰,从江南古都秦淮河畔,迢迢以赴内蒙古额尔古纳河右岸,亲抚那活蹦乱跳的大小驯鹿,置身那古老奇特的异域风景里……<br> 深圳益田路街景<br>王民建摄影<br><br><br>风景,属于美学范畴,具有强烈鲜明的价值判断天性,特别是人文景观。<br>盘点已经成为历史陈迹的人文景观,看看曾经的过气风景,悟出其中的一些门道。<br><br>1927年1月,毛委员,刚刚34岁,回到老家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发现了一道正在迅猛兴起的风景。“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广大农民群众,和以毛委员为代表的党内外革命派,都为这道社会风景兴奋鼓舞,欢呼“好得很”<br>毛委员在考察报告中说,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乡里消息传到城里来,城里的绅士立刻大哗。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br>同样的一道人文景观,冰火两重天的感受和评判。个中三昧,你懂。 深圳益田路街景<br>王民建摄影<br><br><br>我生也晚,没赶上1927年1月那场狂飚似的湖南农民运动。<br>但,40年后,却赶上了1967年1月26日,一群革命造反派对江苏省委的全面夺权运动。那天,也是从太平路西侧的省委招待所江苏饭店闹起的,霎间成了南京人民不可想象的一道社会风景。对此道风景,也涌现出“好得很”的“好派”和“好个屁”的“屁派”。两大派氓,一字不合,就长矛大刀,针锋相对,杀气腾腾,血气汹汹,把个好端端的南京城闹得乌烟瘴气。<br>其时,一群中学红卫兵,其中也有后来的黄浦知青,嘴上没毛,跟着那些臭烘烘的大人乱嚷一气。其实,“好派”和“屁派”都是那一特殊气候中,被扭曲的风景里的小风景。 深圳益田路街景<br>王民建摄影<br><br><br>再说一遍,再说第二遍,再说第三遍,我们自己就是风景,黄浦知青就是风景。<br>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3.13</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撰文 邓小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王民建 韩宽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制作 正 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