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墨尔本的女王公园(Queens Park)。</p> <p class="ql-block"> 鲜花钟。</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爱德华七世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街头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这是墨尔本国王公园里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国王公园里的喷泉。</p> <p class="ql-block"> 通向战争纪念馆的大道。</p> <p class="ql-block"> 墨尔本战争纪念馆建于1934年,位于墨尔本皇家植物园旁边,是一间规模很大的纪念馆。古典式的设计风格,纪念馆的正面的浮雕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和平女神的图案,象征著这些士兵为和平而战。</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前有一广场,广场北端有座纪念碑,碑顶上有战士扛着牺牲者尸体的雕像,下刻1901-1945字样,纪念碑旁有一个圣火坛,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1956年亲手点燃的。几十年来无论这个城市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迁,也无论是春夏秋冬,这堆圣火总是默默地燃烧着,她象征着那些为和平而献身的士兵们的灵魂永存。</p> <p class="ql-block"> 战争纪念馆是为了纪念11万4千多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维多利亚州士兵,其中1万9千名在欧洲战场上牺牲的士兵而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战争纪念馆外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当游人走近时,守卫在门口的侍卫会要求所有的人脱帽以视尊重。</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十分引人注目的铜铸人像艺术品,题为“父与子”,创作者用艺术手法表现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父亲和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儿子两代人为和平而英勇作战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 各种勋章。</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大厅正中心的地面上有一块黑色的纪念碑,上面刻着“爱”(LOVE)的英文字体,周围摆放著各种各样的鲜花。每一位进馆参观的游客都会低头默默地看着这块石碑,缅怀那些为了和平而献出生命的士兵。每年11月11日上午11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太阳会从纪念馆的天井上一个小洞口射进一束阳光,正好照在这块纪念碑的“爱”字上,虽然只有短短的4分钟从上至下划过,但是每年的这一天会有许多维州的人们从凌晨就远道而来,等待着这一刻。而该馆在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开放时间内,每整半点会有模拟的灯光,由右至左照亮Love的每一个字母,大约停留4秒钟。此时,所有的游客都会低头观看,似有向烈士致敬之意。</p> <p class="ql-block"> 在大厅的四周矗立着16根黑色大理石的柱子象征著战争中的哨兵,大厅天井的四面分别用浮雕的艺术手法,表现当年军队作战的情景。在地下室里展示着历次战争中的军旗,军旗上绣着部队的番号和战功。</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外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雕像告诫后人,无论何时何地,和平都是天下第一的大事。</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周边的长廊边摆放著42个精美的小铜箱,每一个小铜箱里放着一本记载着曾经参加一战的士兵的名字和战功,这42本名录自从1934年纪念馆开放后,每天早晨8点由退伍军人翻开一页,供后人缅怀,从未间断过。馆内有阶梯通往屋顶,站在这幢金字塔型屋顶的建筑物顶层,可以清晰地眺望北岸的墨尔本市中心和斯旺斯顿街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如今,每年每到澳新军团日(Anzac Day,4月25日)以及休战纪念日(11月11日)都会有纪念仪式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 城市建筑。</p> <p class="ql-block"> 旅居在墨尔本的大学同学琪琪到酒店来看我。</p> <p class="ql-block"> 今晚是在墨尔本的最后一晚,必须吃个大餐。</p> <p class="ql-block"> 不可辜负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酒店的大堂。</p> <p class="ql-block"> 走起来。</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大洋路的起点托尔坎(Torquay)。</p><p class="ql-block"> 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西部,是为纪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修建的,参与建设的人也包括许多参战老兵,共有3000余工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汗水。</p><p class="ql-block"> 大洋路的终点是亚伦斯福特(Allansford)。</p> <p class="ql-block"> 大洋路于1919年开始动工,1932年全线贯通。从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被定为国家自然公园对游客开放。</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英国归来了约5万名澳洲士兵。由于当时国家经济萧条,失业率上升,政府处于无奈,只有安排这批士兵开荒修路。1932 年从吉隆到坎贝尔港长达180公里的海滨公路正式建成开通。由于在英语中通常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称为“Great War ”,这条路又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修建的,所以被正式命名为“Great Ocean Road” (大洋路)。</p> <p class="ql-block"> 大洋路位于墨尔本西部,西区平原当初原是火山地区,经过物换星移,如今这里是一片辽阔的荒原,只留下几个醒目的火山锥、因岩浆阻断水道而形成的湖泊、还有火口湖,星罗棋布在这平原上。大洋路的东段则是蜿蜒着奥特威山脉(Otway Range)。从南洋(Southern Ocean)吹来的西南风,带著丰富的水气,受到奥特威山脉所阻隔,降下地形雨,并形成相当湿凉的气候,孕育著茂密高耸的树林,还有农民所开垦的良田。</p> <p class="ql-block"> 大洋路沿着维多利亚州西海岸蜿蜒伸展,带给游客壮丽的海洋风光和无数的海滩活动。沿途散落着一些海岸城镇和渔村。大洋路位于墨尔本西南,从吉朗市,Lorne,Apollo Bay,Port Campbell,一直到Warrnambool,全长近300公里的海滨公路。</p> <p class="ql-block"> 大洋路沿岸的壮阔波澜和笔直绝壁、是上帝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栈桥。</p> <p class="ql-block"> 在海滩上走走,舒服!</p> <p class="ql-block"> 父爱如山。</p> <p class="ql-block"> 没有污染才会有青山绿水。</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吉朗(Geelong)小镇。</p> <p class="ql-block"> 灯塔。</p><p class="ql-block"> 在十九世纪,巴斯海峡是为补给船只和运送罪犯或移民到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殖民地的一个主要的航运通道。可惜在这崎岖荒凉的海岸,海上经常浓雾弥漫,风大浪高,缺少灯塔,使得航行极为困难、充满危险,很多船只在此沉没。最有名的是洛克阿德号(Loch Ard)在此沉没,洛克阿德大峡谷由此命名。1878年6月1日一艘名为“Loch Ard”的英国移民船在开往墨尔本的途中触礁遇难,52人死亡,只有2人生还。后人为了纪念这些遇难者,修筑了52座坟墓,并将这个地方起名为“Loch Ard”。洛克阿德大峡谷距离12使徒岩只有约2公里,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峡谷的岩石景观,并可以顺著峡谷悬梯下到海边,漫步赏景。</p> <p class="ql-block"> 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十二使徒岩 (The Twelve Apostles) ,在坎贝尔港国家公园内的海岸线坐落著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海水侵蚀形成的12个断壁岩石。矗立在湛蓝的海洋中的独立礁石,形态各异,犹如人的面孔,称为“十二使徒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令人惊叹的壮阔雄伟的奇景。早期有三座已经倒塌,只有退潮时才能看到,2013年中一阵狂风暴雨后又有一座倒塌,只有八座屹立不倒。目前只剩下七个半。</p> <p class="ql-block"> 从前这个岩石是突出海面与陆地连接的岬,由于海浪的侵蚀冲刷形成2个圆洞,正好成双拱形,所以起名为“伦敦桥”。在1990年1月15日的傍晚时分,与陆地连接的圆洞突然塌落,与大陆脱离形成的断桥。大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大自然塑造的景观有一种人工无法比拟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大洋路上最美的景色就是霞光里的“伦敦断桥”。</p> <p class="ql-block"> 伦敦断桥(London Bridge)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著名的大洋路上,坎贝尔港国家公园(Port Campbell National Park)内,地处坎贝尔港(Port Campbell)和彼得堡(Peterborough)两个小镇之间。</p> <p class="ql-block"> 由于海蚀和风蚀作用的不断蚕食,在1990年1月15日的傍晚时分,与陆地连接的一个桥孔由于海浪的强烈冲击坍塌了,剩余的部分继续矗立在海中,与大陆脱离形成现在看到的断桥,于是人们又把它称为“伦敦断桥”。伦敦断桥是一个完全依靠自然之力形成的美丽壮观的海岸景观,大自然的神奇能力在它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果幸运地赶上海上的风浪小,游客还可以登上岩石进行拍照留念。比较惊险的是,在“伦敦桥”塌落时,当时桥上居然还有两个游客,所幸他们都安然无恙。由此人们应该注意:不要攀爬大洋路上的这些自然雕塑,外表看着很壮观结实,其实内部很可能已经成为空壳一具了。</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澳大利亚已是初夏,当我们一行抵达伦敦桥时,却要顶着刺骨的寒风欣赏美景,冷,真冷!</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同行。</p> <p class="ql-block"> 行驶五百多公里,傍晚抵达Albury。</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散步了。</p> <p class="ql-block"> 教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