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朽木变为神奇

李老

<p class="ql-block">  去看冯连生的根雕艺术。展品摆在县文化馆新建的展厅,距县城七、八华里,冯连生便开车带我们一起去看。天气阴沉着,欲雨未雨的样子。但毕竟是春天来了,河边的草已经开始泛绿。</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展厅,眼前顿时一亮,在一片清雅而又有着古典色彩的氛围中,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世界里。龙飞腾着,凤翶翔着;灵巧的鹌鹑守护着高挺的笔挂,壮硕的大象翘起鼻子喜沐春风;孔雀敛尾仰首,黄鹤回头顾影;鲤鱼腾跃欲穿越龙门,骆驼作舟在沙漠里苦行;更有群鸟争鸣,奏响了一支支新春赞歌,雄鹰展翅,搏击万里长空。雄伟者有孔山烟云,奇峰峻岭之间,正缭绕着缕缕紫岚,仙气飘逸,似有神人居住;细微者有长蛇盘绕兔身,兔静静竖起双耳,微笑自若,蛇免和谐共存……</p><p class="ql-block"> 我在展厅里来来回回地走着,仿佛身处大自然之中,与龙共舞,与凤同鸣,听群鸟歌唱,偕狮虎而行,胸如丘壑,装进了万千气象,如痴如醉,万念俱空,不知身外还有红尘世界了。</p> <p class="ql-block"> 坐下来与冯连生聊天。他微笑着,人清瘦,个头不高,胸膛里却装进了一个精美的艺术化了的神奇世界。</p><p class="ql-block"> 冯连生出生在于农村。中学毕业后在县林场参加了工作,跟着一位师傅学习制作木杈、木锨、镰刀等农村实用工具。为了寻找生产资源,师傅经常带他深入深山老林,巍峨的大山,葱郁的森林,大自然的美对他产生了启迪和感应,培养了他对树木花草以及鸟兽虫鱼的爱好。三年后,他调进水利部门搞了技术工作,但对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仍铭记在心。退休以后,有了充裕的时间,于是,他重拾旧梦,钟情于根雕艺术。他经常亲自驾车到本县的二郎山、盘龙山等地去寻找根雕资源。他用一双“慧眼”在深山老林里的枯木中寻觅,发现可雕琢的材料就用车拉回来,然后苦心“琢磨”,打造成各种形态的根雕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他去往二郎山的途中,忽然发现一个被修路工人挖出来推到路旁的树根疙瘩,圪圪节节上像趴着各种形态的大大小小的鸟似的,他急忙跳下车,把这个树根抱起来轻轻放到车上。回来以后他一夜都不曾合眼,眼前只见一只只鸟儿在跳跃,耳畔只听得群鸟在唱鸣。他就根据这个树根的生态造形,反复“琢磨”,经过一个多月的打理和刮磨,终于创作出了一个“群鸟争喧”的根雕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我想象着他在深山老林里的形象,一定像一个寻宝者,眼中只有那腐烂了的树根和枯死了的树枝,脑子里总是幻想着世界万物的各种形态,忘记了红尘世界中的一切繁杂,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他孤独地寻觅着,放飞着美丽的想象的翅膀,像一朵云一样在山坡陡洼里游移,此情此景,真有着一种古典诗意的艺术境界。我也想象着他在深夜里辗转反侧的“琢磨”,苦苦地思索,反复地构思,冥冥之中似有灵感爆发。“琢磨”只是一个极普通的词汇,却包含着他想象、构思、创新等一系列艺术生成的过程,就是在这样的“琢磨”中,他的美的“自我”世界产生了。</p><p class="ql-block"> 冯连生是个极平凡的人,却有着超越平凡的艺术气质。他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所谓“深刻”,更没有那种貌似深刻的“装神弄鬼”,他就靠着他的“琢磨”,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让朽木变神奇,大气而唯美,产生出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根雕作品,组成了他的一片精妙神奇的艺术世界。我的心里荡起了波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展厅,天空仍阴沉着,似有雨点掉了下来,远处的山上也开始泛起了绿意。</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玉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黄河仙子的传说传承人,《大宁文化》主编。专著有《情满太行》《黄河仙子传奇》《日月凝眸》《日月流韵》等12部,主编、编审省内外他人文学作品20余部。部分散文入选《当代10名作家散文今选》和《中国散文大系》,多次获国家和省市级文学作品奖,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曾获临汾市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