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常州市梅花节持续至今已是第十七届了,今年梅花节从2月7日到3月10日,花展期间,红梅公园依然花如海,人如潮,赏花游园市民扶老携幼,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梅花节为常州拉开春天的帷幕,红梅公园已成为市民拥抱春天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梅公园南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小视频:常州市第十七届梅花节随拍</span></p> <p class="ql-block"> 不过今年梅花节好像与疫情前不一样,不是单纯花展,加了点新花头经,是以“中吴风雅颂”晋陵城市文化IP为引领,全面落实我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将乌镇爆款原创戏剧与焕新归来的游乐场“咘咙欢乐世界”完美融合,把红梅公园打造成全龄友好的“泛文化时尚休闲旅游区”。</p><p class="ql-block"> 梅花节期间,红梅公园也动足了脑筋,精心策划了“园来有戏,梅好花生”等系列活动近20场,用句时尚话说,叫“让大家漫步于梅香四溢的花海,享受沉浸式赏梅体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常州各公园花展时间表</span></p> <p class="ql-block"> 红梅公园内的梅花主要有红梅、宫粉、朱砂等七大种类700余株梅树,主要分布在红梅阁、赏梅堤、映梅桥等区域。常州红梅公园,是先有“红梅阁”,后有公园,公园取红梅阁“红梅”为名。此后,以花草树木给公园命名,成为常州城市公园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 红梅公园始建于1958年,属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园内有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笔塔和红梅阁、半山亭、袈裟塔、冰梅石、嘉贤坊、塔影山房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梅阁</span></p> <p class="ql-block"> 写梅花颂梅花的诗文汗牛充栋、多如牛毛。今天我也不说梅,就说点与红梅公园有关的陈年旧事。红梅公园与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缘份很深。因为我们孩提时刚刚懂事才有了红梅公园,儿时能来红梅公园玩,相当于现在外出旅游。那时进公园要买门票,每人一角。你别看不上眼,那年代一毛钱可以买三块麻糕或两支棒冰了,父母是不会随便掏钱让你来玩的。记忆中,父母不是囊中羞涩,便是工作劳累,我们小时候父母从来没有陪着游过红梅公园。除了小学组织春游,一年到头,难得一次,有时要几年才来一次红梅公园。平时能玩玩免费的人民公园、东郊公园(如今的东坡公园),就已经蛮开心的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九十年代红梅公园门票</span></p> <p class="ql-block"> 后来长大了,自己挣钱有了经济自主权,便经常呼朋唤友来逛红梅公园了,特别喜欢划船荡漾在人工河、映梅湖。说句夸张的话,我们同龄人谈情说爱估计都是从红梅公园开始的。反正我与老婆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这里约会的。改革开放后,生了女儿,我们三人第一张彩色合影也是在红梅公园拍摄的。照片中湖边小石堆,是当年最佳取景地。后来,再后来,游红梅公园变成家常便饭了,我夫妇和女儿、外孙祖孙三代游的次数已无法统计。门票也渐渐从一毛涨到了五毛、一元,甚至八元、十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第一次拍摄的彩照就是八十年代在红梅公园人工湖畔</span></p> <p class="ql-block"> 1978年5月24日,市园林处盛湘群撰写《建设好红梅公园》一文刊登《新常州报》“我为常州献一计”栏目,第一次呼吁对红梅阁开放、减少收费环节、扩大服务功能。2006年9月28日红梅公园整修一新后终于免费开放了。这次改扩建中,对“红梅春晓”景区进行了整体改造,以红梅阁为中心,建设了环形赏梅长堤。同时在景区周围挖掘环形水系,形成“园中之园”的特色景观。在红梅阁南侧,新建了映梅桥;正对文笔塔开了个南大门。同时从安徽、浙江等地引进了400余株百年以上的老桩梅树,种植于红梅阁、赏梅堤及映梅桥南侧主干道两侧,品种及数量都超过了南京梅花山、无锡梅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第一次有人在报纸上公开建议开放红梅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 据说常州本来是没有红梅的,这要感谢传说中的张道士。坊间有个神奇而美丽的传说:红梅阁原来曾是道教玄妙观,道教全真道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曾在此聚徒修炼。后来,常州府武进县吏龚子彬,借用这里审理和编造狱册,由婢女每天送饭。一次他外出回来又热又渴,已十分饥饿,却还不见婢女送饭来。回到家不问青红皂白打了婢女一顿,不料失手打死了婢女。第二天他在一案卷下发现了婢女怕虫蝇和尘灰盖着的、已变质的饭菜,才知道自己冤枉了婢女。由此联想到自己处理的案子。这里的案卷堆积如山,难道就没有被冤枉的吗?于是一把火烧了案卷,向常州府自首。常州府台念其平日克俭奉公,深受百姓爱戴,仅判他充军云南。因常州府台是云南人,于是顺便托他捎封家书回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梅阁前天衢要道牌楼</span></p> <p class="ql-block"> 衙役押解龚子彬刚出常州城门,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等在路边。要与龚子彬同去云南,老人解下腰间丝带叫两人抓好,三人一齐跨上老人的手杖。他们骑在手杖上,拉着丝带,闭上眼睛,只觉耳边呼呼风声,已经腾云驾雾。不一会到了红梅盛开的云南。龚子彬先给府台投递家书,府台的父亲一看家书上的日期是当天的,大吃一惊,千山万水,舟车劳顿。常州到云南,起码半年六个月。问明原委,便立即陪龚子彬去官府销案。求当地官府给假,让龚子彬带上回信仍返回常州。于是他们又飞回了常州,府台当天又看到了龚子彬,以为他们还没动身,正要问责。只见龚子彬从衣袖管里拿出在云南摘的数支红梅,以及诛府台父亲的家书,这才相信。后来龚子彬将红梅种在了道观周边,从此这里年年红梅盛开,道观也便更名为红梅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红梅阁</span></p> <p class="ql-block"> 清代著名史学家、常州才子、诗人赵翼曾有诗曰:“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樵阳未即游先去,先向瑶台扫落花。”这首诗中的羽客指的是道士,而瑶台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红梅阁。红梅阁是重要的道教建筑,而公园也以红梅命名,传承至今,可见梅花及具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红梅,为常州拉开春天的画卷,成为市民拥抱春天的最佳踏青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梅阁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 红梅公园最引人入胜的有两座标志性的建筑:一座是具有1500年历史,始于萧齐遗胜的文笔塔;另一座是通过借景造园艺术融入游人视觉的、被称为“中国五方五佛的灯塔”的天宁宝塔(见题图)。此塔高153.79米,金顶铜瓦玉身,神州第一。如果您登上这座创下七个世界之最宝塔十三层,凭栏眺望,红梅公园就是一座四季常青,郁郁葱葱的城市森林,月月鲜花盛开的大花园。绿茵茵的大草坪,碧波荡漾的映梅湖,塔影湖畔,如诗如画。亭台楼阁,船舫水榭,散落其中,如梦如幻。茂盛多样的植物,形成生态福地、城市绿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宫粉梅花</span></p><p class="ql-block"> 在红梅阁的东面有座嘉贤坊。坊高8米,宽11米,楹联上写的“延陵世泽,让国家风”是为了纪念常州古城奠基人季札所修。是常州人民对人文始祖季札的崇敬和怀念。在一侧还有为了纪念常州的奠基人季扎而修建的至德亭。在唐垂拱四年,江南巡抚狄仁杰以吴楚多淫祠上奏皇帝,在全国共焚毁寺庙祠一千七百多座,唯独季子祠不废,还赠“嘉贤”追加封号,嘉贤坊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嘉贤坊前开满梅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梅闹枝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梅花宝塔相映成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文笔塔前梅花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七十年代与同事邱建鹤、王沛荣在红梅公园划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梅花暗香扑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黄梅三连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梅四连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梅花吐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span></p> <p class="ql-block"> 红梅公园改造升级后,不光是中老年人游园活动,吹拉弹唱的好场所,还增添了许多儿童游乐设施与亲子活动场所。记得在花鸟馆旁有个儿童游乐场,外孙上幼儿园后,我每个星期天都会带着他去坐小火车钻山洞,票价十元一次。那小家伙坐了一次还要一次,我呢口袋掏得快的,十元、十元,再十元,不亦乐乎。都说隔代亲,把人民币当桔子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舍得委屈了儿孙。</p><p class="ql-block"> 当年大草坪南侧还有鬼屋,外孙就喜欢刺激,每次去在屋外边转悠不肯离开,看着橱窗里的牛头马面,鬼推磨,断头刀,好像一点儿不怕。但我怕吓着孩子,没肯依着他。有一次,架不住他嚷嚷,我还真买票陪他进屋参观了一下,他还真不怕,那些设计的吓人玩意儿,好像对他免疫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外孙小时候</span></p> <p class="ql-block"> 外孙刚开始上小学的几年,我还会每个星期天带他游红梅公园,主要是儿童游乐场旁边的免费活动区,爬三角堆,钻山洞,攀援,绳梯等等,都是些锻炼孩子耐心、耐力的体育项目。到了三、四年级后,功课作业负担越来越重,除了寒暑假,就再没机会让我带着游红梅公园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最后一次陪外孙游红梅公园,是一群人一起玩的。我想做红娘,为连襟的儿子介绍对象,女孩是我熟人的女儿。女方住在景福苑,又恰逢梅花节,相亲见面就约在红梅公园。那是个星期天,我们夫妻俩,连襟夫妻俩,我女儿、外孙,连襟的儿子,还有约会的女孩。我介绍他们双方认识后,我们故意陪外孙慢慢玩,我女儿陪表弟两个年轻人去茶座喝奶茶聊天。男孩英俊潇洒,一米八几;女孩腿长俏美,一米七左右,就是内向腼腆,不会主动搭讪寻话说。我们看着俩都很满意,很般配,估计能成。后来我把此事托付女儿联络,想做个现成媒人,就等着喝喜酒了。谁知横插一枝花,我的熟人没成,反倒是女儿介绍了我外孙要好同学母亲的女同事。一个娇小玲珑的女孩,个子只到我连襟儿子的胸口,高矮相差二三十公分。我们估计没戏,谁知他俩一见如故,电光火石,一拍即合。没过多久,喜结连理。婚礼那天,我外孙和好同学还当了婚礼花童。</p><p class="ql-block"> 这也算是梅花节引起的一段佳话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外孙和要好同学当婚礼花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