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21天深度游6【克里米亚雅尔塔:沃龙佐夫宫、燕子堡、里瓦几亚宫、巴赫奇萨赖1:巴赫奇萨赖汗宫】

黄丽琪

<p class="ql-block"><b><i>【序】2016年7月7日——27日跟随市老教授协会去俄罗斯21天深度游,由俄中旅游公司组团。领队是俄中旅游公司邱总亲自担任。</i></b></p><p class="ql-block"><b><i>本次游程从上海——北京——俄罗斯伊尔库斯克——莫斯科——索契——罗斯托夫——克里米亚——雅尔塔——塞瓦斯托波阿尔——圣彼得堡——(伏尔加河游轮)——曼德洛基——基日岛——格里茨——乌格里奇——莫斯科——上海。其中乘坐7次飞机,6天伏尔加河游轮。</i></b></p><p class="ql-block"><b><i>我们这一代人对苏联、俄罗斯情有独钟。尽管去过俄罗斯常规线路和海参崴旅游,这次是俄罗斯深度游。行程中有贝加尔湖、伏尔加河游轮等等,值得期待!</i></b></p> <p class="ql-block"><b><i>7月16日 雅尔塔</i></b></p><p class="ql-block"><b><i>燕子堡、里瓦几亚宫、马桑德拉宫(外观)、沃龙佐夫宫、马桑德拉葡萄酒厂</i></b></p><p class="ql-block"><b><i>克里米亚共和国,位于俄罗斯西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是一个自治共和国。面积2.55万平方公里,俄罗斯人占主体,乌克兰人居次,还有少数克里米亚鞑靼人和白俄罗斯人等。当地居民主要说俄语。首府为辛菲罗波尔。俄罗斯与乌克兰在该地区存在主权争议。</i></b></p><p class="ql-block"><b><i>克里米亚半岛濒临黑海和亚速海,拥有许多著名的海滨疗养城市,如雅尔塔和米斯霍尔等。</i></b></p> <p class="ql-block"><b><i>雅尔塔是俄罗斯克里米亚半岛南部海岸的度假胜地和重要港口,也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古城,早在12世纪就已建立。雅尔塔面积约为18.2平方公里,包括雅尔塔(行政中心),阿卢普卡和周边一些村庄,常住人口超过7万人。</i></b></p> <p class="ql-block"><b><i>依山而建的燕子堡。位于克里木半岛雅尔塔海边峭壁上的土耳其古堡“燕子堡”,建于1912年,是克里木的象征。没人知道是谁建造了这座城堡。传说是当时俄罗斯和土耳其战争中的某一位领袖建造出这样的城堡。</i></b></p> <p class="ql-block"><b><i>燕子堡的第二个主人是一个宫廷医生TOBIN。过了几十年,一个德国的石油大亨佛-旭杰恩格利买了这座城堡。</i></b></p> <p class="ql-block"><b><i>1927年雅尔塔发生大地震,除堡顶的尖端掉入大海外,城堡几乎无损坏,但是第二次的9级地震使城堡的柱子产生了很深的裂缝。直到1967年人们才重修了它。</i></b></p> <p class="ql-block"><b><i>沃龙佐夫宫位于克里米亚南部海滨的阿卢普卡,又称阿卢普卡宫。建于1828年至1848年,是沙皇时期新罗斯西科边疆区执行长官、俄罗斯政治、军事家沃龙佐夫(1782-1856)伯爵的官邸。宫殿富丽堂皇,由英国女王的宫廷设计师爱德华·布洛尔设计。</i></b></p> <p class="ql-block"><b><i>雅尔塔会议期间,英国首相邱吉尔在此下榻。</i></b></p><p class="ql-block"><b><i><span class="ql-cursor"></span>沃龙佐夫宫的收藏品约有2万余件,其中包括中国展厅、俄罗斯和西欧16-19世纪的名画等。</i></b></p> <p class="ql-block"><b><i>邂逅一对新婚夫妇,大家与新婚夫妇合影</i></b></p> <p class="ql-block"><b><i>周安国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i>在皇家餐厅午餐,当初是尼古拉二世的叔叔开的餐厅</i></b></p> <p class="ql-block"><b><i>里瓦几亚宫位于雅尔塔市西南3公里处的黑海岸边,这座环境幽雅的乳白色皇家庄园始建于140年前。</i></b></p> <p class="ql-block"><b><i>1862年至1866年建成沙皇庄园,1894年作为最后一个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夏宫。1910年4月至1911年9月重新修缮。现在里瓦几亚宫已经成为博物馆 。</i></b></p> <p class="ql-block"><b><i>一二层为雅尔塔会议旧址展览,这里摆设着巨大的圆形谈判桌、签字台、一份份签字的条约和协议,还有丘吉尔的烟斗、斯大林的元帅服。</i></b></p> <p class="ql-block"><b><i>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英、苏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此举行会议,并签署了《雅尔塔协定》。由此铸就了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和让中国人觉得憋屈的“雅尔塔体系”。</i></b></p> <p class="ql-block"><b><i>雅尔塔会议在牵涉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主权利益问题上,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有大国主宰一切的强权政治表现。会议背着中国政府作出的有损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决定,是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更是绥靖政策又一次发展到高潮的标志,同时也通常被看成冷战的标志。</i></b></p> <p class="ql-block"><b><i>在这里聆听了艺术家的演唱。俄罗斯总统也曾在此欣赏了他们的演唱。</i></b></p> <p class="ql-block"><b><i>除了《雅尔塔协定》排除与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外,此地也是中俄《里瓦吉亚条约》(《中俄交收伊犁条约》)的签字之处。1879年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乱后,从俄国手中收回伊犁等地的签约在这里举行。但划界地图,未能准确标明,让清政府损失不小。所以这里是几代中国人的伤心之处。</i></b></p> <p class="ql-block"><b><i>马桑德拉宫始建于1881年,中间停修了一阵子,1892年工程继续。最终于1902年完工。</i></b><b style="font-size: 18px;"><i>马桑德拉宫原是为</i></b><b><i>亚历山大三世在克里米亚半岛度假所建,但亚历山大三世还没来得及在这儿住,于1894年去世了。所以它只是沙皇一家的行宫,整体是三个宫殿里规模最小的一个,属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i></b></p> <p class="ql-block"><b><i>宫殿背山面海,前后都有漂亮的花园。园口两棵大松树有百年多历史,传说象征着沙皇夫妻俩永世相爱的见证。宫殿花园里总是种植着玫瑰,殿外点缀着女人头的狮身人面像。这座宫殿一直到1992年才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里面收藏了不少珍贵的艺术品。</i></b></p> <p class="ql-block"><b><i>马桑德拉酒庄距离雅尔塔市4公里,位于雅尔塔郊区,是克里米亚半岛最著名的马桑德拉红酒的产地。始建于1898年。该酒庄分七条隧道,每条150m,宽4-5m,常年恒温10-12度,为保存葡萄酒的最佳温度 。</i></b></p> <p class="ql-block"><b><i>马桑德拉酒庄之所以能够闻名世界,是因为它收藏了价值一百多万带有俄国皇室和欧洲皇室玉玺印记的年份葡萄酒。</i></b></p> <p class="ql-block"><b><i>餐厅吃晚餐</i></b></p> <p class="ql-block"><b><i>7月17日 雅尔塔——巴赫奇萨赖——塞瓦斯托波尔</i></b></p><p class="ql-block"><b><i>巴赫奇萨赖:圣母升天洞穴修道院、巴赫奇萨赖汗宫</i></b></p><p class="ql-block"><b><i>塞瓦斯托波尔:潜艇基地博物馆、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全景博物馆、乘船游览塞瓦斯托波湾、海滨公园</i></b></p> <p class="ql-block"><b><i>插曲:当天早上出发时,狭窄的马路上停着一辆小车,我们的大巴无法开出去。等了好久也不见司机来把车开走,无奈,男同胞们下车齐力搬动小车、硬是腾出道路。我们车这才赶赴巴赫奇萨赖。</i></b></p> <p class="ql-block"><b><i>巴赫奇萨赖是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古城,其意源于波斯语的“花园宫”。15世纪上半叶,克里米亚半岛上出现了封建制国家克里米亚汗国。该国由蒙古金帐汗国分出,1475年起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最终因俄土战争而灭亡,其领土被并入沙俄版图。</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i>16世纪初,克里米亚汗国定都巴赫奇萨赖,并在此建造了可汗宫。此后近3个世纪里,可汗宫几经扩大和修复,现在已被辟作克里米亚历史和考古博物馆。</i></b></p> <p class="ql-block"><b><i>巴赫奇萨赖汗宫是座穆斯林风格的建筑,占地超过4公顷,由咨议会厅、清真寺、后宫、喷泉庭院、可汗墓等部分组成。</i></b></p> <p class="ql-block"><b><i>巴赫奇萨赖汗宫的灵魂当属泪泉。</i></b></p><p class="ql-block"><b><i>据说泪泉是由当时的可汗克雷姆-吉列伊汗为纪念早逝的爱人季莉娅拉建造的。吉列伊汗对设计师说:“谁也没看过我流泪,但我的心每天都在滴血。人有心灵,石头也有灵魂。让石头像心灵一样哭泣吧。石头的眼泪,就是我的眼泪。”于是,一座日夜“流泪”的喷泉便诞生了。</i></b></p> <p class="ql-block"><b><i>  1820年,被沙俄政府流放到南方的普希金来到了克里米亚巴赫奇萨赖汗宫。他听说了关于泪泉的故事,便创作出抒情叙事诗《</i></b><b style="font-size: 18px;"><i>巴赫奇萨赖的泪泉》</i></b><b><i>,后来这首诗被广为流传。普希金去世后,为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巴赫奇萨赖汗宫的管理员每天都要在盛接泉水的托盘上放上两朵玫瑰,一朵红色的,一朵黄色的。</i></b></p> <p class="ql-block"><b><i>【未完待续】</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