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古稀学篆刻

木言(ZRG)

<p class="ql-block">篆刻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融书法、绘画、文学、美学于一体的高雅艺术,篆刻印章,方寸天地,气象万千,古朴典雅、魅力无穷。</p><p class="ql-block">我爱好书法,退休后也会隔三差五地挥毫泼墨。行家认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没有盖上篆刻印章是不太完整的,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非常希望自己也有一方篆刻印章。出于创作书法作品的需要,又加上篆刻艺术魅力的诱惑,早就有学习篆刻艺术的强力意愿,梦想有朝一日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上盖上自己雕刻的篆书印章,但是一直没有遇到学习篆刻艺术的机会。</p><p class="ql-block">最近两年,江山知名文化人士、江山印社首任社长、清湖书院院长程逵鹏先生多次和我说过,希望清湖书院能创作出一二百枚篆刻印章,展示清湖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出于对篆刻艺术的向往、对家乡的热爱,我非常支持程逵鹏先生这一非常有意义的创意。然而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一已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受江山书法家协会主席黄江龙先生创办篆刻公益班并举办学员结业作品展的影响和激励,2023年2月底,在程逵鹏先生的大力推动及乡贤会领导、同仁的支持下,清湖书院决定创办篆刻公益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篆刻艺术爱好者提供学习的机会,聚学员之力实现程逵鹏先生提出的清湖书院的夙愿。</p><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多月紧张有序筹备,清湖书院首届篆刻公益班于2023年4月2日宣布开班,根据清湖书院的安排,我担任篆刻公益班的班务助理。这个班有正式学员42名,他们绝大多数来自江城与清湖,也有的来自衢州、杭州。他们有好多是大、中、小学在职或退休教师,还有文化、传媒从业人员、企业老总和退休干部。因为我没有履行正式报名手续,只能以旁听生的身份参加学习。篆刻班以业余学习为主,面授为辅,面授每隔一个星期举行一次,一次二小时,学制暂定一年。</p><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16日,篆刻公益班第一课《印学史》开讲,近五十位老、中、青学员齐聚一堂开启新的学习征程。这个班我的年龄最大,与比我年轻得多的正式学员一起听课、一起学习,觉得自己也年轻了不少。</p><p class="ql-block">作为篆刻公益班的管理人员之一,我要协助班主任按照清湖书院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好这个班的管理工作,全心全意为篆刻公益班的学员服务,为学员的学习提供方便。作为旁听生、篆刻艺术方面的小白,我要和正式学员一样,按时上课,认真听讲,持之以恒,努力学习篆刻基础知识和技法,积极参与“用篆刻印章展示清湖古镇深厚历史文化的活动”,为宣传我美丽家乡---清湖古镇尽一点绵薄之力。</p><p class="ql-block">从篆刻公益班开学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近一年来,我们学习了印学史,篆书、篆刻刀法、印稿设计、边款拓印和印屏制作等课题。</p><p class="ql-block">通过近一年的篆刻学习,我深深地感到学习篆刻好处多,它可以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增长学识,培养创造力和坚持力,它使得我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华丽充实,篆刻的确是一门有益身心健康的艺术活动。</p><p class="ql-block">目前我们进入创作阶段。根据书院要求每位学员刻四至六方以清湖名人、名店和名胜为主题的印章并制作成一幅印屏(供结业作品展示之用)。我也不能例外,目前已刻了五方。由于年龄大,眼发花,心不灵,手也不巧了,又是白手起步的左撇子,深感力不从心,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此时此刻,我不由感叹:岁月不饶人,想学点东西,一定要趁在年轻时!</p><p class="ql-block">尽管刻得很不好,但我参与了,努力过,尽力了。</p><p class="ql-block">尽管刻得很不好,我还会继续刻下去,享受篆刻艺术无穷乐趣。</p><p class="ql-block">尽管刻得很不好,我不怕人家笑话,还是要大胆晒出来,显一回丑也无妨。面子不重要,自已喜欢,开心就好。</p>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日清湖书院举行首届篆刻公益班开班仅式</p> <p class="ql-block">清湖码头乡贤会清湖书院篆刻班学员在练习篆书,左为本文作者。拍摄日期2023年5月14日,地点三村文化礼堂(兼作篆刻班教室)</p> <p class="ql-block">图为我的印屏,算是我的结业成果吧,这幅印屏是在2024年4月8晚上9时左右于簾青书舍制作完成的,它凝聚着篆刻班老师和同学的辛勤付出以及同学之间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鸣谢:刘天生老师的精心指导;孙新岳同学为我拓边款和钤印;周水福同学不仅为我拓边款还帮我制作了这幅印屏。</p> <p class="ql-block">原载江山市退离休教工协会《常青园》2023.9.25第2期,本文有删改与补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