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鱼鳞洲位于海南东方市八所镇西南的海滩上,山石重叠,状似鱼鳞,故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四十年,鱼鳞洲就被列为海南风景名胜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山有海,有石有水,有灯塔有风车。灯塔是鱼鳞洲的标志,也是东方市的标志,它建在海边的一座小山上,白颜色的,远远的就能看见。旁边有台阶,可以往上走到半山腰的位置。整体就像一个海边小公园,上面是步道,下面是海滩礁石。</p> <p class="ql-block">左手耸立着18座巨大的风车,来自海上的西风终年不断,这里风大浪急,海水湛蓝清澈,风能资源异常丰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地方 ,看到蒸汽机、内燃机的车头,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这里有建于1941的日军海南指挥部,有民国时期蒋介石的元首车厢,地方不大,但有着时代变迁的各种感触。</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蒋介石的元首车厢,昭和16年日本造</p> <p class="ql-block">抓煤机</p> <p class="ql-block">1941年日军侵占海南时所建的海南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北黎古村</p><p class="ql-block">曾经的商业重镇如今的断壁残垣,每座骑楼都有上百年历史,墙面用的海里的珊瑚石,是只有这种海岛村落才会有的特色,村子里现在仅剩零星的村民居住,还有一些外来的艺术家来此开工作室,风格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走进村内,经过路两边的骑楼,它们已经破败斑驳,被红带围着,立着告示:危房修缮,禁止入内,门窗破损,墙皮脱落,四面通透,岌岌可危,只有墙体还支撑着它们不倒。这样的骑楼一幢接着一幢映入眼帘,不难想象曾经这里一定是商贾云集,热闹繁华。</p> <p class="ql-block">网上查到资料: “五里一墟,十里一铺”,北黎铺因人口往来流动量大,成为了商业、手工业的繁荣之地。在古代,北黎港是海南岛西部重要的港口。从明代开始,这里船只穿梭来往,是方圆几十里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到了清代,北黎周边沿海开始大兴盐田,海口、琼山、文昌等地的商人陆续落籍北黎,开盐田,办商号,使北黎村逐步走向兴盛。到了民国时期,这里逐渐发展为了热闹的市墟,那些骑楼就是外来商家修建的店铺楼阁,当时商号、茶楼、酒肆、戏院等一应俱全,就连道路边也摆满了各种摊点。那时候的北黎村是海南西部沿海的商业重镇,它承载了几代北黎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贴有珊瑚贝壳的墙体</p> <p class="ql-block">整修北黎村的项目已启动,相信过不了多久,一个修旧如旧的新北黎村将会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海南白查村黎族船型屋,被遗忘的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海南除了有蓝蓝大海,还有被列入国家级的文物遗产--拥有黎族最原始的船型屋,房子很有特色,白查村现存81间船型屋。</p><p class="ql-block">船型屋的由来是由于黎族祖先,将木船翻到过来居住。故称之为"船型屋”。白查村船型屋的外形像船屋,无窗户,两侧门,屋顶上盖着厚厚的茅草,非常矮房子不高。茅草的长度几乎拖到地面,村里人全部搬迁到新的白查村。</p> <p class="ql-block">途经的芒果园,芒果挂满了枝头</p> <p class="ql-block">途经的香蕉园,一串串沉甸甸的挂着,着实令人惊喜</p> <p class="ql-block">海花岛—-东方小迪拜</p><p class="ql-block">真的像童话里的城堡,由3个独立的离岸式岛屿组成,规划平面形态为盛开在海中的三朵花,恒大花1600亿打造的,是目前为止世界最大花形人工岛屿。终于明白恒大的1600亿都花哪了⋯只是因为资金紧张,还有一个花瓣没有建成。。</p><p class="ql-block"> 在此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那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海水让我陶醉其中。我们不必奔波忙碌,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愿美丽的画卷常驻心中。</p> <p class="ql-block">美得令人窒息,车游两圈仍觉得不过瘾。</p> <p class="ql-block">白马井(也称白马涌泉),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村内。世传汉伏波将军乘白马至此,刨沙得泉因为井。</p> <p class="ql-block">海南千年古盐田,被誉为最早采用日晒的制盐场,至今保留完好的原始民间制盐工序的古盐场。1200多年前的唐末年间,一群福建莆田的盐工不知什么原因,千辛万苦迁居到当时海南岛西部的古儋耳郡,在洋浦半岛的海边开山辟石,建造家园和盐田。他们的盐田十分独特,将海边大片的天然火山岩石削去一半,在石头顶部除四周留出凸边外,把中间打磨平滑,做成石槽。平时在这些石槽中注入经海泥过滤后的海水(涨潮时海水就会自动漫入这些盐槽),靠阳光晒出高品质的食用盐。由于这种方式开创了高产量的“日晒制盐”的先河,清朝乾隆皇帝曾御书“正德”赐给这些盐田人,后来人们也称这里为“千年古盐田”、“新英古盐田”。</p><p class="ql-block">目前有1000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石盐槽密布海滩。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1200多年来的古老方式劳作。</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现在盐场不对外开放,只能隔着屏障观赏。</p> <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是苏轼贬儋三年乡间生活的遗址,被誉为“天南名胜”,明代“儋州八景之一”。建于1098年(北宋时期)。书院里有载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古色古香的建筑,其中载酒堂曾是苏东坡父子起居和读书的场所。现在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览着许多苏东坡的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屐图》。另外,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等文化名人题咏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p> <p class="ql-block">儋州故城,又称中和古城,近似方形,周长约1600米,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设东、南、西、北四城门。外筑月城并开壕沟。儋州故城始建于唐,初为夯土城墙,明代增砌石包墙,清代多次重修。1927年、1951年、1952年部分城墙及东、南门被拆除。</p><p class="ql-block">打卡北门武定门,目前正在维修中。</p> <p class="ql-block">丘浚故居,坐东朝西,原为多进式院落,规模大时有“丘氏十八屋”之说。现存“头门”“前堂”和“可继堂”等单体建筑。前堂和可继堂均为抬梁式穿斗组合结构,梁均采用月梁形式,用材粗大,斗拱造型和结构大多保留明代特征,是海南现存少有的明代木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丘浚,是我国明代中叶的理学名臣、15世纪的杰出学者,他同海瑞被称“海南双壁”,是海南老少皆晓的著名历史人物。</p><p class="ql-block">1996年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五公祠又名“海南第一楼”,是为纪念唐、宋朝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即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胡诠而建的。</p><p class="ql-block">五公祠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先进连成一片,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五公祠历来被誉为琼强胜景,它以“海南第一楼”为主体,这是一幢以上等木料精心构筑的红楼,楼高十几米,分上下二层,四角攒尖式的层顶。二楼正面,"海南第一楼"横额赫然入目;楼下大厅楹柱上有二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p><p class="ql-block">五公祠游览区内常年展出许多珍贵文物,其中宋徽宗赵佶手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最为有名,此外还有著名清官海瑞的古唐诗书法。</p><p class="ql-block">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海南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打卡海南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朱庐执刲银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