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 马拉喀什(下)

葉知秋

<p class="ql-block">  结束巴西亚宫的参观,又到了午餐饭点。这次就餐的饭店仍旧在马拉喀什老城区,只不过门头够大,门前的街道也较为宽敞,可以让马车从容往来。旁边就是热闹的市场,可谓车水马龙。饭店的门厅、过道依旧贴满异国情调的马赛克,刻意烘托出一贯的奢华气派。</p> <p class="ql-block">  饭店建得像个大城堡,花式顶棚、雕花拱廊、豪华吊灯,以及大理石喷水池,该有的一个也不少。让我们这些刚刚离开巴西亚宫的游客,多少有点似曾相识的恍惚感。</p><p class="ql-block"> 偌大一个饭店,从头吃到尾就我们三桌,每桌六、七个人,上的仍旧是塔吉锅三道式,补一张昨天没拍的切片果盘照片就齐活了。</p><p class="ql-block"> 深圳来的阿红开始用热水冲自带的麦片,同桌四川籍的老陈也从包包里拿出了榨菜,就我口粗,一仰脖儿先干掉了两碗浓汤。</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带领我们游览马拉喀什古城的当地导游阿齐兹,老爷子不会讲中文,全程一言不发,充其量只能算个带路的向导。该讲解的地方由另一位来自中国宁夏,全程陪同的小伙子何大完成。</p><p class="ql-block"> 这种奇葩组合反映了摩洛哥现行旅游法规的不合理,一方面几乎没有会讲中文的本国持证导游,另一方面又不给何大这样会讲中文的外籍导游发证,于是就默认了这种搭配。</p><p class="ql-block"> 反正就这么点旅游资源,倾斜一下本国人也是可以理解的,约旦也是这么干的。</p> <p class="ql-block">  时值午后,中小学生纷纷开始结伴去上学,坐在门廊下的老爷子也打起了瞌睡。很快我们就紧随老阿,拐进了迷宫一般的马拉喀什古城。</p>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建于公元1062年的阿尔摩拉维德王朝,距今已有960多年历史。中世纪的马拉喀什曾经是摩洛哥几个王朝的都城,现在也是摩洛哥第三大城市和四大皇城之一。</p><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不仅有南部首都之称,而且摩洛哥的国名Marrocos 都源自该城的名字 Marrakech 。不信嘴里含块热茄子,再快快读一下这两个单词的发音,还真挺接近的。</p><p class="ql-block"> 摩洛哥共有九处世界遗产,马拉喀什位居梅克内斯之后,排名第二,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在马拉喀什众多旅游资源中,深藏于古城迷宫般巷子中的市场,无疑吸引着每一位到访的游客。用导游何大的话讲:“如果没有老阿带路,咱们一定会绕死在里面。” </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一行二十人,由老阿在前头带路,何大在中间答疑解惑,领队小秦居队尾断后,兴致勃勃钻进了这座羊肠般的中世纪古城。</p> <p class="ql-block">  古城沿街全是一排排小商铺,所售商品琳琅满目,除了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肉类,还有理发等生活服务类店铺(上图),但更多的是陶器、皮具、灯具、首饰、服装、鞋帽、地毯、铁艺等等,可谓铺天盖地。</p><p class="ql-block"> 当然,其中不乏也有许多来自义乌的小商品,但最具特色的应该还是摩洛哥传统纯手工羊皮拖鞋以及质量上乘的摩洛哥手工绣花丝绸长袍。</p><p class="ql-block"> 总之,要买就买纯手工制品,只要是真正手工制品,来自义乌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当然也会贵很多。不过有人建议可以照着三分之一砍价,可谓当胸一刀,听着何止是肉痛?</p> <p class="ql-block">  小巷的交通除了步行就是摩托车,载人带货全靠它。人人都是骑行高手,你走你的,根本不用担心被撞,再窄的街道,只要有个缝,他们都能钻过去。</p><p class="ql-block"> 实践证明,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别在窄巷子里碰上大胖子,我就不幸跟在一位60-70公分宽,墙一样的大码女人身后,左右横竖无法超过,硬硬被堵了七、八分钟,差点落单。</p><p class="ql-block"> 怕有歧视之嫌,没敢拍照,不过在摩洛哥,这种宽度确实常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  正当大家被老阿带着,在古城小巷中兜得晕头转向时,眼前突然呈现出一座红色的大城堡,它就是十九世纪末,由苏丹穆莱.阿卜杜拉齐兹修建的Dar Menebhi宫,后经奥马尔.本雅伦基金会精心翻修后,于1997年以马拉喀什博物馆的名义对公众开放,票价30迪拉姆。</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原本为一个传统的摩尔家庭开放式庭院,露天庭院约709平米,周围四间卧室对称布置,还有土耳其浴室等生活设施。随着博物馆的建立,庭院被我们现在看到的天棚所覆盖,天棚下一盏直径5米的铜制大吊灯重达1200公斤。</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收藏有一些具有摩洛哥犹太和伊斯兰文化色彩的古董,包括陶器、瓷器、武器、珠宝及硬币等。一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摩洛哥马鞍被放在显著位置(下图),在深色织物上用金钱绣出各种复杂的花卉图案,并与红色皮革搭配。背景的油画则再现了当时一匹马的豪华胸饰。</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在德吉玛广场拍的一辆毛驴车,车尾就对着马拉喀什博物馆,所以出了博物馆,老阿又带着我们在这个被称为“不眠广场”的著名旅游景区兜了一大圈。现在时间还早,广场上主要是一些固定摊贩在经营食品、饮料和咖啡生意,此外,还有大片销售花卉与水果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8日夜晚,马拉喀什地区发生了一场6.8级大地震,短短四天就造成2901人死亡,5530人受伤。震中虽然不在马拉喀什古城,但时隔半年,我们仍旧可以在不眠广场看到下面这些被围起来,等待重建的地震废墟。</p> <p class="ql-block">  上两图为广场上十六世纪萨阿迪王朝时代留下的圆顶陵墓,至今保存完好。不眠广场的黄金时段为下午四点至次日凌晨两、三点,很多流动摊贩已开始用塑料凳圈占起各自的地盘(下图)。</p><p class="ql-block"> 周边的固定店铺做的也是游客生意,皮拖鞋、小毡帽那是绝对不可少的,运气好碰上个把大款,买两盏铜灯走,也不是不可能,何况离开之前机场还有退税。</p> <p class="ql-block">  考虑到广场上总有络绎不绝的游客,下面这两个卖墨镜的家伙,深谙“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道理,早早就跑来出摊儿。以他们的勤奋,完全可以封个“深圳横岗眼镜城驻摩洛哥马拉喀什德吉玛广场流动销售总经销”的名头。凡是这些皮肤特别黑的家伙都是来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赤贫国家的难民,不过怎么看这些人都凶巴巴的,挺吓人。</p> <p class="ql-block">  不过旁边就是警察局(上图3),游客资源是重点保护的对象。广场尽头,隔着一条马路是马拉喀什非常著名的库特比亚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公元1157年,修建该寺77米高的宣礼塔时,曾在泥浆中拌入近万袋名贵香料,迄今依旧香气扑鼻,故有“香塔”之称。</p><p class="ql-block"> 由于附近建有王宫,所以当年曾规定每天登塔的宣礼员必须是盲人,以防止借机窥视王宫后院的嫔妃。现在也仍旧有规定~若当面整不出几句古兰经,则不得入内参观,所以我们也只能隔着马路看看而已。</p> <p class="ql-block">  老阿把我们领到这里就拜拜走了,随后大巴把我们拉到古城新区一片刚落成不久的住宅区,接下来要安排我们到当地居民家喝下午茶。</p><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以红色著称,无论是城墙还是清真寺均以赭红色石块砌成。我们眼前的这片四层小楼亦呈现出相同的红色。正对清真寺的是一座笔直的街心公园,映蔽在两排高大的棕榈树中,宽敞且整洁。</p><p class="ql-block"> 我们即将去家访的那家男主人阿齐兹,已在对面巷口迎候,小阿身着一件条纹吉拉巴(Djellaba),脚趿一双黄色羊皮巴布什(Babouches Slipper),身材高大且修长。</p> <p class="ql-block">  随男主小阿拾级而上,真正让我们见识了摩洛哥人对马赛克装饰的痴迷,从进入单元楼门起,直到他家客厅,满墙贴的都是摩洛哥民族风格的马赛克,甚至包括沙发扶手!</p><p class="ql-block"> 小阿是位退役的马拉松运动员,曾经获奖无数,所有的奖状、奖章全都挂在屋门外的过道上,其中最令小阿自豪并津津乐道的是一次沙漠死亡穿越,独自一人六天走了27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  从我们换鞋落座开始,女主就在厨房忙活开了。精美的餐具已经摆好,饮品除了薄荷茶还有诱人的果汁,与各种点心、薄饼相配的是果酱、黄油、芝麻酱、橄榄油和番茄酱。</p><p class="ql-block"> 团友总爱追着何大问:“摩洛哥糖尿病人多不多?” 然而,肉眼可以看见的却是这种饮食习惯造就了纤细苗条的小阿和发育丰腴的小姨子。</p><p class="ql-block"> 告辞之前,女团友争相与长着一对水汪汪大眼睛,芳龄十八的小姨子合影。现在各位看官可以相信我在古城小巷被堵的真实性了吧?</p> <p class="ql-block">  结束愉快的家访,大巴车又把我们拉回德吉玛广场,途经始建于公元1126年,迄今仍保留有14个城门的古城墙。沿大巴前进方向左侧徐徐展开的赭红色城墙,保存相当完好。可惜我坐在大巴右侧,未能拍下这座罕见的红色城墙,下面是从网上摘彔的其中一座城门照片。</p> <p class="ql-block">  德吉玛广场是摩洛哥最大的露天集市,仍旧在某种程度上保留着当初的沙漠商贸文化,是马拉喀什人的生活缩影。此时,各路人马已齐聚广场,即将开启不眠广场应有的喧嚣模式。</p><p class="ql-block"> 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色彩,让人垂涎三尺的烤肉香味,以及各种层次丰富的喧闹声,将全方位、立体式、无死角淹没你的所有感官。</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德吉玛广场活脱脱就是形形色色,各路江湖艺人的移动大舞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与蛇共舞的吹笛人,边拉边唱的摩洛哥老人,技艺不精只会要钱的耍猴人,以及跳舞、卖唱、看相和纹身的各路大神。为了从游客口袋里搞钱,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彼此竞争激烈,不遗余力,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导游何大非常贴心,已在正对广场国旗的咖啡馆三楼天台为我们定好座位,从这里你可以像坐在剧院包厢里一样,静静地观赏眼前这座喧嚣的大舞台。</p><p class="ql-block"> 你还可以用手机、相机不受干扰地对着广场狂扫,不用担心有人会不断伸手向你讨要小费。如果时间允许,你还可以继续坐在这里,目送广场落日的余晖,并迎来灯光璀璨的夜市……</p> <p class="ql-block">  摩洛哥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伊斯兰教为摩洛哥的国教,既使行驶在穷乡僻壤、戈壁荒漠上,都时不时可以看到一座座一闪而过的高耸宣礼塔。</p><p class="ql-block"> 一天五次的礼拜雷打不动,我们甚至在高速公路休息站都亲眼看见过专供穆斯林净身和礼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当然,德吉玛广场亦不例外,上面最后三图就是广场一角,用帆布隔出来的简易礼拜区,专供集市里的商贩做礼拜用。有时商户老板因为一单生意耽误了,事后也会赶来补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  何大特别安排大家乘坐四人一辆的敞篷马车返回酒店,乘车地点就在库特比亚清真寺附近。</p><p class="ql-block"> 久闻阿拉伯马的大名,即使这些被用来拉车的属于最普通的阿拉伯马,我们也能从它们轻俊的头型、修长的脖颈、细长的四肢,明显感受到与短粗矮小蒙古马全然不同的俊朗外表。</p> <p class="ql-block">  装饰优雅的马车带着我们穿行于古城大街小巷,伴着清脆的马蹄声,近距离感受马拉喀什真实的生活气息,实在妙不可言。</p><p class="ql-block"> 比如下班高峰期,居然还有人在拥挤的马路上踢足球,我终于明白摩洛哥一个非洲小国,为什么会在历届世界杯上有不俗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唯一遗憾的是马车没有经过那道历史悠久的红色古城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再见,马拉喀什!正是因为有你,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摩洛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