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易》之我见

郭万仕文化舘

<p class="ql-block">楊振宁说《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易经》又叫《周易》,俗称"八卦″,其实它的发展应该分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最早的传说伏羲"一划开天″,说是伏羲首创"八卦"。其实伏羲氏对应的是中国上古时的渔猎时代,古人出外打猎捕鱼往返时容易迷路,"八卦″便由此而生,它应该是最早的地图,标识着回家的路径,可以想象白天依据的是山川河流,晚上观察天上的星星,传说中的"河图″"洛书"都应该与此有关,这是第一个阶段。</p><p class="ql-block">第二个阶段是传说中的"文王演周易″,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时用蓍草演绎了八八六十四卦。但有人对古文字文献破译后认为: 文王在羑里是用蓍草传递情报的,蓍草的长短多寡暗含着一个情报密码,而传递情报者正是谁都不注意也不看好的一个老年流动摊贩姜子牙,他的身份适合往来朝歌和西岐之间而不会引起当局的怀疑 (网上有个文献片《翦商》就是讲这件事的,我认为说的对,至少大部分对),后来被周人自己美化了,神化了,于是有了"文王作八卦″之说。</p><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才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易经》,虽然假托是文王姬昌所作,但至少应该是周人所作。周朝长达800多年,到春秋孔老夫子看到《易》时也至少存在了400-500年,其真实作者就应该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它是当时的一部实用性的工具书,其用途就是变殷人的烧龟甲牛骨为蓍草爻卦以占卜吉凶,李敖先生说《易经》就是算卦的书,我很认同,64卦的爻词就是算卦的解说词,如同庙里抽签,然后查签谱上的解释词是同一道理,也和后来的《诸葛马前神课》《刘伯温烧饼歌》之类算卦书是同一类型。所不同的有两点: 一是《易经》最早可能是由巫祝一类的神职人员编撰,文化程度较高,文字洗炼考究,堪比《诗经》,和由下层社会江湖术士编写的《烧饼歌》之流的粗鄙文辞不可同日而语。</p><p class="ql-block">一是《易经》是经孔子认可的书,在独尊儒术的年代,谁敢对孔老夫子的圈点说半个不字?不但不能说"不″,而且还把它推崇备至到群经之首,历代不知有多少大儒大家大师在营钻,注释,附会,讲解此经,说的玄而又玄,神秘莫测,包罗万象,含盖乾坤,但究其所考,谁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易经》的高深之处——"易"就是"变",世间一切的不变就是变,一长两短三根蓍草就可以变幻出八种不同的图形来,每个图形又各自变幻一次就是八八六十四卦,然而这还不是至境,因时间,空间,环境,处所的不同又有各自不同的变化解释,于是高深莫测,晕晕乎乎,说者不懂,听者不懂,观者也不懂,"皇帝的新装",这就是最高深奥妙的学问!"一说就懂″那还叫什么博大精深呢?这原本是江湖算命先生"张铁嘴″ "李半仙"们所需要的,升华以后就成为南怀瑾们的哲学,范曾们的绘画,曾仕强们的文化历史,养生学家的绿豆汤诸大师们蒙人所需要的了 ,至于以《易》为生的道学家就更甭说了吧!</p><p class="ql-block">网络术语把不着边际,胡说八道,无厘头,神叨叨的文字称之为"八卦″,一语道破了《易经》的实质,它就是个游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敖说《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