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首写给母亲的歌-写在母亲逝世二十四周年忌日

郝言好语(洪山)

<p class="ql-block"> 母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郝洪山</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因为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和人也越来越老的缘故,在越来越看淡与放下了许多事和许多人的同时,亦还有了一种越来越难以割舍的眷恋与思念。尤其是那一种对自己母亲的眷恋与思念则更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而愈发的强烈与难以释怀。</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前几年的一个母亲节时候,思绪万千的我在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中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自己在心中对她老人家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多想再叫一声妈,重回小时候的那个家。兄弟姐妹在一起,风吹雨打都不怕。这不是因为我胆子大,只因为家里有妈妈。</p><p class="ql-block"> 多想再叫一声妈,未曾开口泪先下。少年当兵天边远,从此无处把娇撒。这不是因为我没长大,只因为心里想妈妈。</p><p class="ql-block"> 多想再叫一声妈,近在咫尺却天涯。儿女岂能忘娘亲,恩重如山是天下。这不是因为我孝心大,只因为有妈才有我们的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时军区文工团的词作家、又是我小兄弟孟蒙先生看到我的这些文字后说,我写母亲的这些文字谱上曲子就是一首歌。后来,孟蒙又把这些文字发给了著名词作家刘新圈先生-他也是“套马杆”、“火红的萨日朗”和“我要去西藏”的词作者。新圈先生还专门发来微信从歌词的专业角度上给我提供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不过,至今我的这些文字却始终也没有改动过一个地方和一个字。因为我觉得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首写给自己母亲的歌,而且这首歌似乎是更应该把它原汁原味的珍藏在自己心里。</p> <p class="ql-block">1975年6月在焦作市探家时与母亲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9年9月母亲和我与著名电影导演谢添先生(中)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1980年4月在郑州参加河南省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前排左起,罗中、吕艾叔叔、赵正夫叔叔、母亲、周自生、李志林。后排左起,法怀民、牛登荣、叶国显等)</p> <p class="ql-block">  在母亲逝世以来的这24年时间里我也曾写过不少纪念她老人家的文章。不过我却一直以为,这一切其实或许还并不能够表达自己内心对母亲的思念之万一。因为,我当年少小离家当兵走天涯,从此也就离开母亲和离开了家。所以我对自己母亲生前很多事情的了解,也大都只是在我每年探家时候的耳闻目睹中。而且直到现在,我也还从一些老同志和母亲当年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口中才陆陆续续的了解到她老人家生前更多的一些情况。</p><p class="ql-block"> 就在前些日子,海口“猫冬”的我居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不期而遇了一位来自我家乡的人。当在我们的聊天中他得知了我和母亲的关系后也是一下子显得十分激动起来。他告诉我,当年他在学校毕业后分配工作时,他的父母曾经找到过母亲请求帮助。而我母亲在了解了他的具体情况后,也特别向有关部门联系了解了当时招收情况,并且在后来给予了不少关心与帮助。他说这么多年以来,他和家人也一直想有机会可以当面向我们家人表达自己一直以来的这份感激。没有想到的终于是在海口有了这一次的天赐良机。在与这位家乡人这次机缘巧合后,尤其是从他那里我也是又一次听到和知道了母亲曾经的一些情况,也是让我激动不已和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我们兄弟姐妹和母亲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当年母亲在会议中</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在山东老家-曹州牡丹园</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的世交、后来定居在了广州的方和姐在我的朋友圈看到这个消息后也颇为感慨的在微信上聊起了她一直称作为“宋姨”的我母亲。她告诉我说,自从母亲在1980年担任了市领导之后,百忙之中依然还特别对家中有困难的群众和老同志十分关心与关注。她说,当时母亲在得知曾在市委宣传部工作过的一位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老兵,为人忠厚老实,工作上兢兢业业,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但在当时却因为种种原因,自己的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安排。母亲在详细了解了情况后,便与市里的有关部门多次协商,最终根据这位老同志的特长把他安排在了刚刚成立的市地方志办公室任副主任。而且母亲还特别叮嘱说,对这样一位为国家立过战功的老兵,我们有责任把他安置好。</p><p class="ql-block"> 那天在聊天中方和姐还告诉了我母亲她老另一件关心群众的事。有一次一位老同志在母亲办公室汇报工作后,母亲又顺便问到他家里及孩子们的情况,谁知这位老同志一听母亲问到孩子便哭了起来。原来这位老同志三个都已成年孩子当时都还是临时工。儿子在某幼儿园烧锅炉,两个女儿也都临时在那个幼儿园里当阿姨。所以当时这位老同志无论是工作上的压力还是心理上的压力,都让他几乎是喘不过气来。母亲在知道了这些情况后,便又召集有关部门在一起协商,如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最终也是逐个逐步的解决这三个孩子的工作问题。使这位老同志和他们的家人都十分感动和感激。</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母亲又一次登上了枫林公园的鸟瞰亭(现为八角亭)</p> <p class="ql-block">当年母亲在郑州参加河南省妇联会议时的合影照(前左五为母亲)</p> <p class="ql-block">当年母亲在参加全国城市市长学习班时与朱老总的女儿朱敏大姐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其实,对于当年母亲一直以来坚持的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和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工作本色,我也是有过亲眼所见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我每次从部队回家探亲的时候,每到星期天休息时我都会陪着母亲一起或到菜市场去买菜、或到街头去散步。而且无论母亲走到哪里,也无论是卖菜卖肉的大妈、还是在广场街头健身散步的大爷,不仅都会热情的与母亲打着招呼,而且有时母亲还会停下来与他们谈笑风生和家长里短的聊上几句。那个时候,如果我也在家过年母亲则一定会要求我在过年期间去到老战友、老同事,以及包括我曾经的老师和老邻居家去拜年和看望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城市市花展</p> <p class="ql-block">1996年退休后的母亲第一次来到新疆</p> <p class="ql-block">在吐鲁番和维吾尔族姑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说心里话,至今想起母亲的时候自己在心里亦还是充满了亏欠的。尽管这件事情也是在母亲突然离开了我们之后自己才知道的,但至今每每想起的时候我却依然是充满了自责与歉疚。</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市里有关部门按规定给母亲他们这些市里的退休老领导分配了新房。记得当时按照规定需要先交大约十多万的房款。可能现在谁也不会想到的是,这十多万的房款却让曾经是在市政府和市人大担任了十多年领导职务的母亲一下子犯了愁和作了难。而且,母亲当时也并没有告诉远在新疆的我。最终母亲还是在我的姐姐、妹妹和老朋友、老邻居的东拼西借之下才凑齐交上了这笔房款的。而且这件事情的原委,我也是在母亲突然逝世之后,看到了她老人家留下的那些少则几千和多则上万的借条后才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多想再叫一声妈,重回小时候的那个家。兄弟姐妹在一起,风吹雨打都不怕。这不是因为我胆子大,只因为家里有妈妈。</p><p class="ql-block"> 多想再叫一声妈,未曾开口泪先下。少年当兵天边远,从此无处把娇撒。这不是因为我没长大,只因为心里想妈妈。</p><p class="ql-block"> 多想再叫一声妈,近在咫尺却天涯。儿女岂能忘娘亲,恩重如山是天下。这不是因为我孝心大,只因为有妈才有我们的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4日周四</p><p class="ql-block"> 于海口</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和奶奶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宋华亭简介</p><p class="ql-block"> 宋华亭,女,1928 年9 月出生,山东省菏泽市人,中共党员,曾任河南省鹤壁市副市长,鹤壁市第四、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宋华亭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47年1月在山东省郓钜县政府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宋华亭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无私无畏,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1949年~1952年在平原省新乡四区团委、新乡地委工作,1952年~1957年在焦作矿务局、焦作市妇联任职。1957年到鹤壁市委宣传部任职。1968 年到鹤壁市“五七”干校劳动。1971 年到鹤壁市山城区工作。1973 年调焦作市。</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丈夫、中共鹤壁市委原第一书记郝明甫的问题,宋华亭也受到极不公正待遇,在政治上、精神上受到极大伤害。1975 年任山东省菏泽地区展览馆负责人。1979 年郝明甫同志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之后,宋华亭又重返河南省鹤壁市工作,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发展鹤壁市的文化事业付出了艰辛努力。</p><p class="ql-block"> 1980 年,宋华亭任鹤壁市副市长后,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特别是为鹤壁市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和城建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在兼任市残联主席期间,十分关心残疾人事业,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为残疾人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受到河南省政府的表彰。1984 年11 月开始任鹤壁市第四、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为推动市人大工作、促进民主和法制建设,尽心竭力。1994 年离休。2000年逝世,享年72岁。</p><p class="ql-block"> (摘自鹤壁市地方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