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芳华)小车不倒只管推

乐融融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车不倒只管推这一句俗语用在我的大姐身上十分贴切。这不,去年12月初,大姐突发脑梗住院治疗,医治的效果挺好,医生通知第二天出院,她就痛痛快快洗了把澡,还准备把衣服洗了,可衣服洗了一半,突然又发病,经查脑部另一侧又梗了,不得不继续住院治疗,这一住又是50天。出院回家进入慢长的康复期。春节前我和她的女儿通了一次电话,询问了她妈妈的状况,外㽒女告诉我,她恢复得不错,虽然讲话还有点口齿不清,但能够正常活动,现在又跃跃欲试操劳家务了,还遛达到地里看看,甚至还想干农活。</p> 大姐靓丽的青春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这位大姐是二叔家的,大我两岁。因家庭经济不宽裕,她没有上过学,只是在扫盲时认得一些字。16岁时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白里透红的皮肤,一双明澈的大眼眼,扎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走起路来辫子左右摆动,挺迷人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年生产大队组织宣传队,队员多以下乡知识青年为主,我的大姐也是队员之一。宣传队排演了舞剧《白毛女》,多次代表公社参加县文艺会演,得过不少奖项,县里还安排他们到各个公社巡回演出。大姐虽然演的是个小配角,但在农村长大又没有文化的女孩能被招入其中可见她的不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7年,我参军入伍后第一次探亲回家,她反复问我部队的一些情况,我问她为啥这么关心部队上的事,她告诉我有人给她介绍了对象,是位即将退伍的军人,要我当参谋。我在感情方面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大白生,只能讲我参军当兵的感受: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比窝在家里强;离开家,离开亲人,必然学会独立生活;年青人在一起都求上进,如果能在部队入党、提干都是可值得信任的人。是不是因为听了我的话促使她下了决心我不知道,最终那位退伍军人成了我的姐夫。</p> 勤劳持家是农村妇女特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的公婆在结婚前就去世,婚后就当家。丈夫在县建筑工程队工作,常年在外地。她在家种田,操持家务,日子过得也顺当。很快就有了一个男孩,可能是发育晚的缘故,小外㽒比正常小孩要小很多,她们夫妇申请了二胎指标,不久后又生了一女。家事一件不少的情况下又添了两个小孩,可以想象每天有多少事等着她去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子过得虽艰辛,但要强的她不甘落后左邻右舍。1994年,她将自家的三间平房拆除建三间二层楼房。那时农民自家建房,除了瓦工、木工活请大师傅外,小工活都是亲友义务相助,我还帮忙挖了两天地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小孩读书大人是不管的,一切顺其自然。男孩贪玩学习成绩不够好,中学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后来结婚给她添了个大孙子。女儿读书自觉,小学成绩就名列前矛,考上县中,上了大学,还读了研究生,结婚后落户省城,又为她添了一孙女。在我们兄弟姐妹中唯有她有儿有女,现在又有孙男孙女,我们羡慕她是全福之人。</p> 女人的肩膀也能撑起一片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女各自结婚成家,她肩上的负担轻了许多,过了几年轻松的好日子。可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她的丈夫在施工工地上不幸从高空摔落,跌断了腰椎骨,医院治疗后回到家里康复,她又重归到忙里忙外的生活重负之中,硬是靠着农村妇女坚韧的毅力,用自己柔弱肩膀支撑着自己的家。经过近两年的康复,丈夫虽然可以起床活动,但只能自理生活,而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好在不久,她家的田地被征收,不用种地了,每年还能得到一定补偿,她才得以从重压之下解脱出来。</p> 没有文化但不缺孝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嫁出门的姑娘就象泼出去的水,只要家有男丁,女孩出嫁后没有供养侍候父母的义务。当然,娘家纵使有万贯家产,也没有女儿的份,这是上世纪80年代前农村的实际状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这位大姐,没有读过书,但不缺孝道。家有两胞弟,一个家安外地,一个长期在外打工,唯有她时常回娘家帮助洗洗晒晒,农忙季节帮助父母收割自留地的庄稼,父母有个头痛脑热,都是她侍候身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2年母亲突然离世,落单的八十多岁老父亲生活成了难题。大弟住房紧张,那门进不去。小弟媳虽在家,但与公公生活习惯差距太大,难以相处。大姐便主动将老父亲接回家,承担起照料的义务。带老人回家照料,不是她一人辛苦一点就可以做到的事,关键是能否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亦或是她的孝心感动了丈夫、儿、媳和孙子,全家人不但没有怨言,还主动加入到照顾老人的行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叔父已90多岁,且身体每况日下,小儿子快要退休,他就回家生活。有一次我去探望他,闲聊时问他回家后生活怎么样,他环顾左右无他人时小声告诉我,在姑娘家十多年是这辈子过得最为舒心的日子。我问叔父:“您是有养老金的,在大姐家有无支付生活费?”“开始我每月给300元至500元,给她就收,忘了她也不要,后来养老金增加到4000元,每月给她1500元。”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对他说:“您是有福之人,现在像您这样请个保姆,没有3000元以上是请不来的,您的孝顺女儿侍候您这么年,您没有多给她一点钱是不对的,她的孝心为您延寿十年以上。”他点头认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人温柔敦厚,甘愿付出而从不图回报的大姐,对父母、对子女是这样,对兄弟也是如此。也许她是同辈当中年龄最大,总以老大自居,事事处处替弟弟着想。她自身的经济状况不比两位弟弟好,当弟弟有难时她慷慨解囊。母亲去世后把关心弟弟作为己任,连我都受惠。叔父居住在她家时,我时不时去看望,可去了之后她不是杀鸡就是宰鸭,临分别时非要带上她的农产品不可,我要丢些钱给她,遭到她的坚决拒绝。叔父寄住她家,本就增添了她的负担,我再给她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就不合适了,此后不得不减少去她家的次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没有什么奢求,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过好自己的生活,孝敬长辈,抚养下一代,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全部。虽然她没有光鲜的成就,也没有置办多少家业,但子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是我享受不到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已七十多岁,又大病一场,可以安享晚年了,可她劳累的习惯恐怕改变不了。外㽒女让我出面劝劝,我思来想去,像她这样的人,劝也没用。只要身体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全权当作是康复过程中要完成的一项运动,小车不倒就让她继续推吧。</p> 期盼您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