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开宝年间974年《薛廷璋墓誌銘》白话文

千年广业里

<p class="ql-block">  石高四尺,广二尺四寸,二十行,行四十五字至三十八字不等,碑额“河东府君墓誌銘記”八字正書 在廣業里吉宦山。</p><p class="ql-block"> 大宋平海軍節度泉州故節度討擊使,百丈鎮遏都指揮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薛公墓誌記</p><p class="ql-block"> 前攝龍岩縣尉鄉貢寓士劉務本撰 騎仕郎試太常寺奉禮郎黄元書</p> <p class="ql-block">  薛氏有历史以来,最初为任姓。奚仲传到十二世孙仲虺的时候,辅佐商汤颇有成绩。再传到献国这一代,平定惠州后,迁移后裔到福建。公(薛廷璋)就是这一支的族裔,俗名廷璋,字德华。他的先祖来自河东薛氏(今山西省)。曾祖父俗名薛述,大顺二年(唐891年)在选拔明经科考试中被录取,官授儒林郎(正九品上),行内省常侍(在宫廷内的中书省当秘书)。祖父俗名薛镕,在明经科补考中被录取。父亲俗名薛时,无意为官,娶颍川陈氏生四个儿子。公(薛廷璋)就是长子,壮年时怀有远大的理想,乡里认识的人说,他将来是当将军的人材啊。</p><p class="ql-block"> 大乱时期的庚戌年(南唐950年),于是舍弃原本不安宁的城邦,就职于有道义的阵营。让府主太尉(李煜降诏追赠留从效为太尉)器重佩服,府主(留从效)和随从站在门口迎接勇武将士的归来,再次任职到百丈镇,委任举荐为镇遏都指挥,专心经营此地军情很出名,全军感恩于他,十年之内,部下特别敬重他。大宋开宝七年(974年)防御林氏发动叛乱(当时林居裔为游洋镇使),遭遇不幸染病。治病期间传染到荥阳郑氏。(薛廷璋)死于病虚体衰,在当年三月一日。从三月到十一月,郑氏相随去世,在百丈镇清源西里私宅中,享年五十岁。郑氏芳年四十七岁,娘家是同县的名门大族啊。这个岁数正当清闲,感受夫妻相敬如宾的时候。奈何生命却突然逝去。呜呼,鸾鸟和凤凰一同沉落,琴瑟的声音都断了。</p><p class="ql-block"> 继承人儿子一人,名叫士儒。十岁左右就懂得经书和观看文书了,还没二十岁就代理漳州龙溪县的县尉,再到儒学深造,期待会有更好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女儿五人。长女嫁给江夏黄氏黄仁隽,二女儿订婚于范阳卢氏卢崇德,都未满二十岁,期待她们将来过宁静的生活。三女儿订婚于范阳...,勤学苦读,等待时机。四女儿和五女儿还没成年(未满十五岁),都喜爱女红。</p><p class="ql-block">公(薛廷璋)兄弟三人,简言年少的时候就研究学问,恰逢平海军成立的时候授官(宋964年撤清源军改平海军),代理清溪县的县尉(今安溪县)。不久转职为百丈镇的打急指挥,升迁为右全胜负责训练士兵。现在继承兄长的职务。三弟珦言也是会读书的才俊,现在帮二哥分担工作。大哥中年去世,兄弟间的情分就断了。四弟叫元达,小时候就很特异,所以决心出家。现在藩王(陈洪进)外出投诚于宋朝,把百丈镇的事务交给他们打理,他是和尚中的龙首。龙虎精神不就是从始祖奚仲至今逐代相承的意义嘛。</p><p class="ql-block"> 公(薛廷璋)和郑氏的突然逝世,乡里人都觉得很可叹。当年冬天十一月,改葬在同一处墓地,就像生前的床榻一样。选择本地的好风水地,在东山举行仪式。 </p><p class="ql-block"> 荥阳郑氏的哥哥叫郑居敬,聪明又好学,还会出谋划策,一直和我很友好。府君(薛廷璋)在任职期间,帮他整理文书。他希望死后能葬在此墓旁,把兄妹之间的情谊延续到地府,讨论后认为不可以如此草率。</p> <p class="ql-block">  書之其詞曰: </p><p class="ql-block">任氏厥分 立兹華裔 覆禹興湯 挺襄生惠 一枝于閩 傳馨遠世 遠世之孫 慶遷和門 </p><p class="ql-block">知歸有道 卓我 台恩 璘疆靜守 貔武開屯 一旦何之 東流草草 鸞鳳雙隱 </p><p class="ql-block">菱花空老 鉄馬誰驅 金雀塵鏁 鬱鬱佳城 重泉是扄 虎健口口 口口昭美</p><p class="ql-block">敬刻辭銘 甲戌歲</p> <p class="ql-block"> 薛廷璋(925年-974年),字德华,享寿五十岁。五代宋初人物。大宋平海军节度、泉州故节度讨击使、百丈镇遏都指挥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御史大夫、上柱国。住在百丈镇清源西里吉宦(今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