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

心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心 月</span></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高考季。平时夜幕下处处可见的广场舞暂停了,伴奏音乐放得震天响的健身馆自觉地把音响调到了最小,考点周边主要路道在白天开考时,禁止通行,更听不到附近汽车喇叭声。考生自宾馆去考点时,由专用大巴送达,警车前面开道,所经路段全程封路。不管自己家有无考生,人们皆大力支持,用心配合,以给考生营造一个不受干扰,安静休息,全身心投入高考的好氛围、好环境。此情此景,让我这个高考过来人好生羡慕,也让我回忆起自己当年高考之事。</p> <p class="ql-block">  1983年6月,我就读的赣县田村中学,文科、理科各一个班的高二毕业生(当时高中学制为两年)经过高考前的预考后,仅剩下一半不到的学生。7月6日,在学校吃过午饭,同学们乘上田村至县城的那趟班车去参加7月7日、8日、9日三天的高考。可能大多数同学是第一次去路程达八十多华里的县城,坐在行驶的车上,对沿途的风光景致格外新鲜,尽管有两位领队的班主任老师也在车上,大家一改以往在学校的拘束,都是有说有笑,很是开心热闹。</p> <p class="ql-block">  到了县城,我们住在县政府招待所(今梅苑宾馆之前身)一幢砖木结构两层宿舍的一楼客房内。每间客房是四张床,两边各两张,都挂有白色纱布蚊帐,中间摆放着两张各有两抽屉的长条桌,天花板上垂下的电线上一盏三、四十瓦的灯泡。房间一个“吱呀吱呀"的有声吊扇在拼命转动着。对于我们这些平时在学校三、四十人同住一寝室上下两层大通铺的乡村中学生来说,招待所的住宿条件,那是够好的!</p> <p class="ql-block">  十年寒窗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尽管灯光昏暗,同学们都在客房内抓紧时间翻翻书,温习一遍学过的东西,以迎接考试。客房外却异常热闹,因在招待所参加县共青团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此时正在距客房二十多米处的礼堂教唱歌。“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教唱、合唱,客房里的我们,每一句都听得清清楚楚。有同学开玩笑说,那歌词写得真好!说不定明天的高考作文还能用上去呢!我当时心里充满向往,如果我这次能考取,可能以后也有机会来这个招待所参加某种会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场考试前,同学们带好文具,在班主任老师“路上注意安全!不要迟到了!”的叮嘱之下,自住处出发,沿梅林大街两侧店铺门前的人行道,急速步行近两里路到达赣县中学考点,等候进入考场。</p><p class="ql-block"> 首日考试结束。那天晚上礼堂里彩灯闪烁,音乐悠扬,“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广阔的大路上歌声飞扬。穿森林过海洋来自各方,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一曲接一曲。参会的共青团员代表在礼堂举行舞会。为躲避蚊子坐在蚊帐里看书的我们,中途下床,来到礼堂门口看看热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男女青年一对对跟随音乐节拍跳交谊舞的场面。对于我们这些乡下赖子来说,很是新奇!男女之间还真的可以如此扶着对方肩,揽着对方腰来跳舞呀!“这是预祝我们高考大捷专门举办的舞会!”同学们也很开心,看过一会儿,又立即回到自己床上继续翻翻迎考资料。</p> <p class="ql-block">  参会的代表与我们考生在同一食堂用餐,当我们拿着餐券去食堂小窗口打饭菜时,那十几桌的参会人员大多已吃好离席了。我们每人一份饭加一小碗茄子炒肥肉片或冬瓜炒油渣什么的,则坐在食堂另一边的六张饭桌上用餐。那十几张桌上都还有未吃完的菜,其香味一阵阵飘过来。那菜香可能让同学们心里有想法,却又不敢越雷池一步,都规规矩矩吃着自己碗里的饭菜。</p><p class="ql-block"> 次日午餐,我与文科班的钟平慧坐在距参会人员餐桌最近的一桌上吃着饭,看到那些吃过了的餐桌上剩下的菜,我笑着说:“我们坐到那边去吃吧!"“走哇!”两人就端着自己的饭菜坐到了邻近一张桌上。细看,桌上碗里还有红烧肉、炒豆芽、红烧豆腐、韭菜炒蛋和香酥鸭等,无论色、香都特别诱人。我们是住校生,平时从家里带一罐菜到学校要吃上一个星期,看到桌子上这些菜,无异于山珍海味了!我们两人毫不客气,一伸筷子夹起就吃。这些招待所厨师做的菜,味道就是好!反正人家已吃过了,我们不吃,服务员来收拾时都会倒掉,这多浪费!我们边吃边小声议论着。其他同学眼睁睁看着我们两人如此大胆,敢吃人家吃剩的菜。我们才不管,还开玩笑说,我们伙食更好了,考试也肯定能发挥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后面几餐,我和钟平慧有意稍晚一些时间去食堂吃饭,端到饭菜直接就坐到参会人员吃过了的一张桌上去吃饭,其他一些同学见状也坐过来了。本桌上的菜吃完了,又把其他桌上的菜端过来。领队的班主任老师见了,对我们会心一笑,竖了个大母指。大概意思是,不错!知道改善自己的伙食!但两位班主任老师是斯斯文文坐在另一边的考生餐桌上吃饭。可能碍于自己是老师的面子,不便与学生一起吃别人吃剩的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年,我与钟平慧分别考取了本省的一所院校。后来每每谈起那次高考,都会开玩笑说:“我们之所以能考取,就是得益于那次高考期间的伙食好!”</p> <p class="ql-block">(照片来自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