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清风澄俗虑(百园记21·上)

戈戈

晋王子猷爱竹,对人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比之君子, “此君”遂成竹的代名词。苏东坡“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句更是家喻户晓。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喜欢竹的秀姿隽节,爱竹的佳话、咏竹的名篇不可胜数。 而竹的用途广泛,著之简牍,先民的文化赖以传承,故有“留取丹心照汗青”。作成筏子,可便于交通和生产。而箱笼笾箸篮篦箕筛等,是人们日常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用具。弓箭是冷兵器时代重要武器,丝竹为八音之属,竹的用途,堪称才兼文武啊。竹笋还是国人喜爱的美味佳肴。 在北京有一处以竹为主题的公园——紫竹院公园,是市民零距离欣赏竹芳姿、全方位了解竹文化的绝佳场所。因近水楼台的缘故,我得以细品其四季仙姿,感受其山清水秀丽质天然,奇石嶙峋恰到好处,亭廊轩馆国风彰显,修竹花木争奇斗艳,举目皆如画,四时景宜人,无数遍流连,仍意兴盎然。 公园始建于1953年,位于广源闸、国家图书馆、白石桥和紫竹桥之间,因园内西北有明清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br>  公园占地面积47.79公顷,其中水面14.42公顷,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有三湖两岛一堤,是一座幽篁超百品,翠竿过百万,以竹为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br> 一大早沿长河边晃悠过来,从北门入。首先进入“筠石苑”景区,这是长河北部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景致。只见山势蜿蜒高低,水体聚散潆洄,松竹青翠依然,淡雅、清秀、幽静而别致。分布着“斑竹麓”“竹深荷静”“清凉罨秀”“江南竹韵”“绿云轩”“友贤山馆” “筠峡”诸景。 苑名筠石,当然以竹、石为主打。来到“斑竹麓”,就想到毛主席的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想起“洞庭波涌连天雪”,还有李梦阳《湘妃怨》“采兰湘北沚,搴木澧南浔。渌水含瑶彩,微风托玉音。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不知篁竹苦,惟见泪斑深。” 很有些触动了我的乡思。小时候老屋后面是一座低矮的土丘,密匝匝生长着一片繁茂翠竹,那是我孩提时的乐园。人生是一场一去不返的逆旅,弹指流光,已然知天白首!在时空的漫漫长河中,谁又能找到旧梦重温的津渡? 景点入口有斑竹麓石刻,为上世纪书坛巨擘康殷题写,楷法笃实庄重,复有汉章笔意。而旁边的《斑竹赋》石刻,则相形见绌,辞不甚佳。 斑竹乃竹中名品,产自洞庭湖中的君山,其传说凄美动人。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他的爱妃娥皇和女英悲痛万分,在湘水上哭泣,眼中流出的血泪滴在竹杆上,生成点点紫色斑纹,二人投水而死后,化为湘灵。因此,斑竹也被称为湘妃竹,象征着舜帝与娥皇、女英之间真挚的爱情。 历来文人以此为题,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屈原的《湘君》《湘夫人》写得极美,是香草美人文化意象的杰作。贬谪到洞庭西的刘禹锡写下过两首《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吟之思之,哀婉悱恻,愁绪绵绵。 唐高骈《湘浦曲》云,“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且斑。” 唐·无名氏《斑竹》有句,“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湘娥泪血腥。”<br>  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在《江行杂咏》中写有《见斑竹》的观感,“碧玉森森绿水湾,风鸣环佩满湘山。游人自洒离愁泪,不是当年旧泪斑。”精美篇章不胜枚举。<br> 虞舜还是中华孝文化的代表人物,在任期内推行德治,成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景点附近有虞舜及二妃历史文献和有关传说的介绍,二妃塑像俏立于湖岸。 其东“竹深荷静”和东北“翠池”是一大一小两个池塘,眼下虽然略微萧条,但随后春夏秋景致都不错。特别是暮春初夏之际,很有一番宋代王之道《南歌子·书所见》“露竹舒新绿,风荷递暗香。谁家池馆睡鸳鸯。还有玉相对、坐传觞”的意境。 两池相接处东山坡上,立有 “刚柔忠义”四块篆字石刻,称为“四品石”。刚柔忠义是古人对竹的评价。“茎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虑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发挺耸,义相依以擢秀”,义也!刚柔忠义是竹子的品格,同样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p class="ql-block"> “翠池”北面竹林掩映处有“绿云轩”,纯竹器制作,颇雅致。匾额由华非题写,行草秀逸劲健,着墨不多,却意蕴十足。有几拨小格格在这里摄影,倒与小轩相映成美。 </p> 轩后有石碑:草书“凝翠”,石碑另一面篆刻的正是苏轼那首《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竹具有挺拔刚直、虚心劲节、清雅脱俗、四季常青等生物性特点,令其深受国人喜爱,成为一种寓意高洁操守的文化象征。如我们熟知的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等。 轩西侧曲径边另有一尊石刻,是清人郑板桥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放在筠石苑真是绝配! 他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两首咏竹诗角度新颖,不同流响。 诗经“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宋人徐庭筠《咏竹》,“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元代杨载的《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妩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马谦斋《水仙子·咏竹》,“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以竹喻人,一脉相承。 “绿云轩”东南角有一四方小竹亭,题额篆书“听初亭”,何谓听初?原来是说,每年年初这满园的春笋破土而出,夜深人静之时,在此亭屏息静听,会听到竹笋拔节生长的声音。好想试一试。 移步向东,过曲径、钻石洞、出竹林,一组江南风韵、半开敞式的园中之园跃入眼帘,乃友贤山馆。黛瓦棕柱粉白墙,飞檐翼翘花漏窗,小桥流水竹片片,花木扶疏山水旁。楼轩错落,浮廊跨水,汀步当桥,风格幽雅,足令游者忘归。 前院主建筑“友贤山馆”匾额由启功先生题写,楹柱对联则是王镛书写,“紫电飞白径试笔,苑花薰日好读书。”都是当代大家,翰墨生香,可谓锦上添花。 馆内是一家特色书吧,张挂着“北京市最美书店”“海淀文明商户”两块奖牌。店内陈设简雅,书籍主要为文史类,竟有一部精装24史。取下《紫竹院公园志》《新中国捐赠文物精品全集·张伯驹潘素卷》随意翻看了一会。 张伯驹夫妇将散尽家财、甚至举债搜罗、历尽周折收藏的大量国宝级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包括晋陆机《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张好好诗》,宋范仲淹《道服赞》、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赵佶《雪江归棹图》、杨婕妤《百花图》,明唐寅《王蜀宫妓图》等,无不为绝世希珍,价值连城。他说,“不一定要永远保留在我这里,我可以捐出来,使这些宝物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国土上。”令人肃然起敬。 <p class="ql-block">  后院刚刚展出“文字力量”专题展,从汉字起源,结绳记事,到甲骨文、青铜铭文、石鼓文,再到篆隶真行草,是一部微缩版的汉字史和书法史。展出的很多古代和当代的书法作品,都是上乘之作,特别是宋徽宗的瘦金体以前在电脑上和书本上看到,没觉出什么好来,看到展出的巴掌大小的字,觉得华贵妍丽,摇曳多姿,很是震撼。不容错过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 2024.3.9记游。少部分图片源于网络,敬谢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