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画意摄影”,也就是绘画派摄影!是摄影领域中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这一流派的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即所谓的“诗情画意”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家是英国画家希路,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出版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1857年,O.G.雷兰德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p><p class="ql-block"> 绘画派摄影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摹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画面结构严谨,布局考究,作品往往经过导演、摆布和暗房加工而成,具有情节性、叙述性和寓意性。</p><p class="ql-block">寻找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表现存在于自然中的美的形象,强调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p><p class="ql-block">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认为摄影家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的能力和艺术的修养,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纯自然风光是艺术摄影师和画家们都喜欢的题材。色调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认为大自然是唯一“没有受到人类变迁影响”的力量,在这一点上艺术摄影师同画家们是没有分歧的,无论在欧洲,还是在美国,仍至国内,艺术摄影师都认为风景画有一种哀婉的情调。</p><p class="ql-block"> 起初摄影师们是利用感光,对焦多种对比为主题特性技能,从摄影师的角度溶入各派画家的思想层层叠叠中展现一种新的审美认识,,,当今科技进步用高观的机械数据,参数完成绘画摄影基础,再通过各类软件系统做二次创作,重原数,扩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