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龙子

洋柑橘

<h3>      龙走下神坛,走进千家万户。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也处处皆有龙。这得从龙的家人说起。</h3></br><h3>      首先<strong>龙的夫人是谁?是凤吗?</strong></h3></br><h3>      不是,凤和凰才是一对。周朝极崇拜凤凰,凤为百禽之首。而凤代表雄,凰代表雌。秦始皇要颠覆周人主流文化,所以秦国的图腾为龙,龙为百兽之首。而凤又为百鸟之王,皇后王妃就开始以凤自称,凤凰由雌雄并称开始慢慢偏向雌性。象征华美、绚丽、光彩夺目,与龙的阳刚之气形成对比。所以凤与凰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而龙与凤则是人工合成的一对儿。但是究竟谁和谁是一对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们已经变为整个社会的吉祥图腾。</h3></br>      龙子:<strong>龙生九子,有这样的说法吗?</strong>      龙子即龙的孩子,然而龙子并不都像龙那种形态。事实上,神话传说中真正龙形的龙子(如《西游记》中龙三太子等)远不如变异龙子出名。在现代,提及龙子,人们都会立即想到“龙生九子,子子不同”。<br></br>      为什么呢?看了龙爸龙妈们的合集,你就明白了。<h3>     据说明朝弘历年间,孝宗皇帝听了民间“龙生九子”的说法,不明就里让群臣回答。时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李东阳,多方请教才勉强将九种龙子凑够,这件事记载于李东阳的《怀麓棠集》。杨慎的《升庵集》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但不完全相同,而龙生九子也以李东阳和杨慎这二位的最为普及。<br></br></h3></br><h3> <h3>                                   李东阳版本</h3></br><h3> <h3>                                       杨慎版本</h3></br><h3>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之尊贵。而他们的存在,使得我们在生活中也能随处可见龙的影子,感受龙文化的无处不在。</h3></br><h3>    <h3><strong>       囚牛</strong>:是龙和牛生的,这是龙的第一个儿子,囚牛喜欢音乐,所以一般在雕刻琴头的就是囚牛。这个装饰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h3></br><h3> <h3><strong>       睚眦</strong>:是龙和狼结合的产物,他继承了母亲狼的性格,非常凶狠,睚眦的外貌和龙还是有些相似之处,古籍上描述他的身体长得像豹,但头部却是和龙一样,眼神凶恶,像是一直在生气——嘴里衔着一把锋利的宝剑,简直是神话故事里随时准备干架的黑帮不法分子。</h3></br><h3>      传说睚眦指引姬昌去寻找有治国之才的姜子牙,最终打败商纣王,成立周朝。不过,睚眦没有接受周武王的分封,而是不辞而别,继续云游天下去了,估计当官什么的对睚眦来说,远没有四处找人挑战打架来得畅快。周武王为了感谢睚眦的恩情,命人将睚眦雕刻在刀上,取其勇猛好斗之意。民间成语"睚眦必报"所讲即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环上上面可以见其雕像,以加强杀气。</h3></br><h3> <h3><strong>       嘲风</strong>是龙与鸟结合生下的孩子,因此嘲风也是唯一有翅膀的龙子。传说中嘲风的眼睛闪着金光,全身闪耀着金子一般的光彩,翅膀上长着紫金色的羽毛,而且有着十分绚烂美丽的尾羽。嘲风喜欢探险旅行,一直向往远方,所以它经常被人们放在房屋的屋角上。</h3></br><h3> <h3><strong>       螭吻</strong>(chi,wen):是龙和鱼的结合物,螭吻又名鸱尾、鸱吻,嘴大好吃。因为它的母亲是鱼,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所以古人一般用它避火避邪避灾。屋脊吻兽即螭吻,屋檐上翘的是嘲风。</h3></br><h3> <h3><strong>       蒲牢</strong>:龙和蛤蟆生的,他平时喜欢叫唤,但是又特别怕鲸鱼,所以人们就把敲钟的木鱼做成鲸鱼的模样,一靠近就吓得蒲牢嗡嗡叫。</h3></br><h3><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      狻猊suān ní</strong>:是龙和狮子结合的产物,狻猊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而且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h3></br><h3> <h3>       <strong>霸下</strong>又名<strong>赑屃</strong>(bi,xi):是龙和乌龟生的,形似龟,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strong></strong>,为治水作出了贡献。</h3></br><h3> <h3>       <strong>负屃</strong>:龙和王八的结合产物,是赑屃的弟弟。它是一条王八龙,一般被画在碑文之上,比它的亲哥哥要轻松很多。</h3></br><h3> <h3><strong>       狴犴</strong>(bi,an):是龙和老虎生的,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掌管刑狱。常被装饰在死囚牢的门楣上,因其形状似虎,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h3></br><h3> <h3><strong>       饕餮</strong>(tāo tiè):美食主义者,性贪吃。夏商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经常可见饕餮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怪兽。</h3></br><h3> <h3><strong>      椒图</strong>是龙与蚌结合生下孩子,外貌长得十分奇特,像海中的螺蚌一样,并且常年待在自己的壳里,根本没有想出去看看这种世俗的欲望。椒图也不欢迎别人进到自己的壳里,一直把壳紧闭着,看来也没有想交朋友的想法,带入现在的话,椒图就是一个标准的深度社恐宅男。</h3></br><h3>      椒图喜好环抱。在古代的建筑中,人们常常将他的形象雕刻在大门上,代表着守卫和保护家园的力量。</h3></br><h3> <h3><strong>      貔貅</strong>(pi,xiu),他有一个非常神奇之处,没有排泄的地方,也就是说他吃进去的东西有进无出,而他平常的吃食也都是一些金银珠宝,貔貅招财就是这么来的。传说貔貅是天庭中的守卫,平常就守卫着天庭的安全,威武勇猛,那些邪祟都十分惧怕貔貅不敢靠近。你可以在银行、保险公司大楼前看到它的塑像。貔貅还有强大的辟邪能力,能驱除身边的晦气,获得更多的好运以及机遇。所以很多人都爱佩戴貔貅首饰。</h3></br><h3>      这十多个太子爷还是有些凡人相,各有所好,各有性情,各有缺点,各有所司,比他们的老爸们更像人更有人间烟火气。</h3></br><h3><strong>有关龙的成语更是不胜枚举。</strong></h3></br><h3>龙飞凤舞 龙凤呈祥  龙马精神 龙盘虎踞 龙潭虎穴 龙腾虎跃 龙吟虎啸 龙争虎斗 龙攀凤附 藏龙卧虎 乘龙佳婿  画龙点睛 活龙活现 蛟龙得水 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生龙活虎  降龙伏虎 鱼龙混杂 雕龙画凤 飞龙在天 亢龙有悔 蛟龙戏水 描龙绣凤  强龙不压地头蛇 神龙见首不见尾 笔走龙蛇 老态龙钟 鱼跃龙门  车水马龙 直捣黄龙 望子成龙 叶公好龙 矫若游龙 鲤鱼跳龙门</h3></br><h3>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龙崇拜已深入人心,中华儿女皆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民族大一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向心作用。</h3></br><h3>      龙是一个概念,一种图像,也是一种文化,在政治、文学、艺术、习俗和信仰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龙是帝王的象征,是上天入海的神祗,是掌管旱涝的龙王,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龙文化历经千年的演变,影响至今,“龙抬头”、“龙须面”、“赛龙舟”、“舞龙灯”等习俗的传承就是有力见证。</h3></br><h3>立达中学初三寒假“龙年说龙”综合性学习:</h3></br><h3>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为弘扬龙文化,班级开展以“龙年寻龙踪”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h3></br><h3>【活动一】龙图配题</h3></br><h3> <h3>(1)对联、成语、民谚……到处都有龙的踪迹。同学们把收集到的资料编成一期关于龙文化的班刊,准备用下图作为插图,请你用一个含龙的四字短语,给这幅图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用楷书或行书规范、工整地写下来。</h3></br><h3>【活动二】龙年说龙<br></br></h3></br><h3>(2)中国民间逢年过节舞龙灯、赛龙舟,庙宇、壁画、廊柱……龙的身影无处不在。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龙呢?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龙”的问题探究出三条主要原因。</h3></br><h3>【材料一】龙是中国古人对蛇、鳄、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群君”。</h3></br><h3>【材料二】在中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而存在。在古代,龙更是帝王的象征,着龙袍,坐龙椅,龙图腾成了皇权的象征。</h3></br><h3>【材料三】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清朝时把龙绘制在国旗上,制成黄龙旗。随着使节、商船、留学生和华侨走出国门,龙成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份的标识,产生了莫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h3></br><h3>①                                </h3></br><h3>②                   </h3></br><h3>③              </h3></br><h3>【活动三】妙解生肖</h3></br><h3>(3)龙是十二生肖之一,而生肖又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引发同学们对“十二生肖”的讨论,大家众说纷纭请你从下面所提供的备选生肖动物中再选一种,与“龙”组成一对,并模仿甲乙两位同学的表达,把句子补充完整。</h3></br><h3>甲同学说: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所作为。</h3></br><h3>乙同学说: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胆大心细。</h3></br><h3>我说:龙和     ,                   。</h3></br><h3>3.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而龙文化伴随着春节历经千年的演变,影响至今。</h3></br><h3>(1)活动一:习俗知多少</h3></br><h3>搜集并记录关于龙的传统习俗,选出二个写在横线上。</h3></br><h3>①        </h3></br><h3>②        </h3></br><h3>(2)活动二:生肖成语我知道</h3></br><h3>龙年即将到来,从你积累的与生肖有关的成语中,写出两个含有“龙”字的成语。</h3></br><h3>①         </h3></br><h3>②         </h3></br><h3>(3)活动三:策划春节活动</h3></br><h3>班级要举办以“龙年话龙”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补充两项活动内容。</h3></br><h3>活动①:介绍“龙”的由来和传说</h3></br><h3>活动②:              </h3></br><h3>活动③:               </h3></br><h3>活动④:请民俗文化老师进行专题讲座</h3></br><h3>(4)活动四:送出龙年的祝福</h3></br><h3>拜年是春节期间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请你用短信给你的某位老师拜年。开头语和结尾署名已经给出,请编写出你的龙年祝福,不少于20字。</h3></br><h3>亲爱的老师,                   !</h3></br><h3>您的学生小明!</h3></br><h3><strong>二.现代文阅读(共</strong><strong>1</strong><strong>小题)</strong></h3></br><h3>4.组合文本阅读。</h3></br><h3>【材料一】</h3></br><h3>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文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镌刻的文字。甲骨文就像架在图像和汉字之间的天然桥梁,朴实简洁得就像孩子们的涂鸦之作,是古人表达和认识世界的原初方式。</h3></br><h3>甲骨文中有不少象形字和会意字。</h3></br><h3>先说一下象形字,一般都是独体字,对实物形状进行了简化、线条化。如甲骨文的“牛”字(),就是简化了的牛头正面形状,是牛头线条化的表现。人们凭借对这类甲骨文字外形的细致观察,联想其与实物特征的契合,便能理解文字含义。</h3></br><h3>再说一下会意字,一般都是合体字。甲骨文的“男”字(),左为“田”,表示田地;右为“力”,表示一种古代农具“耒”的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来表示用力在田间耕作的人。会意字是把与事物有联系的两个独体字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我们可以依照事物间关联来体会文字的意思。</h3></br><h3>随着时代发展,甲骨文像孩子一样,一点一点地成长,现在甚至出现了模样可爱的甲骨文表情包。在充满意趣的甲骨文字背后,藏着文化的秘密,记载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传承了人类的智慧。</h3></br><h3> <h3>【材料二】</h3></br><h3>“博物汉字”项目团队尝试用图文形式表现了一些常用字的甲骨文写法,与经典结合,增添了经典名著的魅力。下图用甲骨文画诠释的《西游记》线条朴拙,画面形象,极具想象力和趣味性,让经典名著跟随一个个古老而神秘的甲骨文“活”了起来。</h3></br><h3> <h3>【材料三】</h3></br><h3>“甲骨文表情包”一改甲骨文在人们心中的“老古董”印象,贴上了“时尚”“流行”的标签,成为社交圈表情包的斗图新宠。</h3></br><h3>你见过可爱的“生肖甲骨文”吗?它是以十二生肖为主题,与“牛气冲冲”“龙颜大怒”“前兔无量”“猴赛雷”等网络流行语相结合,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配有动物的神情、动作,每一个小表情都以搞笑又可爱的甲骨小动物的表情定格,趣味性十足。</h3></br><h3>当几何化的甲骨文,遇见可爱的小动物,生动形象又有创意,是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优秀成果。媒体认为,甲骨文表情包借助互联网,让负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文字形式与当下时兴的网络流行语完美融合,让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和精神融入现代生活,使公众在使用过程中认识甲骨文,理解甲骨文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h3></br><h3>(以上内容根据语言文字报等材料编写)</h3></br><h3>(1)结合【材料一】,推断【材料二】图中“”的意思。</h3></br><h3>(2)有同学设计出了【材料三】中所说的甲骨文表情包,请你从【材料一】的图片中任选一个甲骨文字,仿照示例进行表情包设计,并阐述设计理由。</h3></br><h3> <h3>名称:              。</h3></br><h3>设计理由:                    。</h3></br><h3>(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是否赞成把更多的甲骨文变成表情包。</h3></br><h3><strong>“龙年说龙”综合性学习答案</strong><strong></strong></h3></br><h3>1.(1)示例:巨龙腾飞祥龙献福飞龙在天…</h3></br><h3>(2)①龙被中国人奉为神物</h3></br><h3>②龙是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h3></br><h3>③龙是中国人身份的标识</h3></br><h3>(3)言之有理即可</h3></br><h3>示例;马  龙代表认真,马代表勤恳,认真和勤恳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大展宏图。</h3></br><h3>“龙抬头”、“龙须面”、“赛龙舟”、“舞龙灯”等习俗。</h3></br><h3>2.组合文本阅读。</h3></br><h3>(1)这个甲骨文字表达的是一个人和一担物品的组合,指的是一个人用肩膀担负物品的意思。</h3></br><h3>(2)名称:马到成功或一马当先。设计理由:我设计的甲骨文表情包是“马到成功”,将甲骨文“马”的蹄子竖起来,像马在奔腾向前,纵横驰骋。寓意着激情、奔放,表达出一马平川,顺利取得成功的意思。</h3></br><h3>(3)示例一:我赞成。①材料一,甲骨文表情包体现甲骨文的成长,藏着文化的秘密,记载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传承了人类的智慧。②材料二,用图文的形式,表现一些常用字的甲骨文写法,画面形象,极具想象力和趣味性。甲骨文表情包与经典结合,增添了经典名著的魅力。③材料三,甲骨文表情包是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优秀成果,体现出了甲骨文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甲骨文表情包的创新和创意让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和精神融入我们的生活。</h3></br><h3>示例二:我不赞成。①因为甲骨文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可随意改动。②很多甲骨文是用于科学考古的,不可随意改成表情包,不够严肃且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与价值。(分层赋分,结合三则材料说明理由,如选“不赞同”最高得2分。)</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qq00aFbqYw4P9qPWRjnp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