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①</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屠呦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1.非常荣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一生物医学领域最负盛名的奖项,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p><p class="ql-block">2.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隆重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p><p class="ql-block">3.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地从青蒿<span style="font-size:15px;">②</span>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p><p class="ql-block">4.奎宁<span style="font-size:15px;">③</span>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span style="font-size:15px;">④</span>的利用;青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① 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期刊的论文编写而成。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疗法,先后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称号和“共和国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②〔青蒿]菊科植物黄花蒿,茎、叶可入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③〔奎宁]药名,从金鸡纳树等植物的皮中提制出来的白色晶体或无定形粉末,有苦味。用于治疗疟疾。也叫金鸡纳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④[金鸡纳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南美洲,树皮和根皮是提取奎宁的重要原料。</span></p> <p class="ql-block">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对此我深感鼓舞和欣慰。为此,我也衷心感谢为青蒿素发现和应用作出诸多贡献的中国同事们和国际友人们。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我呼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对中医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使之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p><p class="ql-block">6.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余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p><p class="ql-block">7.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p><p class="ql-block">8.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span></p><p class="ql-block">9.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p><p class="ql-block">10.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从分子到药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11.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p><p class="ql-block">12.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得到了抗疟的有效成分,于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 <span style="font-size:22px;">C</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15</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H</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22</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O</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5</span>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p><p class="ql-block">13.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药物。</p><p class="ql-block">14.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生长在北方的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比较低,药物生产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p><p class="ql-block">15.1973年秋,我们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这样,我们终于打开了开发新抗疟药物的大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影响世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协作下,我们确定了青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1977年在《科学通报》发表,并迅速被《化学文摘》收录。1979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我们“国家发明奖”,表彰青蒿素的发现。</p><p class="ql-block">17.198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赞助的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个会议上,我国关于青蒿素及其抗疟性的几个报告引起热烈反响。作为这个会议的第一个发言人,我作了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随后这一报告在1982年公开发表。青蒿素的发现及其疗效开始引起世界关注。1986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发展与超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在研究评价的时候发现,比之青蒿素,双氢青蒿素<span style="font-size:15px;">①</span>的疗效提高近十倍。更重要的是,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在分子中引人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p><p class="ql-block">19.我们团队后来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在过去十年,我们也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的疾病。《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于2009年出版,这本书记录了青蒿素发现的历史及我们在研究进程中所学到的知识。</p><p class="ql-block">20.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地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中医药学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1.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span style="font-size:15px;">②</span>,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span style="font-size:15px;">③</span>,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p><p class="ql-block">22.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span style="font-size:15px;">④</span>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①[双氢青蒿素]青蒿素的一种衍生物,是在青蒿素结构中引进羟(qiǎng) 基的产物,比青蒿素多两个氢原子,具有强于青蒿素的抗疟活性,是合成青蒿素类药物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②〔砒(pī)霜]即三氧化二砷,常为白色粉末状,有剧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③[石杉碱甲]一种生物碱,从蕨类植物蛇足石杉(又名“千层塔”)中提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④[君臣佐使]中医学名词,指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这里指中药方剂中各种药材搭配得当、剂量适中。</span></p> <p class="ql-block">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p><p class="ql-block">23.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span style="font-size:15px;">①</span>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span style="font-size:15px;">②</span>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p><p class="ql-block">24.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p><p class="ql-block">25.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①[治则]治疗疾病的总原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②[芍药苷(gān)]一种糖苷类化合物,从芍药科植物芍药、牡丹等的根中提取,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栓形成、镇痛镇静等药理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提示与练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执着探索,最终发现青蒿素的治疟作用,拯救了成千上万的患者。阅读课文,按照时间节点,梳理屠呦呦团队研究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或成果,体会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科学探索的道路是艰苦而漫长的,同时科学又有着独特的魅力,探索的过程充满无穷的乐趣。找出文中体现科学魅力和探索乐趣的语句,细细品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青蒿素的发现,是坚持守正创新,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对世界人民健康和福祉的重要贡献,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查阅相关资料,选择一个中华传统科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例子,向同学简要介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于“提示与练习”</span></p><p class="ql-block">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 class="ql-block"> 1.本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探索、发现青蒿素的重要时间节点、事件等,了解课文基本内容,体会屠呦呦及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深化对课文内涵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提示]</p><p class="ql-block"> 解答本题时,应先找出具体时间点及其对应的事件或成果,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体会其中包含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时,要从研究过程的整体来把握,善于利用课文的语言,摄括其主要方面。</p><p class="ql-block">[参考答案]</p> <p class="ql-block">体现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p><p class="ql-block"> 一是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二是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p><p class="ql-block"> 三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p><p class="ql-block"> 四是精诚团结、攻克难关的合作精神。</p><p class="ql-block"> 2.本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语句的品味,感受科学研究工作中的艰辛与乐趣,感知科学研究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提示]</p><p class="ql-block"> 文中没有直接描写科学研究乐趣的句子,而是融合在作者带有情感色彩的讲述中,要多关注这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句或者体现情感色彩的标点,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p><p class="ql-block"> [参考答案]</p><p class="ql-block"> 可结合如下语句进行体会:</p><p class="ql-block"> (1)“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句中“神奇”一词,体现了作者对中医药的最初兴趣,也为后来的专门研究打下了心理基础。</p><p class="ql-block"> (2)“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句中“热衷”一词,说明作者已经在实践层面进行中医药学的研究了。</p><p class="ql-block"> (3)“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对此我深感鼓舞和欣慰。”句中的“一小步”既有自豪、也有谦逊,是作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肯定与认可,“鼓舞和欣慰”则直接写自己对这一研究成果感到幸福与满足。</p><p class="ql-block"> (4)“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句中的“果然”和结尾的“!”,写出了科研取得突破时的惊喜之情。</p><p class="ql-block"> (5)“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句中的“振奋人心”和结尾的“!”,写出了临床取得疗效后的欣喜之感。</p><p class="ql-block"> (6)“在这个会议上,我国关于青蒿素及其抗疟性的几个报告引起热烈反响。”句中的“热烈反响”,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激动、兴奋之情。</p><p class="ql-block"> (7)“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写出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对中医药学的深厚情感。</p><p class="ql-block"> 3.本题是一道拓展性题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青蒿素这一传统中医药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事例,不断拓宽视野、深化认识,以更好地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同时锻炼材料的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提示]</p><p class="ql-block"> 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应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学会对资料进行筛选、提炼,提倡小组合作完成。</p><p class="ql-block"> [参考答案]</p><p class="ql-block"> 相关事例参考: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和传播普及。通过举办数字人文作品展,建立“中国典籍文献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等方式方法,推动古籍数字化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通过开展中国古籍数字人文创意大会等创新活动,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古籍智能化整理,推动形成古籍工作的新模式、新业态,让古籍工作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如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参观者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故宫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基于传统文化“IP”,通过与游戏、动、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推出一批人们争相体验的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人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阅读与欣赏</b></p><p class="ql-block">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屠呦呦(1930一),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药学家。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是首个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一奖项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荣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作背景</p><p class="ql-block">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拉斯克基金会将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以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本文根据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识梳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础字音</p><p class="ql-block">衷(zhōng)心 青蒿(hāo)素 称颂(song) </p><p class="ql-block">精髓(suǐ) 瑰(gui)宝 肆虐(nuè) </p><p class="ql-block">相悖(bèi) 羟(qiǎng)基砒(pī)霜 </p><p class="ql-block">芍药苷(gā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词语释义</p><p class="ql-block">(1)君臣佐使:中医学名词,指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这里指中药方剂中各种药材搭配得当、剂量适中。</p><p class="ql-block">(2)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结构</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引言,概述研究经历及感想</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具体讲述发现和提取青蒿素的过程</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讲述青蒿素开始产生的影响、后续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p><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主旨</p><p class="ql-block"> 课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难点解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结合课文,概括屠呦呦的精神品质。</p><p class="ql-block"> 热爱中医学、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心怀天下、信念坚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你认为屠呦呦能够成功提取青蒿素的因素有哪些?</p><p class="ql-block"> (1)主观原因:丰富的中医药学理论知识储备,对中医学的热爱,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注重实践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2)客观原因: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医药本身丰富的资源,抗疟药物的客观需求,促使他们更快地发现和研究这种药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结合课文,尝试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p><p class="ql-block"> (1)叙述精练:文章没有运用浓墨重彩的笔调来描述青蒿素的发展,而是使用非常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青蒿素的发展,简单准确,不矫揉造作,展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p><p class="ql-block"> (2)语言平实:屠呦呦的叙事语言十分平实,平实的语言之下蕴藏的是她那颗对科学研究的扎实态度,对取得个人荣誉的云淡风轻。</p><p class="ql-block"> (3)逻辑严谨:屠呦呦的语言逻辑思维非常严谨,清晰地呈现了青蒿素的发展历程,并在文章的末尾对中医精神进行了升华。</p> <p class="ql-block">课文解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课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期刊的论文编写而成。作者在文中既表达了被授予奖励的感谢之情,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又以时间为线,具体讲述了自己和团队发现青蒿素、开展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历程。文中处处体现着科研工作者目标坚定、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担当精神,朴实的语言中融合着自信、骄傲之情。</p><p class="ql-block"> 课文由引言以及各小标题所领起的部分组成,可以分为四部分。</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为引言,概述研究经历及感想。这一部分的内容主体是作者获奖时的演讲,具有相对独立性。演讲中,作者满含深情地简要回顾了自己初识中医药、学习中国传统医学、运用传统中医文献的过程,同时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药结合的巨大作用,最后呼吁要推动中医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以“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其中“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这一感慨,既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同时突出了这一发现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满含民族自豪感。这一部分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也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具体讲述发现和提取青蒿素的过程。首先交代研究背景-“疟疾重新开始肆虐”,展现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因之而启动的“523项目”和专业研究团队的成立,突出了研究过程中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的作用。在具体讲述研究过程时,作者使用具体的数字,重点突出了研究的艰辛和团队的奉献精神,如从收集的几千个药方中挑选出640个具有抗疟作用的药方,再从其中的200种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为确保新药对人体的安全性更是以身试药,等等。同时也突出中医药文献和现代技术对青蒿素发现的作用,如受《肘后备急方》相关记录的启发,最终找到发现青蒿素的突破口,利用“分离提纯”技术,得到抗疟的有效成分等。</p><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讲述青蒿素开始产生影响、后续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作者先后介绍了相关研究获得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的过程:先是成果发表在国内的刊物,得到国家的奖励;然后是在国际会议上介绍,引起世界关注;继而是新药得到审批;最后是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拯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平实的叙沭中苗令的且种还中,蕴含的是一种水永不满足的探两走的探索精神和自信担当。</p><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中医药学的贡献”):总结全文。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新贡献,表达“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的观点,呼应文章的开头,强化了文章的主题。“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等语句,一方面表现了一位科学家谦虚、谨慎的品格,另一方面也对中医药学未来的发展寄寓了更多的希望,语简情深,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 课文虽然是在演讲和论文的基础上改写的,但结构上浑然一体,情感上一脉相承,体现出科普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课文主题明确,富含情感。文章介绍科学发现成果,叙述科学研究过程,平实的陈述中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体现了科学家的执着和奉献精神。首先是对工作的热情,如写到自己毕业、工作、脱产学习,用“热衷”“丰富宝藏”“精妙思想”等词语,表达对中医药学的热爱之情。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作者以踏踏实实、严谨认真的态度默默做着烦琐的工作,甚至亲身做志愿者,试验药物疗法。这种对工作的热情,对事业的执着,对科研的奉献,是科学创新的前提。其次是对战胜困难取得成就的豪情,如“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推动对中医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使之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这些语句中都蕴含着战胜困难的无畏勇气和对祖国中医药学的高度自信。此外,写青蒿素的科研工作时,时时处处不忘提到团队的作用,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心底无私的胸怀。</p><p class="ql-block"> 课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从获奖感言开始,首先简单介绍个人的经历,提出中医药学的价值和意义;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青蒿素的发现、提取、应用于临床医学的过程;进而由此及彼、由点及面,再次强调中医药学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与课文的开头相呼应,彰显并突出了全文主题。</p><p class="ql-block"> 课文语言严谨、朴实、准确,充满了理性的力量。课文语言体现了实用类文本的典型特点,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用繁复的修辞,而是以平实、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这样的表达,让读者能够顺畅地把握作者重点叙述的事实和道理,从而获得科学的认识。引言部分因为是面对专业人士的演讲,所以选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如“熔点”“无色晶体——C<span style="font-size:15px;">15</span>H₂₂<span style="font-size:22px;">O</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5</span>”“羟基”“衍生物”“芍药苷”等,具有科学性与严谨性,同时也体现出科学工作者科学、求实的精神,值得深入体会并加以借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感谢您的光临与欣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