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年过60,旅居海南,自驾环岛游,途中所见有6个没想通,求指点!

钰驾亲征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我们在海花岛旅居过冬的生活进入倒计时,于是我们开启了环岛自驾游。</p><p class="ql-block">说是环岛,其实只是那么一说,因为海口陵水三亚东方昌江等地都已经去过了,而我们又在海花岛旅居,周边的海滩和景区也逛过了,所以,我们的所谓环岛,也就是顺时针沿着新修的环岛旅游公路从海花岛出发,重点游览临高、澄迈、文昌、琼海以及万宁段,然后再从万洋高速回到海花岛。大概接近整个环岛旅游公路的一半儿吧,但涉及的市县只有区区5个,就这点不到500公里的旅程,竟然也让热爱旅游且好奇心强烈但肚子里墨水有限的老夫,产生了6个疑问想不通。在这里,想通过万能的头条请教一二,之所以发问,纯属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没有丝毫对当地的不敬,若有冒犯,还请海涵。</p> <p class="ql-block">疑问1,渔村的渔民的庄子地为什么只有一间?</p><p class="ql-block">在临高县的抱才村,有一座天后宫,也称妈祖庙。去年9月,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亲自护送昆山慧聚天后宫妈祖分灵到这里安坐,是海南妈祖文化的重要传承地。</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这里游览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村民的住宅大多是一间的二层小楼。为什么只有一间大小呢?难道是因为做为渔村拥有的土地有限吗?还是我们是管中窥豹这只是个例?在天后宫里参观的时候,接待我们的是这里的妈祖文化协会的工作人员。据他介绍,这里原来叫西宜村,这里的人自古以来就靠出海打鱼为生。有一年发生了海难,村里打鱼的青壮男人都遇难了,在家留守的妇孺老少被分散到周边的村子里继续生活。后来,在原西宜村的原址上,慢慢有了现在的这个村,取名抱才村。渔村的土地再紧张也不至于给村民的庄基地只有一间吧?没有冒犯的意思,只是好奇地想了解一下。</p> <p class="ql-block">疑问2,头洋海棠渔耕文创园那么好的环境怎么就倒闭了?</p><p class="ql-block">头洋海堂渔耕文创园位于环岛旅游公路的临高段的临高县东英镇和新村,据说是由当地的一位在海口打拼的年轻人2018年回乡创业的。2019年开业时已经打造成了海堂小院珊瑚民宿区、龙潭神雨非物质农耕文化区、冷泉稻田休闲文化区、垂钓赶海渔乐区、星空露营及房车基地等5个主题板块,成为当地高校学生开展研学旅游和周边群众家庭亲子旅游的好去处,次年,还被评为“海南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但不知何故,短短几年现在却破败关门了。虽然做为景区已经停业了,但却不影响打卡拍照,而且这里极具特色的珊瑚石和用贝壳装饰的建筑,古色古香的矮墙院门,开满鲜花绿树掩映的巷道,配上那些看似随意摆放实则平添韵味的石头、桌椅,拍出的每一张照片都能有大片的既视感。可惜我们这些年逾花甲的大爷大妈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俊男靓女在这里光彩照人,我们也搔首弄姿东施效颦地摆拍了几张,但为了不倒人胃口还是将镜头聚焦美景还镜头一片纯粹吧。只是临走前还耿耿于怀不得其解:这么美的环境怎么会倒闭呢?</p> <p class="ql-block">疑问3,临高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手笔搞一个文澜文化公园?</p><p class="ql-block">文澜文化公园地处临高县文澜江畔,临高新城核心位置,据说建园规划很庞大的,后来半途而废了,从南到北长达2公里的87座巨大牌坊,制作精美,气势磅礴,一字排开,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的文澜文化公园主要87座由全国著名书法家题写的各类楹联的牌坊,使其集牌坊文化、楹联文化、书法文化、石雕文化为一体,展现了临高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临高县独一无二的地标。</p><p class="ql-block">据说,当初这个文化公园的规格很是宏伟,要打造成全亚洲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包括长达1.7公里的牌坊楹联书法一条街;集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于一身的历史长廊,长廊上将建150根大石柱,长廊两侧各75根。一侧是世界历史展示柱,将把世界5000年主要历史的发展线索、历史朝代的变更、历史上的主要大事件、主要历史人物雕刻上去。另一侧是中国历史展示柱,75根石柱将雕刻中国5000年的朝代更迭、主要历史事件、主要历史人物。最终建成一条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长廊,让人一走过这条长廊,就能对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脉络、重大的事件、主要历史人物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还有幸福广场,其主要标志是幸福女神,将与临高角的热血丰碑相呼应。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年轻的生命都奉献在临高这片热土上,追求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因而幸福女神更能体现人类最追求的共同价值。此外还有名人广场,将为海南有史以来的历史名人每人建一座纪念碑;演艺广场,将展示临高特有的木偶剧阿罗哈和渔歌哩哩美,这两个都是临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将打造临高历史博物馆、文化馆,建设灯光音乐河即酒吧一条街等,宏伟吧?壮观吧?只是历经10年了,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眼前这一眼望不到头的87座牌坊。其余的那些规划估计只能是美好的愿景了。</p><p class="ql-block">其实,在老夫看来,一个城市的发展,在经济建设达到一定成就后,完全可以在文化方面倾斜一下,所谓两条腿走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促进社会的均衡良性发展,以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和家乡的归属感自豪感。而老夫老家的所在县,既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也是中国书法之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朝历代名人辈出,是否也可以像临高一样,结合本地特点,突出本地特色,搞出一些能够推动本地旅游,促进县域综合发展令本地群众扬眉吐气的手笔来?老夫唐突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疑问4,符家宅现在还是私人的吗?为什么没有维修好打造成一个景区?</p><p class="ql-block">符家宅距文昌市区约10公里,位于文城镇松树村,当地人称之为“松树大屋”。它由华侨富商符家三兄弟出资于1915年开始建造,历时3年建成,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2009年入选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我们慕名去的时候,天不作美,天空中飘洒着毛毛细雨,符家老宅大门上锁,门上一个醒目的牌子写着温馨提示:此处文物,属于危房,请勿靠近,注意安全。落款是文昌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时间是2023年4月8日。先我们而来的一位河北老哥告诉我们,可以绕到围墙的后面,那里有一处豁口,可以近距离拍几张照片,但因为下雨☔️到处都湿漉漉的,我们没有过去,只是拿出自拍杆伸出墙头拍了几张照片证明我们来过了。</p><p class="ql-block">符家宅融合琼北乡村民宅风格、南洋骑楼风格与伊斯兰icon拱券风格,将三种建筑风格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不得不佩服当年的设计师的智慧。如今的符家老宅,历经沧桑,已斑斓苍夷,残华褪尽,在烟雨朦胧中尽显着苍凉,仿佛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只是不明白,既然已经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为什么不及时修缮早日打造成一个景区呢?</p> <p class="ql-block">疑问5,海南的古村落为什么村民搬到新房子以后都不会拆,过年时还要回来放炮祭拜?</p><p class="ql-block">沿着这一路,我们游览了罗驿、南轩、美廊等古村,有一个直接的感受,就是许多已经不再住人的老房子依旧没有被已经迁往新房的主人遗弃,门口及院子里仍然有过年放炮留下来的碎屑,有的正厅里还放有香台贡品祭拜着祖先。北方地区过年时通常都是要去祖坟前烧纸放炮,请先人回来过年,然后正月十五再送走。那么这里在祖屋里放鞭炮祭祖,是海南当地的习俗吗?</p> <p class="ql-block">疑问6,文南老街是真正的老街还是披了一层“老皮”?</p><p class="ql-block">文昌的文南老街始建于1920年,与海口骑楼老街、文昌铺前老街合称“海南三大老街”。文南老街骑楼由下南洋的侨商归国而建,充满南洋风情,“侨”味十足。</p><p class="ql-block">整条老街的长度有百米之余,宽度六七米,蜿蜒曲折,沿街两侧骑楼连成一片,最高楼层是四层,两三层的居多,仔细看去,外墙是布满青苔南洋风情的建筑,而里面,则是近些年建的民房或居民楼,二者无缝连接,从外表看几乎看不出破绽。后经了解,这是2012年文昌有关部门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通过修复、加固、重建,还原南洋风格建筑形态,营造侨乡文化气息,将其改造成为了现在的逛、食、品、购为一体的南洋风格商业街,从而为文昌打造出一张靓丽的名片。我们徜徉在文南老街的石板路上,听着店铺里传来的叫卖声,看着两侧年代感十足的南洋建筑,内心里不由得为文昌的英明决策暗暗叫好。</p> <p class="ql-block">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而老夫我虽已年逾花甲,然先天愚钝,仍有许多不惑庸人自扰。以上就是老夫的一次短暂旅程中形成的6大疑惑,这里不耻下问以尽快排疑解惑达到“耳顺”境界,在此老夫有礼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