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纪行之二 丹布勒金寺——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的皇家石窟寺

茉藜居士(吴全)

<p class="ql-block">丹布勒是斯里兰卡中部城市,与锡吉里耶(狮子岩)毗邻并同属中央省,西南距首都科伦坡约150公里,南距圣城康提约60公里,因始建于2100年前的皇家石窟金寺而被誉为缅怀过去之城。</p> <p class="ql-block">高30米的金佛貌似金寺标志,这里本是金寺石窟群正门入口,旁边就是停车场。但现在售票处已搬离此间,需绕行至山的南侧购票,并从那里攀登近400级台阶才能进入金寺石窟群,参观完毕再从这里出门上车返程。据说这一耗时费力的游览路线安排是两个僧团争夺石窟寺控制权的结果,而这尊标志金佛则是2000年由日本捐建的现代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丹布勒石窟寺山门,按小乘佛教规制需脱鞋赤脚进入,且不能着裙装短裤无袖衫。佛教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属释迦族故尊称释迦牟尼)创立。佛灭百年后因对教义的不同理解,僧团逐渐分化为因循旧制的上座部和顺应时势的大众部两大部派。上座部宣扬以自我完善和解脱为宗旨,认为世上只有释迦牟尼一位佛,修行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大众部则强调自利利他,普度众生,认为十方世界有佛,人人皆可成佛,修行果位分阿罗汉、菩萨和佛三级,终极目标是成佛。大众部宣称自己为大乘佛教,乘是载人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的舟船,大乘就是大船,比喻能度无量众生至彼岸。相对而言,上座部因自度而不度人的修为,就被称之为小乘佛教了。小乘佛教是公元前3世纪由印度传至斯里兰卡的。</p> <p class="ql-block">一进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参天菩提树。菩提树本名毕钵罗树,原产印度,是桑科榕属的常绿乔木,因释迦牟尼在树下冥想七日七夜悟道,成为佛教圣树,故名菩提,在梵语中就是智慧、觉悟的意思。佛教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起源于古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中诞生最早的,大致有3条传播路线:①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派其王子摩哂陀将小乘佛教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以后又渐次传到缅甸、泰国、老挝和柬埔寨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南部的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这就是所谓南传佛教,因其经律论三藏多用巴利语(原称摩揭陀语,是一种与梵语相近的中古印度流行语言,也是佛陀说法时使用的语言)写成,又称巴利语系佛教。②公元前1世纪后盛行的大乘佛教通过中亚地区和帕米尔高原于公元1世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后又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这就是所谓北传佛教,因其经律论三藏均已系统译成汉语,又称汉语系佛教。③所谓藏传佛教形成于公元7~10世纪,是印度密宗佛教与藏地本土苯教融合的产物,在国内先后传至川西、甘南和内蒙等地,向外又传到蒙古国和俄罗斯的一些地区,因经典多用藏语又称藏语系佛教。</p> <p class="ql-block">“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年慧能在蕲州黄梅县东禅寺禅宗五祖弘忍处做杂役小沙弥时口占的这个偈子,将佛教缘起性空中的“空”字阐释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甩上座神秀(五祖首席弟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偈子八十条街不止,以致五祖弘忍破例将衣钵传予他并安排他连夜逃往南方,最终在韶关南华禅寺创立禅门南宗,成为禅宗六祖。看空、性空,但佛所言之“空”也绝不可简单理解为“没有”,而是“妙有”,即非有之有。神奇吧?这就是佛教…</p> <p class="ql-block">言归正传,我们入乡随俗光脚走在这座石山斜坡上缅怀过去,丹布勒石窟寺的5个洞窟寺庙就开凿在右边长170米的岩壁上,洞口外面还建有带窗的白墙,墙里是一条通向各个洞窟的长廊。丹布勒石窟寺的故事还要从两千多年前讲起,因南印度泰米尔人入侵,当时的瓦拉加姆巴国王从都城阿努拉德普勒逃到丹布勒山中,这里的佛教僧侣收留了他,把他藏在山洞中避难,使国王躲过一劫并得以重新积蓄力量进行抵抗,终于在14年后光复国土并夺回了王位。为感谢丹布勒僧侣的救命之恩,瓦拉加姆巴国王在公元前89年将他曾经避难的山洞建成布满佛像和壁画的洞窟寺庙,使之成为佛教徒的朝圣中心,这就是现在5个洞窟中的2号窟。公元12世纪,波隆纳鲁沃(公元10世纪后至13世纪的僧伽罗王国都城,公元993年因南印度泰米尔人再度入侵,原国都阿努拉德普勒被毁)的尼桑卡马拉国王又将石窟寺贴金,还把此地命名为金色岩石,这就是丹布勒石窟寺被称作金寺的缘由。公元18世纪,康提王朝的盖尔递·斯里·拉杰辛赫国王又建造了3号窟。石窟寺修造工作一直持续到19世纪以后,又相继建成了4号和5号窟。丹布勒石窟寺(金寺)在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委员会给出的评语为:丹布勒金寺是一个享有22个世纪历史的朝圣圣地。丹布勒金寺里有五大圣堂,是斯里兰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洞穴庙宇群。这里珍藏着面积达2100平方米的壁画和157尊雕像,极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1号窟建于公元前1世纪,与2号窟几乎同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该窟面积不算大,却供奉着1尊用整块岩石雕成的长达15米的卧佛,令人惊叹。上图是从佛脚向佛头方向拍摄的,可看到佛头处还有一小神龛,但龛门经常是关着的,有点秘不示人的味道,据说里面供奉的是印度教的守护之神毗湿奴。</p> <p class="ql-block">相传1号窟乃毗湿奴法力所化生,而毗湿奴又是印度教三亿三千三百万个神祇中的三主神之一,故1号洞窟名万神之王寺,又称天王寺。</p> <p class="ql-block">1号窟内光线特别暗,又不能打闪光灯,也不愿把感光度开得过大,就只好适应一下暗调,保持一种神秘感了。</p> <p class="ql-block">从佛脚逐渐往佛头处看过来。</p> <p class="ql-block">卧佛一般用于表现释迦牟尼圆寂时的情景,也就是涅槃像。</p> <p class="ql-block">佛的枕头也雕刻得很细腻。</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佛脚,俗话说: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即使是佛脚,雕凿也是十分精美的,脚板上绘有各种花朵,脚趾上的贴金也熠熠生辉,只不知是公元12世纪波隆纳鲁沃的尼桑卡马拉国王贴的金保存至今,还是后人重贴的。</p> <p class="ql-block">佛脚后面站立着阿难尊者,他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贴身随侍佛陀二十有五年,闻听佛陀在不同场合对不同人等的几乎所有说法,谨记无误一言一语,被誉为多闻第一,而且受公推于佛圆寂弥留之际趋前请益并聆听最后教诲。佛灭度后,首座弟子迦叶尊者在王舍城主持了第一次结集大会,由阿难尊者逐一颂出释迦牟尼生前所说之法,经众弟子讨论确认,形成了佛教三藏中的经藏。现在每部佛经开头一句都是“如是我闻…”,意思就是阿难说:“我听佛这样说…”,在经前加上这一句,表明此经是阿难尊者亲于佛前所听所受,可破后世疑惑。</p> <p class="ql-block">在阿难尊者身边还有另一尊塑像,没有介绍是否首座迦叶尊者。</p> <p class="ql-block">在汉传佛教寺庙的大雄宝殿中,阿难尊者是熟稔之人,他和迦叶尊者总是胁侍于主尊释迦牟尼左右。这里的阿难与我们印象中的在形象上判若两人,说明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差别还是蛮大的。小乘起源于上座部,而且比较因循守旧,规制上应更接近于原始(早期)佛教。</p> <p class="ql-block">阿难尊者旁边的壁画表现释迦牟尼涅槃时众弟子在为他祈祷。</p> <p class="ql-block">这是1号窟的天顶壁画,模糊斑驳说明年代的久远,两千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2号窟坐北朝南,东西长52米,纵深23米,顶部南高北低,最高处7米,是丹布勒金寺最大、最壮观的洞窟。因该窟为公元前1世纪在此避难的瓦拉加姆巴国王发愿建造,公元12世纪尼桑卡马拉国王又为它贴金,故名大王寺。</p> <p class="ql-block">据说2号窟有40尊打坐的佛像和16尊站立的佛像,还有卧佛以及4尊印度教神像和2尊国王雕像。这些塑像在洞窟四周和中间部位都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这些是北面正中站立的佛像。小乘佛教庙堂中的造像非常单一,无论坐卧站像皆为释迦牟尼佛,不像大乘佛教有时空上的各个世(如横三世和纵三世)和各种身(如法身报身和应身)的佛像,以及庞大繁复的菩萨和罗汉系统。</p> <p class="ql-block">北面最中间这尊释迦牟尼佛站在雕龙的门洞下,右手施无畏印,寓意以无边法力消除众生畏怖。但小乘此手印与大乘略有不同,大乘是手心向外的。</p> <p class="ql-block">上图及以下5图为2号窟精美斑斓天顶壁画的局部,主要描绘释迦牟尼生平事迹和传说故事。</p> <p class="ql-block">2号窟东面坐佛,身后壁画精美。</p> <p class="ql-block">2号窟西面坐佛。</p> <p class="ql-block">西面坐佛身后都描绘了彩虹光华。</p> <p class="ql-block">坐佛基本上都是手结禅定印,表心无挂碍,禅思入定。</p> <p class="ql-block">这尊佛显得更沧桑古朴。</p> <p class="ql-block">2号窟东南面的卧佛,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涅槃像。</p> <p class="ql-block">卧佛后面的壁画表现释迦牟尼的众弟子在为他祈祷。</p> <p class="ql-block">2号窟西北面的一组大小佛像,最远处两尊戴尖帽的是印度教神像。</p> <p class="ql-block">两尊印度教主神,毁灭与生殖之神湿婆和守护之神毗湿奴,右手结说法印,背景是精美的花卉图案。其实印度教的神和佛教也是有渊源的,湿婆在佛教中被称为大自在天,又名色究竟天,梵语音译摩醯首罗天,居色界天最高层,为三界诸天之主,在佛教密宗中甚至是释迦牟尼佛法身大日如来的化身。毗湿奴则称那罗延天或遍入天,居六欲天之顶,乃欲界天主。印度教和佛教的手印也是相通的,在佛教中手结说法印象征佛正为众生宣说佛法,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使用的就是这样的手印。</p> <p class="ql-block">2号窟西北角的一组佛像,中尊坐佛结禅定印,两边站佛施无畏印。</p> <p class="ql-block">2号窟西部中间有一尊贴金大佛像站在精美的龙门下施无畏印,他两侧还各有1尊印度教神像和1尊坐佛。</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侧的印度教神像和坐佛。</p> <p class="ql-block">2号窟西南靠窟门处,有一尊装扮成印度教神祇的雕像,正是公元前1世纪曾在此洞避难,重返王位后又把该洞建成恢宏石窟寺庙的瓦拉加姆巴国王。</p> <p class="ql-block">瓦拉加姆巴国王旁边是公元12世纪为该石窟寺贴金的尼桑卡马拉国王,他被<span style="font-size:18px;">装扮成打坐的佛像</span>。正因为2号窟先后受到这两位国王的眷顾,所以才被称为大王寺,成为丹布勒金寺中最著名最精美最壮观的洞窟寺庙。</p> <p class="ql-block">3号窟与2号窟虽仅一墙之隔,但在年代上却要晚很多很多,它是公元18世纪康提王朝国王盖尔递·斯里·拉杰辛赫建造的,故称大新寺。</p> <p class="ql-block">3号窟的塑像、壁画和天顶画都具有典型的斯里兰卡18世纪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3号窟天顶画局部。</p> <p class="ql-block">将具有斯里兰卡18世纪艺术风格的3号窟天顶画打亮一点看。</p> <p class="ql-block">3号窟规模不算小,有大约50尊各类塑像,主要是站立和打坐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3号窟站立佛像,施无畏印。</p> <p class="ql-block">3号窟打坐佛像,结禅定印。</p> <p class="ql-block">3号窟坐佛和壁画。</p> <p class="ql-block">3号窟也有1尊精美的卧佛,就是释迦牟尼的涅槃像。</p> <p class="ql-block">3号窟卧佛上半身。</p> <p class="ql-block">3号窟塑像和18世纪壁画,左边合掌者是18世纪振兴佛教并建造本窟的康提王朝盖尔递·斯里·拉杰辛赫国王。</p> <p class="ql-block">盖尔递·斯里·拉杰辛赫(Kirti Sri Rajasinghe 约1747~1782年在位)是斯里兰卡最后一个王朝康提王朝的大概倒数第三位国王,他此时正依托山地与占领沿海的荷兰殖民者拉锯抗衡,亦打亦谈。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由于绝嗣的原因,作为僧伽罗族裔最后王朝统治者的康提王朝最后4位国王,竟是两千年来都是僧伽罗人敌对民族的南印度泰米尔人。当然泰米尔人要成为僧伽罗王朝统治者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要使用僧伽罗姓名,还要由印度教改宗佛教,并按古僧伽罗王国的传统方式来治理国家。为笼络广大僧伽罗民众人心,泰米尔血统的盖尔递·斯里·拉杰辛赫国王于1750年8月从暹罗请来24位法师在康提传授具足戒,创立了现代佛教中的暹罗派,振兴了岛国斯里兰卡的佛教事业,并且在丹布勒金寺创建了3号窟大新寺。看3号窟中盖尔递·斯里·拉杰辛赫国王塑像皮肤黝黑,这是符合实际的,斯里兰卡北方的泰米尔人的确要比僧伽罗人肤色更黑一些。</p> <p class="ql-block">4号窟面积不大,佛像不多,具体开凿年代也没有介绍,但不会早于3号窟是确定的。</p> <p class="ql-block">4号窟以中间这座小小的佛舍利塔著称,据说里面藏有Somawathie王妃的珠宝,因而曾被盗贼破坏过。另外4号窟的壁画是比较艳丽璀璨的。</p> <p class="ql-block">5号窟位于所有洞窟最西端,公元19世纪才由一个储藏室改建而成,因而被称作第二新寺。5号窟面积很小,主尊就是这尊精美的卧佛,释迦牟尼涅槃像,表现佛陀入灭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5号窟内除卧佛外,还有其他几尊佛像和印度教神像。整个洞窟塑像雕工细腻,壁画装饰精美,常有各地艺术家前来观摩学习。</p> <p class="ql-block">按朝觐路线,要到参观完5个洞窟下山出门时才能看到金寺这尊标志金像。本篇开头曾介绍过,金像是2000年由日本捐建的现代塑像,高30米。</p> <p class="ql-block">看出来了吧,楼门是狮口,楼梯有狮爪,而金像正是盘坐在狮子背上以白云蓝天为衬托的金佛。狮头处有一牌匾,上书Golden Temple(金寺)。只可惜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斯里兰卡》分册对这尊标志性金像评价有限,给它加了个“精美而俗气”的定语。</p> <p class="ql-block">2000年由日本捐建的除金像外,还有这座象征性的金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回顾一下来时在上山路上所看到的景色,莽莽丛林,巍巍群峰…</p> <p class="ql-block">…云起云落,有风光无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