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雄伟壮丽的蟠龙山长城在山脊上像一条巨龙上下翻滚!</p> <p class="ql-block">在密云城东的古北口村,村口有座四米高用行楷镂金大字写着“古御道”的仿古牌楼。这就是古北口村了,沿着牌楼望去,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一条建于1680年四米宽的青石板铺成的古御道,古道蜿蜒伸向蟠龙山深处。</p><p class="ql-block">清代御道的开辟,这里便成为沟通关内外的通道,南北物资的集散中心。南方的丝绸、布匹、茶叶、瓷器等多种工业品多运到这里销售;北方的粮食、牲畜、皮毛等畜产品、药材等也运到这里集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建于1680年的古御道、建于1025年的杨令公庙和建于1205年(金泰和五年)的三眼井以及充满神奇传说的杨七郎坟,1934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为纪念古北口长城抗战中牺牲的抗日将士而修建的“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等共大小30多处人文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关楼</p> <p class="ql-block">蟠龙山为古北口封口锁关的两大屏障之一,其上长城以保持历史原貌而著称,将军楼和24眼楼是这段长城建筑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上长城是西边起点</p> <p class="ql-block">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将军楼地处蟠龙山的制高点,是设置指挥机关的地方,楼呈正方形,宽10.10米,南北各有四个箭窗;东西各有三个箭窗;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在著名的长城抗战中,敌我双方争夺的最激烈的就是将军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密云蟠龙山二十四眼楼:是蟠龙山长城东面最后一座敌楼,战争中与著名的将军楼相呼应。位于高山箭沟脑的山顶长城上,有上下三层,一二层四周各有三个箭窗,顶层周围是垛口。24眼楼有24个了望孔,是长城建筑史上不多见的珍品。这段长城的城墙独具特色,有土墙、石墙、砖墙等不同风格!龙年初十五登上,密云蟠龙山二十四眼楼:是蟠龙山长城东面最后一座敌楼,战争中与著名的将军楼相呼应。位于高山箭沟脑的山顶长城上,有上下三层,一二层四周各有三个箭窗,顶层周围是垛口。24眼楼有24个了望孔,是长城建筑史上不多见的珍品。这段长城的城墙独具特色,有土墙、石墙、砖墙等不同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三月九日我一个人又独自登上蟠龙山长城,从古北口西边的瓮城开始爬到最东边二十四眼楼,五公里的距离排列大大小小敌楼19个,敌楼之中有的保存完好,有的残破,有的只是存有基台,千百年来经过历史的沉淀显得无比的苍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遥瞻依地拨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你不觉要引吭高呼。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千回的城墙,是碉堡,是望上去穹窿似的苍天。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西风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巍然独立,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将军楼</p> <p class="ql-block">长城,那是一段绵延万里的雄伟史诗,是一道古老而坚韧的城墙,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站在它的脚下,仿佛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看到古老的战士们如何在烽火台上挥舞他们的刀剑,如何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而战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