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br>  <br>  从小是学渣的儿子调皮捣蛋,但是在初三的某一天突然醒悟了。经过高中这三年的努力,今年终于考取了上海一所普普通通的高校,虽然没有考取他心仪的福州大学,但是,也算是他这三年的付出有了一个还算好的结果。<br>  有人说“全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话虽如此,但是,做母亲的还是担心儿子在外面有没有冷着,有没有饿着,有没有生病,有没有被人欺负等等诸多生活上的小事,尽管他已经成人了。<br>  小时候,常听父母说“儿挂娘,扁担长,娘挂儿,路来长。”当时尚年轻,不以为然,直到儿子远离我们才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老公是个内敛的人,但总是问我跟儿子打电话没有,可想而知心里面跟我一样焦虑。闲暇时间,总想着跟儿子通个电话,哪怕是短短的几句寒暄,听听他的声音也心满意足。我和老公经常互相分享与儿子的微信聊天。<br>  身临其境,才知道当年父母对在江西求学我和北京求学的妹妹是多么的牵挂。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话,心里面就这样悬着,直到收到我们返校后写的第一封信心里面的石头才会落地,如今才体会到父母当年是对我们姐妹是多么地牵挂,多么地担忧!<br>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思。<br>  曾仕强教授说:“有些子女生来是报恩的,有些子女生来是报仇的。”有些子女学业优秀,远在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工作、生活,他们是父母一辈子的骄傲,是人人羡慕的对象,但是他们跟父母相见的时间少之又少,儿孙不能常常在膝下承欢。有些子女不成气候,天天在父母跟前转悠,却能让父母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这两种情况各有的好处。<br>  听闺蜜说,她认识的一对老夫妻,一子一女均在国外工作,母亲去国外跟孩子带孙子,独留父亲一人在家,结果某一天疾病发作,去世了三天才被邻居发现,这样的例子在今天在如今的新闻上比比皆是,令人唏嘘!<br>  儿时娘生上掉下的肉,作为母亲,不管子女是来报恩还是来报仇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外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其他的别无所求,我想,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br><br><br>                     郑雪梅<br>                       <br>  <p class="ql-block">儿子一岁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