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乡梅花拳基地见闻—梁山弟子赴平乡为梅花拳宗师立碑

双山

<p class="ql-block"><b>  2024年3月11号(农历二月二),由梁山县武术协会会长冯建设(梅花拳十七代传人),携梅拳弟子近百人,赴河北省平乡县八辛庄为梅花拳一代宗师冯天民、宋声祥、刘延祥立功碑纪念活动。进行了武术展演并参观了八辛庄、五座楼、后马庄等多处梅花拳文化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北宋王安石的《梅花》诗句和南宋陆游的《梅花绝句》深刻表达了古人对梅花的喜爱。梅花这一植物被诗人诠释的淋漓尽致。梅花拳引用了 “梅花”二字作为拳名,表达了生命在风雪雨霜中梅花的品质,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内含,梅花精神就是中华武术人的精神。是无数先辈在无数的生活磨难中,碰撞出的拳种,也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为后人谱写出生命的精彩,留下了宝贵的《梅花拳》这门精湛的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因在百余根桩阵上锻炼武功而得名,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梅花拳传入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始于清朝嘉庆年间,从此在梁山声名远播。自梅花拳传入梁山,著名拳师如繁星灿烂,数不胜数。梅花拳十六代拳师冯天民,是鲁西南地区著名的武术大师,因其忠贞爱国、德艺双馨而受到世人景仰。</b></p> <p class="ql-block"><b>  冯公讳天民,道号合德,系山东省梁山县水泊街道杏花村人,梅花拳第十六代大师。生于1914年11月12日吉时,卒于1996年10日29日,享年82岁。公生于武术 世家,自幼酷爱武术,随父梅花拳第十五代大师冯辰远学拳。十二岁时拜著名梅花拳宗师王清月、王清章为师,因天资聪敏,又肯勤学苦练,备受师尊喜爱,尽得梅花桩拳真传,武艺日臻精湛,梅花桩内气功、长拳短打、擒拿格斗、软硬器械无所不精。公于1948年1月25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武工队队长、昆山县老五区郑垓乡乡长等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满怀报国之志,凭着高超的武功,多次出色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为救护领导和战友出生入死屡立战功,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公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文武双修,不断发扬光大梅拳文武功法,青年时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有文武交济之力,在梅花拳界名声大振。为将梅花拳发扬光大,先后在梁山县张坊村、龟山东麓、越山南路立坛建馆,开道传拳,传授文功武法。精心授徒60余载,徒子徒孙遍及国家体育院校、军地专业武术队和海外各地,获世界冠军、全国冠军者举不胜举。公潜心梅花桩拳的挖掘阐发,在整理撰写拳谱、规范拳架、阐明拳理,揭示梅花桩拳技击内涵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立下不朽的功勋,亦为多年后梁山梅花拳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打下坚实基础,被公认为是梅花拳界的一代宗师。</b></p> <p class="ql-block"><b>  公生前为国际武协委员,梁山县武术协会副主席,其事迹在《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专集》《中国武术家名典》《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均有记载,美国出版的《齐鲁武术》将其作为封面人物进行宣传。公过世后,其影响力依然不减,山东电视台、济宁电视台先后制作专题节目报道其生平,梁山县纪委监委将其揆文奋武 、爱国爱民、廉洁清白的事迹拍摄成廉政专题片宣传报道。公一生忠贞爱国、坦诚厚道、光明磊落、德艺双馨,为人乐善好施、淡泊名利、情播五湖、恩泽四方,是梅花拳后人学习的楷模。为缅怀恩师之功德,众弟子特树此碑,以示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八辛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五座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后马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梅花拳圣地/起始(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梅拳称梅花桩,梅拳。汉族传统武术拳种之一。为演练方便,在地面演练较为广泛,称为落地干枝梅花桩。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有云春秋战国时有之;有云秦汉时有之;亦有千年矣。梅花拳于宋末元初,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又据《大文底》《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记载:梅花拳开派祖师是朱永元收元老祖(虚拟),第二代张朕书,传说在巫山羽化升天。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自第三代王红亮邹宏义开始,开法四辈孟有德住开州城东老人集,开法四辈邹志刚住山东鸡仙山。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始人邹宏义极具悟性,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历经数载精心锤炼,创立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派,取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开放,含先知先觉之意,合先备先用之理,达先发制胜之效,且拳分五势,正合梅花五瓣之形,故取名梅花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梅花拳流行于冀南邢台广宗、平乡和威县一带,以广宗、平乡两县为主。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资料引自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