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岳母——纪念两位抗战老兵合葬三周年

谢善骁

<h1>  史家胡同,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h1><h1> 燕赵志士,抗战伴侣,留下匆匆脚步。**</h1><h1> 今天,2024年3月12日,是先走一步的岳母和三年后离世的岳父合葬三周年纪念日。是日风和日丽,部分子女在上午前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祭奠岳父母,看望老人家。</h1><p class="ql-block"> * 史家胡同号称“一条胡同,半个中国”,被誉为北京最藏龙卧虎的胡同。</p><p class="ql-block"> ** 岳父母曾居住的北京史家胡同8号院,此前是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俞启威(又名黄敬)的故居,其夫人范瑾是历史学家范文澜的外甥女,曾任北京市副市长。</p> <h1>  岳母王晏旭在艰难地与病魔斗争12年后,于2018年9月21日13:22,十分安详地闭上了眼睛。</h1><h1> 在幸存于世而已为数不多的抗战老兵中,又一位老兵乘鹤西归。岳母安然地走了,来不及等到子女们一起前去探望她的中秋团圆那一天,来不及等到与她从小养大正从新西兰赶来的孙女见面那一天,来不及等到她浴血奋战而建立的新中国69周年国庆那一天……</h1><h1> 从来燕赵多义士,自古英雄出少年。</h1><h1> 拍案而起非孬种,投笔从戎乃好汉。</h1><h1> 走村访户启民智,跋山涉水打敌頑。</h1><h1> 南下北上为革命,老兵一生无所憾。</h1> <h1>  1938年“七七事变”第二年,还在中学读书的王晏旭,面对日寇步步入侵,国土天天沦丧,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毅然投笔从戎,与几个小同学一起报名参加革命。从此她就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在冀中平原上打游击、反扫荡、发动群众、救治伤员……出生入死,义无反顾。眼看身边战友一个个倒下,草草掩埋完尸体后,檫干眼泪继续战斗。</h1><h1> 遗憾的是,我一直想亲耳聆听岳母讲述当年的烽火岁月,但始终未能如愿。幸好组织上为她留下了一篇珍贵的口述文章——</h1> <h1>  我的家在河北省易县紫荆关。1938年初,日本鬼子大举入侵,我们不得不停课停学。紫荆关的房子都被鬼子烧毁了,全村老乡被迫逃往外乡,我也随着全家逃到了北山的亲戚家。7月5日这一天,我和李景芳同学去紫荆关,见到了从延安来的杨成武、罗元发、张献金等领导同志,我们纷纷表示决不当亡国奴,要求参加革命,并且能够做到不怕苦、不怕死。 </h1><h1> 三位领导非常满意,立即同意了我们的要求,并让我们到第八区妇救会工作。几天后,李景芳同志被调走,此后不久我就被派到短训班学习,当时学习的内容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结业后我先被分配到北岳区一专区(地方称一专区,军队称一分区)易县妇救会、涞源县妇救会,后又到专区抗联会工作。</h1><h1> 当时地方党政机关有县委、县政府、县武装部,群众团体有工会、农会、妇救会和青救会。工农妇青的共同任务是发展会员,成立村级组织,发动群众搞生产;进行扩军工作,动员男青年参加八路军;组织男女民兵站岗放哨、沿铁路线破坏交通、埋地雷,利用各种形式打击敌人,等等。我们还在部队打仗路过的地方,发动和组织会员为战士们烧水、做饭,为伤病员喂饭、洗衣服。还组织了民兵担架队,并组织上年岁的女会员做军衣、军鞋等。在县委的领导下,我们这些群众还参加了减租减息的运动。</h1><h1> 抗战八年,根据地的对敌斗争是相当艰苦的。由于敌人的封锁,我们经常连盐都吃不上,加上天灾,吃穿都十分困难。那时鬼子经常分若干小股部队出来进行骚扰,特别是在春秋两季,敌人都要对我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春季扫荡是为了破坏我们的春耕,秋季扫荡是为了抢走我们的粮食。在这种情况下,敌人扫荡,我们反扫荡。我们的部队和游击队同敌人面对面地拼,我们群众团体的干部就在党委领导下,组织群众抢种抢收,同时进行坚壁清野。</h1><h1> 在反扫荡中,我们也经常受到敌人的袭击。记得1941年下半年,有一次敌机对我机关所驻地进行轰炸。在我们躲避炸药时,有一位地委青委就在我们附近被炸死。还有一次,我们在一位会员家里吃午饭,被汉奸、鬼子发现包围了。当时男会员在门口应付着敌人,女会员帮我们从后墙上逃走。墙高不好上,当我跳下墙时,我身后一位男同志被敌人打中一枪,从墙上倒了下来当场牺牲,当时年仅18岁。</h1><h1> 1941年9月中旬,日本鬼子对我们进行秋季大扫荡,企图消灭我大部队和我领导机关(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24日,日伪军开始大规模合围狼牙山地区。那天晚上我们正在狼牙山附近的一个村里开会,接到上级通知,命令我们马上转移到东山。</h1><h1> 当我们走到去往东山的沟口时,发现敌人正在从北往南包围狼牙山。此时从沟口已过不去了,我们只好临时分了几个小组,各自寻找隐蔽的地方。我们小组在狼牙山半山腰发现了一个山洞就躲避进去,在洞里可以清楚地听到鬼子的洋狗声,汉奸的喊话声。在听到外面没有动静后,我们开始下山。在集合地点会合时,发现我们易县的县政府秘书主任、文书两人牺牲。当我们到了东山的一个村庄时,又被一小股敌人包围,我们奋力地边打边向外冲。仅那次战斗我们就有一位县长受伤,一位县委书记被敌人抓走。此后不久,我们就知道了25日这一天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h1><h1> 1942年秋,敌人疯狂地向我根据地进行了3个月的大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他们在我们一分区犯下了滔天罪行,许多同胞被残杀、活埋。易县有一个村庄被敌人挖了“万人坑”,南管头村到处都是被敌人杀害的尸体。我现在回忆起来的牺牲的同志中就有两位县长、一位县委书记、一位公安局长、一位县委宣传部长和两位区妇救会主任,村干部和会员牺牲的就不计其数了。</h1><h1> 每次我们在反扫荡基本结束后,地委和县委都分别召开精神总动员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首先通报了敌人大规模扫荡实施“三光”政策的滔天罪行,之后总结了我们反扫荡的经验和教训,表扬了对敌斗争中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模范单位和个人。哭声中爆发出一阵阵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同志们纷纷表示要坚决彻底地消灭敌人,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大会结束后,同志们回到单位,我们妇救会又开了一个小型的追悼会,怀念牺牲的同志。大家都含着眼泪说:你们安息吧,我们一定为你们报仇。</h1><h1> 抗战八年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我们当时都很年轻,但不管我们水平高低,群众都把我们当作是毛主席派来的,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在安全上保卫、掩护。扩军期间,他们积极响应号召,真是做到了父母送子参军,妻子送郎上战场。在当时那种残酷的情况下,不少战士刚上战场就光荣牺牲了。</h1><h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纪念、缅怀为革命牺牲的英烈们。我经历了那场战争,是其中的幸存者。我始终在缅怀牺牲的战友们,今天以此又追忆当年的情景,以寄托我的哀思。</h1><p class="ql-block"> ——王晏旭口述《追忆历史 怀念战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原载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互动》杂志2005年第四期</p> <h1>  岳母与岳父在1946年结婚后,一起工作在晋察冀地区,1949年春全家南下,她在皖南地区和上海工作。当1955年1月调到北京后,她先后在中宣部、东城区组织部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任职,但因眼疾致使视力极差,行动不便,影响了她继续放光发热为革命事业做出更大贡献。1983年离休后,岳母享受副部级待遇。</h1><h1> 遵照岳母后事从简、勿扰他人的意愿,2018年9月27日上午,为数不多的一群家族成员,在凝重而悲痛的氛围中,怀着深深的敬意,送走了这位一生爱国、敬业、遵纪、廉洁、慈善、俭朴、淡泊、低调的95高龄老兵。没有惊动所在组织,没有通知生前好友,也没有告诉病卧在医院的岳父。</h1><h1> 一生为家国,心中怀大爱。</h1><h1>  儿女寸草心,何以报春晖?</h1> <h1>  在相濡以沫72年的老伴王晏旭西逝后的第三年,2021年春节前夕的2月7日凌晨5:25,岳父赵进静静地闭上了眼睛。又一位抗战老兵驾鹤而去,如今健于于世的抗日战士尚有几何?又一位七大代表一去不返,估计没有离世的与会(正式)代表最多不过两人,甚至或许他写上了最后的句号。呜呼哀哉,悲兮痛兮!</h1><h1> 烟花三月不见春,雾翳寒风又霾天。</h1><h1> 百岁寿星踩祥云,一头青牛过函关。</h1><h1> 林海万里悼卫士,延安七大剩几人?</h1><h1> 抗战老兵含笑去,岁月留香在世间。</h1> <h1>  岳父于1920年9月5日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七里庄一个农民家庭。他于9岁上学后,在小学老师、共产党员张厚之、张晓东、马燕芬等人的熏陶、教育下,1933年与张正林、张生科、井建平等同学参加了“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的秘密组织。</h1><h1> “七七”事变后次月,岳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阜平县区委办的青年训练班。9月学习结束后,分配到曲阳县委下河区区委,任组织干事,羿年任区委书记。1939年1月至1940年5月,他任易县县委组织部长,在此期间,出席了中共晋察冀北岳区党代会,在会上被选为七大正式代表。</h1><h1> 1940年6月初,他随晋察冀中央局的七大代表团奔赴延安,历经艰难险阻,于月底到达延安,并先后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和中共中央社会部特训班学习。 </h1><h1> 1942年1月至1945年8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期间,他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以及大生产运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正式代表,岳父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代表大会。在回忆七大情景时,他说:</h1> <h1>  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从1928年召开六大,到1945年召开七大,时隔达17年之久。在这期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由于现实阻力,七大召开屡次延期。 </h1><h1> 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整风也是为了在七大召开前统一全党思想认识。1944年5月,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召开。这次大会任务一是为党的七大作准备,二是在全会期间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至此,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完成了开好一个团结、胜利大会的准备。</h1><h1> 七大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人。记得那天下午3点开会,大会秘书长任弼时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毛泽东致开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同时在大会作了口头政治报告。刘少奇作了修改党章报告,周恩来、朱德作了专题报告。</h1><h1> 在大会报告和发言中,许多代表畅所欲言,表示坚决拥护政治报告,同时也对王明错误思想进行了批评。王明当时以有病为由拒绝参加大会。有的代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经过对过去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全党在七大纲领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团结,七大开得很成功。</h1><h1> 大会选举中央委员44人、候补中央委员33人。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选出1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5人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h1><h1> 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时,鉴于王明所犯严重错误给党带来的重大损失,许多代表不同意选举他为中央委员。为此,毛主席在大会上作了几次讲话,反复讲团结王明的好处,耐心地给同志们做思想工作,最后,王明才被选为中央委员。</h1> <h1>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随后中央决定,要岳父等三十多位干部(都是七大代表)到东北工作。走到刚解放的张家口时,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经请示中央批准,把他们留在张家口工作,岳父被分配到张家口市委研究室工作。由于第一次在城市工作,而且情况复杂,深感任务繁重,但也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切实干活,就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h1><h1> 1946年2月,组织上调岳父给聂荣臻做秘书。当时聂荣臻是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第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由于文件很多,又很重要,所以他特别认真负责地进行处理,以免贻误大事。同年下半年,国民党挑起内战,向解放区发起大肆进攻,全国解放战争开始了。同年10月,傅作义的部队占领了张家口,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司令部等机关转移到老根据地河北阜平县。</h1> <h1>  1947年5月,军分区又转移到冀中安国县。当时,中共冀中区党委书记林铁向聂荣臻汇报工作时,对岳父说:冀中地区准备搞土改,你是否想参加?岳父考虑后说愿意,但必须经聂荣臻同意。不久,聂荣臻批准,他就到冀中区第九地委领导下的肃宁县委任副书记。</h1><h1> 1947年10月至1949年2月,岳父任中河北省肃宁县县委书记,兼任冀中区民兵师政治委员,配合主力部队攻下新保安后,又率民兵师攻打张家口并取得胜利。</h1><h1> 1949年春,岳父被调到保定市委工作。没等到报到,又改为随军南下,组成南下地委,张亮同志任书记,齐振声为组织部部长,他为宣传部长。同年4月,他调到皖南地区无为地委任宣传部长。</h1><h1> 建国后岳父先后任职于中共皖南区委和上海中共华东局,1955年1月调任北京,在中宣部任职,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h1><h1> 1973年恢复工作后,相继在冶金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和林业部任职。1985年离休,享受副部长级待遇。</h1> <h1>  岳父为人正直善良,行事低调谦虚,作风认真踏实,生活简单朴素。曾为所剩无几甚至可能是最后一位延安七大代表,他却从无什么吹嘘邀功之意;因工作需要而请辞聂荣臻秘书,在常人看来或许是不可思议的傻事,而他并不感到后悔,建国后仍与聂荣臻及其家人保持着联系,也从无提出过个人要求;在解放战争中参与及指挥一支部队作战并取得胜利,他对子女们却从来避而不谈;文革受冲击乃至连累子女,在文革后他坦然面对,以巨大热情一如既往地投入新的工作,直至离休。</h1><h1> 不论在原单位和离退休党组织的同事中,岳父都享有很高的威信。我们听说过一件事:一次岳父应邀参加曾经担任过一把手的有色金属研究院院庆,当他进入会场时,全体与会人员起立热烈鼓掌,掌声经久不息,时间长达三四分钟。在岳父病重住院期间,我们在整理他保存的物品材料时,意外地翻出了许多本荣誉证书和奖状,都是我们从未听说过的。</h1> <h1>  岳父去世后,2021年2月19日,林业局(部)离退休干部局正副局长等四人特来我家慰问,薛局长代表组织对岳父做了两个“重大”、一个“没有”的评价:一是赵老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林业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是林业局(部)先后离退休的正副部长不少,但没有一个像赵老那样德高望重的百岁高龄寿星。</h1><h1>  此地别亲朋,岳父不复返。 </h1><h1>  百年留德馨,一生无遗憾。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