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圣诞。文昌星,是古代星宿崇拜中文运的象征,原本是星宫名称。它并不是一颗星,而是六颗星的总称,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文曲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四颗,名天权。北斗七星的前四颗,合并起来是个斗形,又叫魁星,也是主管功名禄位的。在古代文昌星被认为是富贵吉祥功名的象征,预示着文运的兴旺。</p> <p class="ql-block">文昌帝君本名张亚子,越隽一带人氏,后迁居四川省梓潼县七曲山,因天赋聪敏,品行端正,多行善举,广兴文教,因而受到百姓爱戴。帝君笃信道教,广宣道教教义,死后人们敬仰他的品德,就在七曲山建庙,并且于碑上刻“梓潼君”名号,成为梓潼神,供人祭拜。后来,梓潼神与文昌星合二为一,成为文昌帝君。</p> <p class="ql-block">文昌帝君,又称更生永命天尊、梓潼帝君、雷应帝君、七曲灵应天尊、保德宏仁大帝、宝光纯一天尊,全称“九天定元保生扶教开化主宰长乐永佑灵应大帝”。是中国民间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即文昌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文昌帝君在道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尊奉为文学之神、考试之神。道教信仰中,他被认为是文化、智慧、学业的守护神,是提升智慧和学业成就的重要神灵。</p> <p class="ql-block">文昌帝君是以中年王者之姿示现,他头戴文昌冠,身穿蟒袍,腰束玉带,体态雄伟,面相温和,却透着一丝刚毅的神韵。在文昌帝君的身边有两位侍童,他们被称作天聋和地哑。所谓天聋,就是能言者不能知;所谓地哑,就是能知者不能言。因为功名富贵是天机,所以不可泄露。这两位侍童,一个掌管文人录运薄册,一个手持文昌大印。</p> <p class="ql-block">文昌帝君是掌管天下读书人的帝王,文曲星君和魁星则是文昌帝君下辖的两位文神。文昌帝君偏重于刀笔功名、典章制度、文喜契据等方面,学理工科的学生可以拜之。而文曲星君则偏重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方面的才艺,学文科和艺术类的学生可以拜之。魁星为辅星,聪明智慧,博古通今。文章好,有艺术天赋,对戏剧、音乐、艺术、哲学有兴趣的学子可以拜之。文昌帝君掌理考试命运、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禄,颇受读书人的欢迎。凡是读书人必要奉祀文昌帝君。每逢文昌帝君诞辰,童生、秀才、禀生、贡生、举人以及私塾老师都要准备供品,至文昌庙行三献礼奉祀这位文昌神。</p> <p class="ql-block">文昌帝君、魁斗星君、文书星君这三者虽然性质相似,但起源不同。文昌帝君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教信仰中的神灵,魁斗星君和文书星君则是流传于民间的神灵,比较受到一些民间学子的拜祭。在拜祭文昌帝君的同时,一些人也会同时拜祭魁斗星君和文书星君,希望能够获得更全面的学业和功名的加持。文昌帝君作为中国传统信仰中的神祇,既有道教中的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他的多元身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融合、包容的特点,使得他在信徒心中成为学业、文化传承的强大神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