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故事](六十六)青海金银滩,草原上的海晏县城突然重要起来,(1)

列车1341224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海省海晏县是一个位于青海湖北岸的小县。由于过去有个三角形的土围子,所以又叫“三角城”。据说王洛宾的享誉世界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是在这里创作的,歌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三角城一个千户的女儿。五十年代初有一部叫《金银滩》的电影也是在这里拍摄的。拍摄地点就在当地的金滩乡和银滩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着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厂的搬迁和解密。关于该厂的的报道和书籍有很多,许许多多的记者前往采访,青海省也把该地开辟为旅游点。作为一个从1959年到1969年在221厂所在地整整生活了十年的人来说,的确也很想说说这个话题。许多在心中隐藏了几十年的所谓机密也可以娓娓道来,与朋友共享五、六十年代在共和国的一片草原上发生的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十年代海晏县全县只有一万人口,是一个半农办牧的县。东部为农业区,农民一年收获一季青稞。犁地的主要工具是所谓的“二牛抬杠”。西部为牧业区,夏天一到,放眼望去到处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条清澈无比的小河曲折蜿蜒,静静地流淌。小县原本可以默默无闻地延续百年、千年而不为人所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8年毛主席、党中央关于发展核武器的决心已下。经过苏联专家乘坐飞机在全国的考察,将核武器的研制基地选在了海晏县。这个无名小县从此将更加无名,在一切新闻报道中都将尽量不提她的名字。但她在以后的二十年里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要在当地建设基地,首先要搞好当地的环境,特别是安全问题。1958年青海省委选派省财贸部干部处的肖光处长,担任海晏县的县委第一书记。肖光从省上带了一批经过挑选的干部,其中有公安局长、武装部长、商业局长、甚至西餐厨师到海晏县走马上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县城位于农业区和牧业区的交界处。牧业区全部划归将来的核武器生产实验基地。总厂的位置离县城大约15公里。县委的首要工作是要把拟定的厂区清腾出来。根据当时的政治标准把所有出身不好的、历史上有问题的等不可靠的农牧民全部举家移民到邻近的刚察县。厂区内只留少部分可靠的牧民,一来用以掩饰兵工厂,二来也需要供应厂里牛羊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解放军一个独立团分两层控制了厂区的周边,从县城往西的两公里即为厂区,进入时必须要查验通行证。一共大概有四条道路可以通往总厂,一条是县城西面直通的公路;一条是北面的靠山的公路,在红山咀设有一个哨所;一条是从青海湖方向实验场进入的道路;还有一条是通向核武器储藏库的公路。每条公路都有哨所检查来往车辆。草地中有士兵巡逻,倒没有设什么铁丝网之类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后县委大院里住进了好多苏联专家和中国翻译。他们是第一批来华的工程技术人员。县委的厕所上都贴上了俄文标识,青海的厕所都是那种高高的茅楼,粪便掉下去时会四处飞溅,苏联人解溲时一定是心惊胆颤的。他们穿着乳白色的西装,一个个温文尔雅,青春靓丽的女翻译身穿天蓝色的背带裤陪伴在专家左右。</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苏联专家做饭的厨师姓刘,外号“刘胖子"。他原来是西宁市中心大十字南北饭店的大厨。就因为接待苏联专家而调来的。他原籍是天津,一手西餐做的十分到位。苏联专家吃了他烤的面包和做的俄式大餐也都啧啧称奇。不过他的手艺也不过显摆了一年都不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年后随着两国关系的恶化,苏联专家都撤了回去。扔下设计一半的图纸和未开箱的设备给中国人。虽然如此,但苏联专家应该说对中国的核工业还是有一定贡献的。据说他们有的人在撤退时,还有意识地把资料和数据留给了中国同行。</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肖总、列车</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音乐/网络(到谢)</p><p class="ql-block">制作/列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