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学成语】(60)

卧雪听松

<p class="ql-block">成语:橘化为枳</p><p class="ql-block">语出《晏子春秋•肉篇杂下第十》</p> <p class="ql-block">  原语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后常借喻人受环境影响,品质变坏。亦称“淮橘为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晏婴是春秋时齐国有名的政治家,齐国宰相。他机智多谋,博学多才。生活朴素,史料描绘他“食不重肉,妻不衣帛”,在当时的各国名望很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次齐景公派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婴,便和臣子们商量计策。晏婴到楚国后,楚王设酒宴热情款待,当楚王与晏婴畅饮时,两个吏役押着一个犯人走进来,楚王当众问:“绑的什么人?”吏役答:“是齐国人。”楚王又问:“他犯了什么罪?”吏役答:“盗窃罪。”楚王对晏婴说:“你们齐国人真是做贼的能手啊!”晏婴不慌不忙地起身说:“我听说橘子树生长在淮南就能结出个大好吃的橘子。但是移栽到淮北,就只能生出即小又酸的枳子,同一种树,枝叶完全相同,但果实的味道不同,什么原因呢?我看完全是环境不同的缘故。这个人在齐国的时候从不盗窃,来到楚国,就开始偷起来,难道是楚国水土环境容易让人做盗贼吗?”晏婴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令楚王满面羞愧,自取其辱。</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成语“橘化为枳”我不但感受到了古代齐国宰相晏婴的外交智慧,还令我眼前浮现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采,想起了他的外交智慧。</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50年代,一次,周总理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总理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同一支笔,在美国人的眼里是他们的傲慢,在我国总理的眼中它只是一个战败国签署降书的见证物,美国记者自取其辱了。</p>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晏子将至楚,楚王闻之①,谓左右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②,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③?”左右对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日:‘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日:“何坐④?’日:‘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⑤,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⑥?”对日:“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日:“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日⑦,“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色⑧,生于准北则为枳⑨,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0)?”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11),寡人反取病焉(12)。”</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①楚王闻之,原本无“王”字,案王念孙说补。</p><p class="ql-block">②习辞:善于言辞,会应对。③何以。以何,用什么办法。④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法定罪。⑤酒醋(han),饮酒畅意时。⑥曷(he):何。⑦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立表示敬意,称”避席”。⑧准:淮河。⑨积(zhT):木名,似橘,果实可入药。《博物志》四:“橘渡江北化为积。”(10)得无:难道不是。(11)圣人非所与熙也:意谓不可戏弄圣人。圣人,明智的人。熙:同“嬉”,戏弄。(12)取病:自取侮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