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p> <p class="ql-block">今天所讲不是宜兴的紫砂茶具。是黄杨木雕方江鸿大师的仿古创新的理念。方大师与玉海堂合作活动,推出一系列黄杨木雕艺术创作,以刻字图案表达方式,利用紫砂壶传统,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黄杨木雕结合起来,推出一系列全新的木雕作品,做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壶的底部留有大师的款</p> <p class="ql-block">“半壁山房待明月,一壶清茗酬知音”,佳句赏析,让人暇想无限,慨叹世事沧桑,知音难觅</p> <p class="ql-block">方大师夜深挥锤,术有专攻</p> <p class="ql-block">大师立足传统,能雕会刻,融合贯通,不断创新</p> <p class="ql-block">作品贴近百姓,来自生活,雅俗共赏,人称黄杨木雕中的齐白石</p> <p class="ql-block">壶同福,壶有一百种,人有百福人生,玉海堂立志收一百个不同壶,祝福大家都有百福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