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故事】回不去的二月二

文兰素心2705507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农历二月,风刮在脸上没有了冬日里的刺痛,温柔得像外孙女和小外孙那嫩嫩的小手抚摸着我的脸颊,舒服畅意。我不仅感慨春天真的来到了我们身边,即使还有些春寒料峭,但柔柔的春风,已经让春意有了或浓或淡的风采。对北方而言,冬天总是走得很慢,春天如同“琵琶女”一般,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不”出来,羞答答地一直不敢出头露面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不,放眼望去草丛仍然是干草遍地,树木依然是干枝干叶。只有柔和的春风,让人感受到一丝春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惊蛰后迎来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好日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所以民间也把今天称为农耕节、农事节。时光匆匆,一晃我的外孙女已经和当年站在风箱旁、看着锅里豆子转动、等着妈妈炒的黄豆、爆的玉米花出锅的我一般大了。我的心灵深处还是充盈着过去悠悠岁月,童年历历在目。人这一生,最美的时光就是童年。童年是最纯真无邪的岁月,更重要的是,童年是和爸爸、妈妈相伴,是泡在爸爸、妈妈的爱里的美好时光。“每逢佳节倍思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月二是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月二也是孩子们春节过后最快乐幸福的日子。那时候,经济萧条,生活清苦。孩子们能吃上炒黄豆、面豆和爆玉米花,幸福感不亚于品味春节的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月二当天,如果是周内,为了在我上学时带上香酥的炒豆。妈妈天蒙蒙亮就起床,炒黄豆、炒小麦、爆玉米花,做“棋子豆”。妈妈在泡好的酵母液里,打上鸡蛋,加入清油、糖或者盐,和成较硬的面团,擀成指头厚的面片,先切成指头宽的条,再切成正方块。然后,锅里倒少量油,将锅底浸润后,放切好的“棋子豆”在锅里慢火煎、炒。等我起床后,厨房里已经溢满香喷喷的味道。妈妈可是炒黄豆的高手。妈妈炒得黄豆酥酥脆脆,从不发硬;妈妈用大铁锅爆玉米花,开花率可达到90%以上;妈妈做得“棋子豆”,无论是甜味的糖豆,还是咸味的五香豆,都酥香可口,每一样都让你的味蕾得到满足和享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蹦蹦跳跳地跑进厨房的时候,妈妈早已用小布包给我分别装好各种香豆。我将它们装进口袋,迫不及待地边吃边去上学。上学路上,我路过之处,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着袅袅炊烟,飘散着食物的味道,整个村庄都被一种豆香萦绕。这个时候最快乐的就是孩子。路上碰到的小伙伴们和我一样,边走边掏着衣兜里的豆,边往嘴里塞,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家的炒货,还彼此交换着品尝各家的风味。到了学校后,这天大家似乎不约而同地、心不在焉地上完早自习。课间十分钟就成了小伙伴们晒豆、吃豆的品豆大会。大家将自己带的豆放在桌子上,相互品尝。欢声笑语回荡在我们教室所在的庙宇大殿里。幸福感真的爆棚,在那个年代冲击着艰苦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在学校里吃着妈妈炒的唇齿留香的香豆的时候,爸爸、妈妈和乡亲们一样,早已拉着架子车往地里拉粪,或者担着扁担从地坑院子里往崖背上担粪了。“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一年一度的春耕即将开始,人们忙了起来,投入到春播的准备之中。当然,周末的时候,我也会和妈妈一起拉粪,在后面给妈妈推车。爸爸、妈妈的艰辛一件件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代在进步,幸福在前进,可是我还是留恋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那些纯朴而幸福的日子。虽然生活和现在相差甚远,但那个时代有我多姿多彩的童年,更有陪我、爱我的爸爸妈妈,还有那无法忘却的一切乡情乡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逢夜幕降临,看到霓虹灯璀璨夺目,我会油然想到故乡,想到童年。 想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炊烟袅袅;</span>想到在桃园村里曾经忙碌着的爸爸、妈妈;想到家乡的一草一木和已故的地坑院子。如今故乡除了弟弟和侄儿一家,除了爸爸、妈妈的坟墓在风雨中沉睡,老窑在时光中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爸爸亲手盖起的四合院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故乡已经成了我想念而又不敢触及的疼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片/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音乐/《二月二龙抬头走好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