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古店口,坐落在昭平县城南部的一个小村庄。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我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从县城一直沿着355国道下来,就到了古店渡口。我的家乡就在渡口对面,中间横亘着一条宽宽的桂江,桂江水如青罗玉带环绕着它,两岸青山黛绿,翠竹掩映。春天的桂江宛如一副行走的水墨画,细雨蒙蒙,点点滴滴如琉璃珠子落在水面,晕开朵朵水花,微风吹拂,河水就泛起层层涟漪,像一片片浮动着的银鳞;夏天的桂江有着它的强悍,波涛滚滚,浪遏飞舟,湍急的江水翻起大朵浪花,江水如顽皮的孩子在欢快奔跑;秋天的桂江安静了很多,微风吹来带着丝丝凉意,如同一面镜子倒影着蓝天白云和四周的秋色,偶尔有一行大雁飞过,犹如一幕幕流动的诗行,它们承载归家的诺言,划过天际,留下美丽的印记。冬天的江水像一条晶莹剔透,波光粼粼的玉带。雾起时江面上升腾起一个个朦胧的轮廓,远近景物体都被雾气吞没了;雾散了,阳光穿过云层如同金色的绸缎,轻轻覆盖整个水面,给人一种宁静和安慰。桂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幻无穷,每每经过渡船的时候,我都喜欢拍照,把它们美丽的留存于手机之中。据飞行数据显示,整个江面大约两百八十百米,算是蛮宽的水域面积了,一般人很难游泳到对面,不过常在水边生活的村里年轻人还是能游到对面的,这也算是一种优势吧。</p><p class="ql-block"> 我很清楚的记得以前河面没有那么宽,还会裸露出一个大大的沙洲。枯水期的时候,那里可以堆放很多木头,松脂油等外输物资,古店口的大部分人都靠做搬运工来维持生活。很多货船就停在江边轮流装货运往梧州和广东下面。我嫁来的头几年也做过这种辛苦工,木头除了特别大的用绳子抬,一般都是上肩膀扛的,松油如果是原装桶也有两百多斤一桶,还要上几根木桥才到货船。那时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就靠它,白天常出工,晚上偶尔也去做点私活,就算烈日当头,天寒地冻都没有畏惧,靠着苦力换取微薄的工钱也度过了几年艰辛的日子,而且还让我练就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沙洲还是一个天然的游泳池,天气刚刚有点暖,小孩们就忍不住跑出来洗凉了。那时金牛坪水电站还没有建,沙洲边的水不是很深,很适合小孩游泳。农村活又多,根本无暇顾及小孩的玩乐,大多数小孩采取放养方式来养。我家的几个小孩都是这样,从早洗到晚,身上晒得黑溜溜的,像极了一条泥鳅鱼,不过身体还是很健康,一年到晚生病也相对少点。傍晚就多了一些大人来洗,做了一天工,来江边泡泡澡也是一种享受,夕阳西下,天边有各种各样的云彩,水暖,山青,这人间还是值得留恋不舍的。直到2004年,金牛坪电站开始建以后,这个大沙洲就上升了水位,把这条桂江延宽显深了很多,小孩都要戴救生圈才放心让他们游泳,从此再也没有那么大的沙洲了。</p><p class="ql-block"> 要过到古店口,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渡船了。早些年的渡船不过是小型机船,只能渡过往行人和摩托车,村里赶圩和远行都靠它们。以前上昭平县城都是坐船去的,那时的桂江滩多水急,再加上船载过重的时候,看着水浪拍打着船舷一起一伏就害怕,内心在祈祷着平安无事。明代诗人何乔远所写的《府江诗》:“府江天下险,瘴色闭重山。复树萦帆出,崩波涌棹还。野桡浮刳木,崖析响耳管。芒露夷方晓,蒸云客望闲。虽云清洞徼,终是恐神奸。忽听元猴唳,多生憔悴颜。”就记录了桂江两岸的险峻和桂江的滩多水急。如今的渡船已经转化成大型的渡船了,这样就可以载更多的行人和车辆。这几只渡船轮流着渡江,人多的时候渡口是非常繁荣热闹的,它们船来船往穿梭于桂江中,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在交通不便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享受一边坐船一边欣赏美景,这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快乐,别有一番的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 随着苍昭高速五将互通连接线,桂江特大桥项目已于2022年开工。苍昭高速是贺州市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便捷大通道,更是西部地区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过境干线,该桥全长468米,宽12米,建成后将结束长久以来五将镇境内没有桂江大桥和五将不通高速的历史,是五将镇群众翘首以盼的大事,当然也是古店口最高兴的一件事,从此以后就不会受洪水期的影响和等船的麻烦了。这几年总亲眼目睹了大桥的建设进展,从码头到桥墩再到现在的两边靠近,工人们都在努力工作着,希望更快让大桥通车。那时候,大桥犹如彩虹高挂,为桂江的美再添一份靓丽。</p><p class="ql-block"> 渡船渐渐靠近岸边,就到了我的家乡古店口。它是西南冲和桂江的汇合处,传说西南冲口的南边和北边,各有一座酷似狮子和大象的山头,北边那座像雄狮,狮子头向西南冲来水的方向,人们称它为“入冲狮子”;南边那座酷似大象,象头向桂江,象尾巴朝西南冲来水的方向,人们称它为“出冲象”。人们认为这“狮”和“象”是上天赐给人间的宝物,它们会给人间带来幸福和吉祥。所以一致认为古店口是一个风水宝地,还把左氏宗祠建筑于此。</p><p class="ql-block"> 冶燕堂左氏宗祠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前后两座,砖木琉璃瓦结构。从远处看,青瓦白墙,雕花飞檐甚是庄严好看。走进看,门口刻着一副刚劲有力的对联,上联为太傅耀家风,下联为倚相开世族。自26代祖宗排辈依次为祖宗恩泽远,兰桂仕昌绵。丕全培峻瑞,高炽庆敦贤。希望后人不仅层出不穷,还能永远铭记感恩先人。目光所及的左氏祠堂,无声诉说着历史,融化土地的信仰,从檀香中升起后人的唱词,我听见时光的磨损带着一丝沧桑之美。</p><p class="ql-block"> 古店口的农户就分散在祠堂周边,一共分为里店组和外店祖,大约八九十户三百多人。以左姓为主,骆姓为次。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过着勤劳简朴的日子,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很深的感情。随着生活的逐步改善和提高,大部分房子都是水泥砖混,以前的泥砖房已为数不多,就连我家那个有六十年的老房子今年春也修葺一新,换上了竹节瓦,油上了红漆窗。我在这个老房子也生活了几年,老大也是在这里出生的。当时的生活环境很差,房间很窄,能放下的不过是一桌一柜一床而已,而且窗户小小的,推开也只露出一点光线进来,矮小又闷热,后来经过努力才有了新房子,从老房子那里搬了出来。偶尔回去看看都会心生感慨,感慨当年的艰辛和不易,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就过去了几十年,从前的点滴都还能记忆犹新,而白发已经染上了头,岁月真的不饶人啊!</p><p class="ql-block"> 古店口人荣地窄,房子都是密麻连接,以前多人居住的时候,常常能听到鸡鸣狗叫声,小孩的嬉笑哭闹声,大人的呵斥声,混合成一个烟火村屯。那时炊烟袅袅,能闻到隔壁家的红薯、芋头、咸鱼、腊肉各种香味,成群的小孩在玩耍,大人们忙里忙外,过着日复一日的简单生活。直到这几年,古店口感觉安静了很多,因为有一部分的人在县城里买房了。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人们生活富裕了,自然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其实城里有套房,农村有间屋是最理想的,上城里方便,回老家舒服,各有各的环境优势。古店口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很适合养生,我想我的最后归宿也还会是这里,空气清新,安静自由,人心平淡,怎么能不选择叶落归根呢?我能想象我的晚年,一杯茶,一个手机,一只猫,或聊聊天,或翻翻手机,或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一天,很快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走在村道上,我感慨万千,家乡除了在房子上有了改变,道路也焕然一新。记得我刚嫁来那会,古店口才刚刚开通公路,但是没有做到硬化,是一条真正的“水泥路”。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稍不留心跌倒就是一身泥。如果运气不好,走在路上遇到开车开得飞快的还会被溅一身浑水。下雨天出行就用塑料袋套上鞋子免得弄脏,我那时开有一个小卖部,来来往往的人都喜欢叫我送袋子给他们,我也很乐意做点好人好事,所以平时口碑不错,说我很和气。这种路况给群众带来很大的不便,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年我儿子周末去学校,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多少钱给他了,只好把一大堆硬币给他拿去做伙食费。但是硬币太重了,塑料袋又不经用,一下子掉到满是泥泞的地面上沾满了泥巴,儿子看到脏兮兮的硬币哭着不愿要,我只好想办法找钱给他拿去。后来慢慢就度过了难关,那包硬币也没有用到一直保留到现在。如今生活好多了,就算有点困难也没有从前那般狼狈不堪。</p><p class="ql-block"> 直到2013年,古店口才开始硬化公路。当轰隆隆的勾机开到这里,大家都兴奋不已。从此再也不受那种泥泞之苦了,路通财通,人们的生活才更美好。只是有点可惜路边的一株大树。那不是一般的大树,而是榕树和龙眼的合体。可能是小鸟把龙眼的果实叼来落在榕树上面,然后慢慢长大合为一体。如果能保留到现在,稍微把它修葺一新就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如今村里像样点的大树已经没有多少棵了,只有一颗龙眼树还长在村头那里郁郁葱葱。据说已经有百年历史,这两年已经把它当做文物来保护并且挂上了牌子。如今车辆每年逐步增多,菜贩来了,方便了群众买新鲜菜;果贩来了,把当地的沙糖桔运到外地,带动了一方经济效益;木头也源源不断输出,增加了地方财政;每年清明和春节,就有特别多车辆经过古店口,成为热闹的一个冲口。路通了,还装上了路灯,晚上,一盏盏路灯像一个个忠实的守护人,用光照亮着这个村屯。</p><p class="ql-block"> 这两年,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部署,古店村对古店口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改造。首先是河堤的改造,商议好征地就拆去了菜园,砍去了竹子,最后建成一条差不多百米的河堤。河堤很宽,能容纳十多部小车,解决了上面领导来检查没地方放车的问题,本地人逢年过节开车回来也有地方放车了,而且还种上了桂花树,待到桂花开时,吹江边凉风,赏天上明月,品人间月饼,人生瞬间觉得美好无比。也许若能放慢脚步欣赏美景,心情都会有所改变,少了很多世间烦恼。</p><p class="ql-block"> 河堤建好后,又建了两个挡土墙。在对面江看古店口,越来越明朗,大气,漂亮,一改以前的幽暗,狭窄,整个面貌焕然一新了。不久的将来,还会在挡土墙那里建一个八角亭,放一些娱乐健身器材,供大家闲空时来这里聊天,看风景,娱乐健身。 我能想象那时的情景,是多么美好。白天,老人们在龙眼树下乘凉唠着家常,大人们在凉亭中喝茶,打扑克,小孩子在嘻笑打闹,也有的在滑滑梯,跳绳。可以闭目养神,也可以眺望远方,看江边四时风景。晨风吹拂,送来最清新的空气。雾气蒙蒙,两岸青山似黛,几艘渡船若隐若现,古店口宛如世外桃源;中午渡口一片繁忙,车流不息,人来人往。蓝天白云倒影在江中,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偶尔还有几只飞鸟掠过水面,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傍晚,夕阳西下,江面恢复了平静,落日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温暖如故人。我们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晚上,可以来这里吹吹风,看月亮的阴晴圆缺,想想远方的亲人,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其实我们都知道,他乡容纳不下灵魂,家乡安置不了肉身,从此才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有了语无穷无尽的牵挂。</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家乡还是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尤其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人。曾经也想过逃离这个地方,后来终于妥协于命运的安排。其实家乡是很适合养生的,这里空气清新,邻居和睦,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到平静的生活,也是一种修心养性。像我就特别适合这种清净的日子,没有外界干扰,能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写作,我喜欢用文字去表达内心的感情,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的点滴。也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躺在椅子上晒太阳,旁边有小花猫或者小狗陪着我;也喜欢静静地看点书,累了就听听音乐,偶尔翻看一下旧日的照片和视频,重温当时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但我也期待家乡的蓬勃发展,时代在进步,也许以后家乡还会成为一个新景点。山顶建有凉亭,山上种满了茶叶和桃花,那时就有很多外地的游客也慕名而来,家乡也就热闹起来了。无论家乡怎样的变化,也更改不了我对它的热爱。热爱它就像热爱我自己,与它生生不息,呼吸同在;与它握手言欢,温柔相待;在万籁俱静的时候,深深沉入它的梦里;在阳光投射中,露出浅浅的笑。在这里,种一畦无公害的青菜自给自足,再种几盆花花赏心悦目,生活就是那么简单,又充满了诗情画意。家乡是美的,要靠我们用心去看,用心去欣赏,才能加深对它的感情。是它陪伴了我们人生的风风雨雨,是它养育了我们的亲人,终其一生,它就是我们的根。</p><p class="ql-block">我爱我的家乡——古店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