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5)~美仑美奂的撒马尔罕古城(上)

又见炊烟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意为富庶之地,中亚地区最古老的人类聚落之一。在中国的古书上,她有过许多的称呼:《魏书》称为悉万斤,《隋书·西域记》称为康国,《新唐书》称为康国、萨秣建,元耶律楚材《西游录》作寻思干,《元史》作薛迷思加,明陈诚《西域番国志》、《明史》、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均作撒马尔罕……。</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纪,当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铁蹄部队进入撒马尔罕时,曾赞叹道:“我所听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撒马尔罕素有“中亚的雅典”之称。2500年以来,印度、波斯、突厥、中国等国家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同时留下的还有灿烂的精神财富。这使撒马尔罕成为公认的“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诸多古文明交融碰撞,经过历史更迭和岁月发酵,汇集成美仑美奂的撒马尔罕古城胜景。</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古城的前身是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阿弗拉西阿卜城,历史上她有过不幸,但也是幸运的。在帖木儿大帝(1336~1405年)赶走了蒙古人以后,将这座城市定为都城,从攻占的地区如中亚到波斯、阿富汗和印度等地敛得的财富也都存放在此,从而得到了复兴。大把大把的财富集中在这,城市开始大兴土木,经学院、清真寺等各种建筑拔地而起,加上古丝绸之路的影响,让撒马尔罕成为中亚一座著名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和布哈拉古城原址重建的形式不同,撒马尔罕古城的历代统治者总是将之前的建筑弃置不理,选定另一地点大兴土木,开创崭新的建筑格局。根据时代的不同,撒马尔罕古城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阿弗拉西阿卜遗址区(即花剌子模帝国都城)、贴木儿时期建成区及沙俄一苏联建成区。</p> <p class="ql-block">2001年,撒马尔罕整座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撒马尔罕历史博物馆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历史博物馆位于撒马尔罕古城阿弗拉西阿卜,于1970月开放,展示的历史可追溯到蒙古入侵之前。博物馆的展品有20000多件,主要是公元前7世纪阿弗拉西阿卜城考古发掘的文物展品,涵盖了自公元前1000年中期至13世纪初的城市历史。进入博物馆,如同踏入千年之前的时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在帖木儿帝国叱咤中亚草原之前,撒马尔罕先后经历过粟特人、康居国、贵霜帝国、噘哒汗国(又称白匈奴,大月氏人后裔)、波斯萨珊帝国、阿拉伯帝国、大唐帝国、花刺子模帝国、蒙古帝国等政权的统治,创造了数不清的文明瑰宝。10世纪时,波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在其著作《道里邦国志》中,称颂撒马尔罕“她的宫殿如繁星,她的河流似银河,她的城垣若太阳……”,可见当时撒马尔罕古城的富饶繁荣。</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公元7世纪的壁画描绘了来自中国、突厥、朝鲜等世界各地的使者形象,称得上是稀世珍品。这些壁画中,有驰骋疆场的武士,也有骆驼成群的商队,有身穿汉唐服饰的使者,也有缓弹琵琶的艺女。一幅幅笔触生动、色彩温润的壁画,生动再现了当时撒马尔罕古城经济、军事、文化的极高成就。</p> <p class="ql-block">新唐书中记载“高宗永徽时,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即授其王拂呼缦为都督”。拂呼缦王在撒马尔罕的王城宫殿里有一个满是壁画的大厅,整整一面是唐朝题材作品,博物馆壁画大厅几乎是按照<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拂呼缦王的大厅建制。</span></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最有名的壁画是《武则天泛舟图》,画上难得的出现了端午节的情景,船上最高大的人物是武则天,她正往河里投东西,应该是粽子。</p> <p class="ql-block">同样有名的壁画是《高宗狩猎图》,尺幅很大,但是损毁严重已看不出模样,博物馆给出的是狩猎图的模拟图,和《武则天泛舟》一样都反映了当年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其他各国壁画也很精彩,这是《贵族出行图》,贵族骑在骆驼上,仆人跟随,有意思的是后面还有好几只大鸟,像是仙鹤。</p> <p class="ql-block">未曾想在撒马尔罕能欣赏到这么珍贵精彩的壁画。细细赏鉴,不难看出,这些壁画中有中国敦煌壁画的笔法和主题,也有波斯萨珊王朝的典故和纹样,是古撒马尔罕各文明交融的凭证。</p> 乌鲁别克天文台 <p class="ql-block">乌鲁别克天文台遗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撒马尔罕古城,乌鲁别克天文台被誉为最能体现撒马尔罕文明成就的建筑。天文台是帖木儿帝国开创者帖木儿的孙子、帖木儿王朝第三代君主乌鲁别克建于15世纪中叶。作为统治者,乌鲁别克不及祖父帖木儿的雄才武略,但他兴趣广泛,才华横溢,在文学、艺术、科学、历史、建筑等多个领域都颇有成就,被誉为“学者君王”,推动了“帖木儿王朝文艺复兴”。</p> <p class="ql-block">乌鲁别克年幼时,经常随祖父帖木儿征战沙场,实地接触了各地的民情和文化。他对波斯文明情有独钟,雅好波斯诗歌、音乐,广为推行伊朗、欧洲的文学艺术成果。在乌鲁别克的带动下,帖木儿王朝辖区产生了一大批作曲家、舞蹈家、科学家和诗人,辖下的撒马尔罕居民生活自由,思想开放,宗教很少干预生活,商贸业兴盛发达。</p> <p class="ql-block">乌鲁别克的数学、天文学造诣极高,他崇尚科学远胜于宗教和神学。为更好地从事天文学研究,乌鲁别克礼贤下士,邀请各国精通天文学的学者到王宫内做客,和他们探讨天文学的相关知识,还与著名天文学家阿拉丁·阿里结为莫逆之交。1434年,乌鲁别克选定撒马尔罕的科希克山为址,在山脚下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天文台。天文台中,各种器械一应俱全,有些甚至达到了当今天文学的水准。</p> <p class="ql-block">乌鲁别克重科学轻宗教的做法,惹恼了拥护伊斯兰教法的贵族,他们公开诋毁乌鲁别克是信仰不纯、庇护异教徒的暴君。最终,他们策动了反动阴谋,刺杀了乌鲁别克。乌鲁别克虽然不幸身故,但他对中亚文明做出的杰出贡献永不可磨灭,彪炳史册。</p> <p class="ql-block">小型遗址博物馆有一些描绘乌鲁别克的微缩模型,还有一些从阿弗拉西阿卜出土的老陶器及其他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乌兹别克斯坦地接导游路易,学识渊博,为大家讲解。</p> <p class="ql-block">通过遗址复原及史料记载可以推测出,天文台曾是三层圆柱形建筑,富丽堂皇,高度足以媲美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大教堂。天文台上,九天星象图、海洋山岳图、气候分野图和分秒度数图等绘制精确,具备相当高的科技水准。</p> <p class="ql-block">三层圆形的乌鲁别克天文台,有独特的40米大理石六分仪和水平度盘,现在只余下出土于1908年的仪器的弯曲轨迹。乌鲁别克在此测出的一年时间的长短与现代科学计算的结果相差极微。</p> <p class="ql-block">六分仪是一种光学仪器,它用来测量远方两个目标之间的夹角,一般用于天体测量,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在天文台遗址,不难看出,这条宽2米、纵深11米倾斜向下的坑道,正是放大数百倍的巨型六分仪。由此可看出乌鲁别克天文台的先进程度,它代表了伊斯兰科学文明的巅峰。</p> <p class="ql-block">乌鲁别克天文台是伊斯兰科学文明的巅峰。天文台建成后,乌鲁别克和他的天文学者朋友们时常在天文台进行天文研究。很快,天文学著作《天文表》编纂成功。编纂过程中,乌鲁别克没有使用民族传统语言突厥语,而是用波斯文和阿拉伯文进行描述。后世学者认为,乌鲁别克的这一举措是科学史上的创举。它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优越性,具备广泛的国际意义。</p> <p class="ql-block">《天文表》中,分别从“不同时代与不同地区”、“计时”、“行量运移”、“恒星位置”四大部分对宇宙奥秘进行了阐述,每项内容都经过严密的数学计算,具备精准的科学依据,是天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17世纪,这部《天文表》传入欧洲,引发欧洲天文学界的惊叹;18世纪末期,著名数学家高斯仍采用天文表中的计时法。这部天文巨著被后世称为“东方遗留给西方最正确和最完备的天文历表”。</p> 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 <p class="ql-block">帖木儿帝国时期,帖木儿征集各国能工巧匠,大肆兴建起宫殿、清真寺、神学院、陵墓等建筑。这些建筑规模宏大,结构精美,装饰华丽,糅合了东西方各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人类建筑史上不朽的篇章。撒马尔罕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不止一次的让你感受到震撼,比如众多清真寺中最有名的比比哈内姆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建于1399~1404年,在帖木儿时代被公认为东方最雄伟的建筑物,是帖木尔出征印度并征服德里后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大清真寺建筑的平面为面宽99m、进深140m的长方形,中间是中庭,西方是主寺,大门在东侧,在南北两侧,有两个由穹顶覆盖的副寺,中庭四周是由480根柱子支撑的厅和围廊,其屋顶由许多小穹顶组成。大清真寺主寺的穹顶为双重构造,外径18m、高达41米,门廊高38米,一度是伊斯兰世界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将那个时代的建筑技术推向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穹顶镶嵌着蓝色瓷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门两侧,古波斯式立柱昂然挺立,立柱上细密的花卉藤蔓图案一路蔓延开来,和门上的回纹图案浑然一体。墙壁上,华丽的彩色瓷砖砌成各式图案和花纹,精美繁复,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不过,这座清真寺的名气并非仅源自它的规模,让人津津乐道的却是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据说,比比哈内姆是帖木儿的中国妻子,在帖木儿征战期间,为了给夫君祈福,她主持修建了一座空前规模的清真寺。清真寺即将完工时,负责工程的大工匠爱上了比比哈内姆。他向王妃索取香吻,表示如果得不到王妃的吻,自己会因相思忧郁而死,无法指挥工人们按期完工。比比哈内姆对工匠的要求十分为难,最后,渴望给帖木儿惊喜的心情战胜了一切,她轻轻吻了工匠。</p> <p class="ql-block">帖木儿班师回朝后,对这座雄伟的清真寺赞叹不已,对比比哈内姆更是宠爱有加。可是好景不长,妒忌比比哈内姆的妃嫔将清真寺完工的秘密告知了帖木儿。帖木儿盛怒之下,将比比哈内姆自宣礼塔最高处推下,并处死了工匠。同时,他下令所有的妇女外出时都必须佩戴面纱,以免被丈夫以外的男子窥视。</p> <p class="ql-block">比比哈内姆死后,帖木儿回思她为自己建造清真寺的心意及曾有过的美好时光,对自己冲动处死爱妃的行动悔之莫及。于是,帖木儿在清真寺对面为爱妃修建了华丽的陵墓,并将清真寺命名为“比比哈内姆”。</p> <p class="ql-block">两座清真寺,显然右边主清真寺的穹顶更漂亮,多次出现在我的镜头中。</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一个巨大的古兰经大理石台,和这座建筑相得益彰。当地传说从这个石台底下爬过的女人能多生多育,经常有不少当地女性和游客在此攀爬(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大概是为了维护石台的尊严,时隔五年再来大清真寺,发现整个石台用玻璃罩了起来,妇女爬洞的盛景再也看不到,也看不清后面的主殿了。</p> <p class="ql-block">比比哈内姆清真寺确实异常高大,但是建造这座清真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能工巧匠并不熟悉中亚的自然环境,没有考虑到这里地震多发的客观条件,盲目地做高做大,以至于清真寺在未完工之前就已经有坍塌的隐患。最终清真寺于1897年一次地震中严重损毁,苏联人也无法完全修复。</p> <p class="ql-block">这座清真寺也由于过于高大,修复起来困难重重,从清真寺建筑的外墙就能看出瓷砖脱落的迹象。</p> <p class="ql-block">内部的衰败程度远远超过外部,墙体到处劣迹斑斑,一条条裂缝十分明显,完全看不出有过修缮的痕迹,地面上满是碎石,建筑看上去随时有可能倒塌的危险。中间的主寺大厅只修复了大部分的外观,内里至今仍是空荡荡的。</p> <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当走出大清真寺范围逐渐远离它时,依然可以看到它挺拔于整座撒马尔罕城市之间,比比哈内姆清真寺依然是耀眼的那颗星。</p> 夏伊辛达陵 <p class="ql-block">夏依辛达(Shakhi Zinda)陵墓,是顺着阿夫罗夏卜山势盘山而上的一条小街和三道大门串联起来的陵墓建筑群,从正门的台阶上来后,二十几座建筑在眼前铺展开,蔚为壮观。事实上,这是一条撒马尔罕最被尊崇的惊人的陵墓大道,长500m,其中包括了一些穆斯林世界最丰富的瓷砖作品。14世纪夏伊辛达形成目前的格局,帖木儿及其后来的乌鲁别克都将其家族和宠臣埋葬在此,最近的翻修是在2005年。</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不起眼的大门拾阶进入陵墓大道。</p> <p class="ql-block">由于是圣人陵墓,有不少本地人会过来朝拜,这里也是几乎整个乌兹别克斯坦的经典之中最具有宗教氛围的一处。有意思是,很多当地人口中念念有词,据说是在数台阶,如果上去和下来数的台阶数量一致,就表明拥有一颗纯洁的心。</p> <p class="ql-block">这条陵墓大道的起源,是在其尽头右侧的一座陵墓,陵墓的主人名为库萨姆•伊本•阿巴斯(Kusam Ibn Abbas),他是伊斯兰教创立者,先知穆罕默德的一位表兄弟,也是最早追随穆圣的弟子之一,于7世纪时被派往河中地区传教,但显然他没有唐玄奘的机敏和运气,没有能改变此地统治者的信仰,反倒遭到了杀身之祸,命丧撒马尔罕。传说中,阿巴斯居然手挟脑袋走入一口地井,并在那儿升入天堂。后来阿拉伯帝国统治了中亚,才为这位传教的先驱者在井上修建了一座陵墓,并追封他为圣人,称为夏依辛达(Shakhi Zinda),意思为“永生之王”。</p> <p class="ql-block">阿巴斯最初的陵墓并非今天看到的样子,13世纪时这座陵墓也如同撒马尔罕的其他建筑一样,被成吉思汗所摧毁,随后信仰伊斯兰的帖木儿大帝重修了这一座陵墓,他本人以及其乌鲁别克均把自己的一些亲属以及重臣安葬在这里,寻求先知的庇护,最终形成了眼前这条蔚为壮观的陵墓大道。</p> <p class="ql-block">陵墓大道的建筑以清灰色作为基调,铺上蓝色的陶瓷贴面砖和金线雕缕作为装饰,甚是精美,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蓝色般绚丽的光芒。这里哪里像给逝者的灵魂打造的安息之地,更像是《天方夜谭》中的神话国度,一条长达几百米的大道穿插于陵墓群之间,漫步其中就像走入一片蓝色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与布哈拉萨尼曼大帝朴实无华的陵墓相比,这里的陵墓群气势恢宏,每一座陵墓都极尽奢华,装饰风格各不相同,外墙是数不清图案的蓝色瓷砖,内部穹顶是精美绝伦的拼图、金线雕饰又或纯几何的立体结构。</p> <p class="ql-block">从入口的台阶进去的左边第二个阿卡(Shodi Mulk Oko,1372年)陵墓,是帖木儿的姐妹和侄女安息的地方。这里精美的陶器和陶土作品,陶片之间的严丝合缝的品质十分卓越,陵墓几乎没有经过翻修,<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基本保持14世纪晚期的模样。</span></p> <p class="ql-block">陵墓大道的开放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陵墓内有各式各样的穹顶,不少花纹都十分独特,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夏依•辛达之中,被青蓝色的拼花瓷砖包裹着,如同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阿巴斯陵墓的浮雕瓷砖,论精致程度比起雷吉斯坦《将在本篇(下)介绍》有过之而无不及。</p> <p class="ql-block">青蓝瓷砖,雕花木门,古老铜环,笼罩在光影中,显得那么神秘,那么深邃。</p> <p class="ql-block">一般比较忌讳在陵墓前留影,总觉得它有些瘆人。而在伊斯兰世界里不一样,清真寺、经学院和陵墓都是最美丽的建筑,印度著名的泰姬陵,亦是一座陵墓。它们不仅仅是先人灵魂的归宿,更是一件件璀璨的艺术品,在这里留下属于自己的人生照片。</p> <p class="ql-block">陵墓前有说明,都是当地语言没有英文解释,虽然不能都了解陵墓主人背后的故事,但不影响我们对美的欣赏。</p> <p class="ql-block">陵墓大道熙熙攘攘,不仅有世界各地的游客,还有很多来朝觐的本地人,我们是他们眼中的“外国人”,总是热情的邀请我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沿着夏伊辛达出来的一条步行斜坡爬上了坡顶,希兹尔清真寺就坐落在这。这座被人称作撒马尔罕最美的清真寺名副其实,只不过它的历史却并不久远。建筑本来是8世纪修建的,但被成吉思汗的铁骑踏平,现在的建筑是重建的,据说这里是前总统卡里莫夫安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随着光线推移,陵墓大道上的瓷砖变换出湛蓝、宝蓝、碧蓝、湖蓝、孔雀蓝等,美得让人透不过气。眼花缭乱中,深深折服于伊斯兰极繁主义的集大成者把美发挥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陵墓大道中有一段墓室渐渐稀疏,出现一片露天的墓地,陵墓比较小,上面有的还有碑文,可能是逝者生前的地位比较低。</p> <p class="ql-block">从街口拾级而上,穿过三道门行至尽头时,整个人被三座蓝色陵墓环绕起来。艳阳高照,将蓝瓷穹顶染出夺目的光彩,让人不由从内心发出叹息,任凭自己放空大脑和内心,任镜头不停移动咔嚓,也难以全部记录下这儿的美。五年中我两次来到撒马尔罕,只为一睹再睹这令人心醉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迷失在美仑美奂的撒马尔罕古城中。</p> <p class="ql-block">拍摄: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撰文: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18年9月27~28日、2023年9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