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识字的七大误区之一 二 海印

海印四知堂

<p class="ql-block">  一百年前,西学东渐,废止读经,于是乎,许学没落。清300年训诂学成就,随着大清朝的灭亡,也随着新学洪流的冲落,失去了踪迹。</p><p class="ql-block"> 百年后,新教育的语文实践,使得我们不得不反省语文的教育,在众多理论说辞的夹击下,语文首当其冲的汉字教育徘徊在西学的路上,从章太炎的经学小学,到其学生钱玄同、鲁迅的废除中国汉字的说辞,不能不说是国学后人的南辕北辙。</p><p class="ql-block"> 国家采取了文字革命的主张,于是走在废除汉字的路上,简化字出台,汉字的教育更加没落,建国以后的语文教育沦落到教育的底层。最低级的教师,被安排去教最低级的汉字,中国文字两千多年来,被压倒到底端。学校里汲汲以学的,没有人说学汉字。与学英语相比,学汉字成了低能教育。在任何一个学科的高等教育上,汉字可以马马虎虎,英语一定要好,英语成为一个人未来前途的敲门砖,汉语以及经典,被彻底丢落到深渊。</p><p class="ql-block"> 由于不可逆转的历史原因,汉字教育堕落了,文化堕落了。</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支撑起来的一代家长,推波助澜将汉字教育推向深渊,其误区之深,古未有之。</p><p class="ql-block">第一大误区,汉字工具论。</p><p class="ql-block"> 一百年前,西学东渐,废止读经,于是乎,许学没落。清300年训诂学成就,随着大清朝的灭亡,也随着新学洪流的冲落,失去了踪迹。</p><p class="ql-block"> 百年后,新教育的语文实践,使得我们不得不反省语文的教育,在众多理论说辞的夹击下,语文首当其冲的汉字教育徘徊在西学的路上,从章太炎的经学小学,到其学生钱玄同、鲁迅的废除中国汉字的说辞,不能不说是国学后人的南辕北辙。</p><p class="ql-block"> 国家采取了文字革命的主张,于是走在废除汉字的路上,简化字出台,汉字的教育更加没落,建国以后的语文教育沦落到教育的底层。最低级的教师,被安排去教最低级的汉字,中国文字两千多年来,被压倒到底端。学校里汲汲以学的,没有人说学汉字。与学英语相比,学汉字成了低能教育。在任何一个学科的高等教育上,汉字可以马马虎虎,英语一定要好,英语成为一个人未来前途的敲门砖,汉语以及经典,被彻底丢落到深渊。</p><p class="ql-block"> 由于不可逆转的历史原因,汉字教育堕落了,文化堕落了。</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支撑起来的一代家长,推波助澜将汉字教育推向深渊,其误区之深,古未有之。</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大误区 汉字工具论</p><p class="ql-block"> 由于西化的分科教育体制的影响,语文教学几乎等同于识字、阅读加作文的专项教学。汉字工具论是西化的拼音文字的背景,认为汉字不如英语,文字不过是表达语言的一种符号,去掉语言的因素,文字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所见的汉字字典,显赫地标明“工具书”。</p><p class="ql-block">第二大误区,双语教学论。</p><p class="ql-block"> 既然文字只是符号,是表达思想的一个记号,这就等同于英文的教育一模一样,如此汉语和英语当然可以同时教。实际上,所谓的双语教育,不过是卖英文搭配中文。双语教育,抹杀了中西文化的差别, 直接把汉字西化,幼儿园、中小学校、高等教育学校都把这个作为卖点,赚取的只是那么点名利。汉字的思维是根植于中华文化,英语的思维是根植于西方文化。双语教学的横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起码在教育领域上,我们被彻底西化了。于是乎,我们整个的社会,长着东方的脸,怀揣着西方的心。这个社会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是衡量他懂得多少经典,而是衡量他过了几级的英语。乃至于有人叫嚣:“汉语课堂可以用英文来教了,才是真正的双语教学。”汉字怎么能与英文一起就教呢?汉字的教育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一个字的象形,到一个字的延伸会意,所表达的是天地人物的认识;而英文的思维,只是在有语言功能之后,用一个假名冠之以符号相对应。一个是有了思维语言之后应用的工具,一个是代表了“道”的思维方式的启蒙。实际上的现实是:先学了英文思维的方式再学中文,他的思维已经无法理解中文的意境,也就是说,先学了英文再学中文,与先学会了中文再学英文,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结果;先学了中文再学西文,他的思维完全能够贯彻西文。我们能看到民国的大师,饱学之士,哪一个没有国学的底子,游历西方各国,可以精通数国文字者的比比皆是,反过来研究汉学的西方学者,啃几十年的汉字依然难过汉字的思维关。因此先学中文再学西文容易,先学西文再学中文很难。</p>